星载有效载荷自主探测管理方案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星载有效载荷自主探测管理方案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有效载荷 自主探测管理 可靠性设计 工作模式
【摘要】:星载有效载荷在轨探测时需要在多种模式之间不断进行切换,以便获得探测器的最优工作状态.每种模式切换时需要对有效载荷28个电子学前端电路、中子采集与处理电路、触发单元电路、高压供电机箱及载荷数管进行多种工作状态参数的配置.为有效开展有效载荷探测工作,提高有效载荷探测模式转换的灵活性及降低模式切换时参数配置的复杂度,对星载有效载荷在轨自主探测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并对探测器有效载荷的工作模式进行分析,给出由地面规划专家和星上自主探测执行机构相结合的基于事件驱动的有效载荷自主探测方案设计和软件实现情况,同时对自主探测中的可靠性措施进行了分析,实现探测器全天候、全时段、灵巧探测的功能,并减少了对地面遥控注入的依赖.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关键词】: 有效载荷 自主探测管理 可靠性设计 工作模式
【基金】:中国科学院空间战略性科学先导科技专项工程项目资助(XDA04040202-5)
【分类号】:V441
【正文快照】: 0引言 随着中国空间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用于空间科学探索与实验的有效载荷呈现多样化和特殊化的特点,导致对有效载荷的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利用星上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单元实现自主探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卫星有效载荷系统为例,对星载有效载荷自主探测管理技术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晔;;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已排到1984年[J];国外空间动态;1980年02期
2 王景泉;;微型科学卫星的有效载荷[J];国外空间动态;1990年02期
3 李大耀;;谈谈航天器的有效载荷[J];Aerospace China;2000年07期
4 李芙蓉;;美国将研制一种新式廉价的临时末级—TOS[J];国外空间动态;1983年10期
5 王景泉;;美国制定“2000年飞行器”计划[J];国外空间动态;1988年02期
6 谢亮;苏联打算改进能源号火箭[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9年10期
7 薛亮;美国用气炮发射小型有效载荷[J];世界导弹与航天;1990年12期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打算改进H-2火箭的性能[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4年05期
9 胡行毅;空间有效载荷系统的电测系统[J];无线电工程;1998年04期
10 朱贵伟;;欧洲灵活有效载荷发展研究[J];国际太空;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行毅;;我国空间有效载荷系统的信息基础设施及系统实施[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胡行毅;;空间有效载荷系统的远程电测试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3 胡行毅;;空间有效载荷系统的电测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陈晓敏;安军社;陈斌;;嫦娥二号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周昌义;周盛雨;孙辉先;陈晓敏;安军社;;有效载荷配电器1553B简易终端设计与实现[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曲利新;;星载有效载荷初样质量控制[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7 杨秉新;李博;;21世纪初航天光学有效载荷发展动态[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孙辉先;吴季;张晓辉;代树武;李慧军;赵葆常;舒嵘;常进;王焕玉;任琼英;陈晓敏;;嫦娥二号卫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简介[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胡行毅;;载人航天有效载荷系统电测技术的讨论[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陈晓敏;孙辉先;;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新技术实验[A];实践五号卫生空间探测与试验成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本凤;进军载荷领域 分享诱人“蛋糕”[N];中国航天报;2014年
2 吴晶晶;减轻载荷重量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7年
3 ;与伟大祖国同行 铸有效载荷丰碑[N];中国航天报;2009年
4 记者 黄希;快速发展有效载荷 迎接太空经济时代[N];中国航天报;2008年
5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4所所长 张洪太 党委书记 邱乐德;创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新辉煌[N];中国航天报;2006年
6 记者 何宗渝 陈玉明;嫦娥二号6种有效载荷开机工作[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创新铸就有效载荷研制新丰碑[N];中国航天报;2013年
8 ;殷兴良:构造快速进入空间和应用空间的能力[N];中国航天报;2001年
9 记者 余建斌;嫦娥二号六种有效载荷开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陈立;嫦娥二号卫星六种有效载荷开机工作[N];中国航天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鸿飞;有效载荷地面设备状态检测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0年
2 刘薇;基于GA的飞行器有效载荷运控模式的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3 姚海军;空间有效载荷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宪强;有效载荷控制装置存储与控制逻辑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本文编号:563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56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