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焓流动中电子密度的静电探针测试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焓流动中电子密度的静电探针测试技术研究
【摘要】:高焓激波风洞能够产生模拟高马赫数飞行条件的气流总温,是研究高温气体效应以及通讯中断问题的有效地面试验设备.本文在JF-10高焓激波风洞总焓16 MJ/kg、总温7900 K的高超声速试验气流状态下,采用能够获得足够空间分辨率且不影响流场结构的针状探针,发展了静电探针测试技术并对10°尖劈模型流场进行了电子密度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探针能够获得模型流场空间电子密度分布规律且具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恒定偏压方法能够获得耦合流场参数的无量纲电子密度,而发展的新型高频扫描电路能有效降低扫描电路中的干扰噪音,提高测量的精度,获得定量电子密度值.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焓 激波风洞 电子密度 静电探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402275和11532014)资助项目
【分类号】:V211.74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汪球,黄建栋,聂春生,等.高焓流动中电子密度的静电探针测试技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6,46:500 508Wang Q,Huang J D,Nie C S,et al.Research on electron density measurements for high enthalpy flows(in Chinese).Sci Sin Tech,2016,46:500 508,*E-mail:w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鸿儒;;大幅度延长激波风洞试验时间[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5年09期
2 潘德贤;蒋刚;王国林;马昊军;刘丽萍;罗杰;;静电探针在高频等离子体风洞中的应用[J];实验流体力学;2014年03期
3 李海燕;李志辉;罗万清;李明;;近空间飞行环境泰氟隆烧蚀流场化学非平衡流数值算法及应用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4年02期
4 廖光;林贞彬;郭大华;林建民;;高焓风洞中带翼钝锥体尾流电子密度的测量与分析[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5期
5 马平;曾学军;柳森;石安华;黄洁;;高超声速球模型尾迹电子密度试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1期
6 杨宏伟,黄敦,俞鸿儒,王斌;前向爆轰驱动变截面激波管特性的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05年04期
7 陈宏,冯珩,俞鸿儒;用于激波管/风洞的双爆轰驱动段[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4年02期
8 林贞彬,郭大华,竺乃宜,葛学真,余西龙,杨乾锁,姜乃波;JF-10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自由流的测量和诊断[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0年03期
9 竺乃宜,李学芬,周学华,陈松,王尚勇;低电子密度诊断技术研究[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6年02期
10 俞鸿儒,赵伟,袁生学;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的性能[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球;黄建栋;聂春生;赵伟;余西龙;;高焓流动中电子密度的静电探针测试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6年05期
2 金铭;韦笑;吴洋;张羽淮;余西龙;;激波风洞设施中的等离子体包覆目标电磁散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5年20期
3 曾徽;余西龙;李飞;张少华;;中红外吸收光谱测量激波风洞自由流中NO浓度和温度[J];实验流体力学;2015年02期
4 赵华;任琼英;刘国青;李明;易忠;黄建国;丁亮;张绍华;郑慧奇;彭毓川;刘庆海;王俊峰;葛丽丽;马青永;唐振宇;徐焱林;孙继鹏;;全尺寸全空域高超声速等效模拟器原理及概念设计[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5年01期
5 汪球;赵伟;滕宏辉;姜宗林;;高焓激波风洞喷管流场非平衡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5年01期
6 汪球;赵伟;余西龙;姜宗林;;高焓激波风洞有效试验时间的诊断[J];航空学报;2015年11期
7 张珩旭;白欣;赵玉杰;;激波管与激波风洞的研制——俞鸿儒院士访谈录[J];力学与实践;2014年04期
8 吴根;姜宗林;罗凡;;空天飞行器先进风洞实验技术及我国发展建议[J];中国基础科学;2014年01期
9 汪球;赵伟;余西龙;姜宗林;;高超声速电离绕流中电子密度的静电探针测量方法研究(英文)[J];实验流体力学;2013年06期
10 杨鹏飞;方洋旺;柴栋;高翔;;高超声速钝锥体等离子体流场数值模拟[J];飞行力学;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哲峰;马平;张志成;梁世昌;石安华;黄洁;;微波在薄层等离子体中传输效应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3年03期
2 俞鸿儒;;探索发展激波风洞爆轰驱动技术[J];力学学报;2011年06期
3 马平;曾学军;石安华;部绍清;于哲峰;;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高温气体中传输特性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5期
4 李海燕;罗万清;石卫波;;Newton型迭代法在求解烧蚀边界条件控制方程中的应用[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4期
5 李进平;冯珩;姜宗林;俞鸿儒;;爆轰驱动激波管缝合激波马赫数计算[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8年03期
6 唐锦荣,彭世昤;泰氟龙烧蚀对黏性激波层电子密度的影响[J];力学学报;2002年06期
7 张传宝,曹金祥,李俊峰,宋法伦,程梅莎,王洁霞,董永辉,张嘉祥;等离子体射流环境下对天线罩透波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林贞彬,郭大华,竺乃宜,葛学真,余西龙,杨乾锁,姜乃波;JF-10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自由流的测量和诊断[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0年03期
9 俞鸿儒;氢氧燃烧及爆轰驱动激波管[J];力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石于中,郑忠华,吴其芬;流过泰氟隆烧蚀表面的化学非平衡粘性激波层数值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斌,恽正中;扫描探针技术的进展[J];仪器仪表学报;1996年S1期
2 李磊刚;梁晋;唐正宗;郭成;胡浩;;用于工业三维点测量的接触式光学探针[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6期
3 王恩耀;在RF等离子体中应用的探针和粒子能量分析技术[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8年03期
4 韦日生,安丽芝,张京,张凤云,凤志慧,张孙曦,黄宇营,何伟;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技术研究硝酸镧对单个平滑肌细胞内重要元素分布的影响[J];核技术;2002年10期
5 向宏辉;葛宁;任铭林;姜正礼;樊嘉峰;;平面叶栅中两类叶型探针影响特性的对比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11年03期
6 吴应荣;硬X射线微探针及其应用[J];核技术;1999年02期
7 郭勇,王效葵,王洪伟;高频压力探针动态性能的补偿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05年02期
8 王昭;李焰;王惠;李捷;秦学军;;一种电探针脉冲形成电路的改进[J];计测技术;2013年04期
9 李建昌;王永;简晓慧;巴德纯;;半导体表面电学特性微观四点探针测试技术研究进展[J];真空;2011年01期
10 邵大川;有源探针的原理和特性[J];现代科学仪器;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喜德;;探针实验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余道军;吴盛海;王贤军;童文娟;;AllGlo探针四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四种疱疹病毒[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余道军;吴盛海;童文娟;;AllGlo探针四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四型疱疹病毒[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虹;钟敏;许颂霄;尹一兵;;新型duplex scorpion探针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定量PCR检测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陈洪亮;;64排CT血管探针技术在颈部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杜立波;姜玉岗;王广清;徐元超;贾宏瑛;田秋;刘扬;;新型纳米自由基探针的设计、合成及ESR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刘苹;杨金堂;王红宁;;用地高辛素标记M41株S1基因cDNA探针检测IBV的研究[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赵建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速测技术显神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阳;念珠菌基因酶切分析及生物素探针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2 王艳艳;扫描探针精密测控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佚n,
本文编号:566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56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