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旋翼无人机姿态融合及导航方法
本文关键词:小型旋翼无人机姿态融合及导航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姿态参考系统 姿态解算 导航 小型无人机 四旋翼
【摘要】:姿态与导航系统是无人机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型无人机,因其载荷能力及制造成本的约束,姿态与导航设备首先需要满足重量轻、成本低等条件。微机电(MEMS)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低成本的惯性测量元件(陀螺仪、加速度计)在小型无人机的姿态与导航设备中广泛应用。通常来说,如果姿态模块只包括三轴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计,将此设备称为惯性测量单元(IMU),也称为六轴姿态模块,其只能用于测量无人机倾斜角度,而加入了三轴磁力计的姿态测量模块称之为姿态及航向参考系统(AHRS),又称为九轴姿态模块,其可以提供航向角度信息。基于姿态模块提供的信息外加GPS位置和速度信息、高度计提供的高度信息等就可组成一个简单的导航系统。由于各种传感器提供的测量量单位不同,需要一套滤波算法来对所有传感器得到数据进行融合,本文就是讨论姿态模块的融合算法和导航系统中获取位置和速度信息的融合算法。在姿态模块中,由传感器信息获取姿态角的过程称之为姿态解算,姿态模块的性能好坏包括两个部分:传感器芯片的性能和解算算法的性能。目前为止,已经提出了多种姿态解算算法,在小型旋翼无人机上应用较多的有两套算法体系:第一套是以卡尔曼滤波算法为基础并扩展的算法,例如应用较多的是MEKF、UKF等;第二套是以互补滤波思想为基础而扩展的算法,如非线性互补滤波和梯度下降互补滤波等。它们各有利弊,可根据所用传感器芯片、计算能力大小和应用场合来选择。通过大量飞行数据证明滤波算法只是影响姿态模块性能的一部分,机械振动及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外力加速度对姿态解算算法性能影响或许更为明显。很多算法提出时只是在理想环境下做仿真或实验,并没有分析实际飞行中其性能的优劣;针对无人机做机动飞行时产生的外力加速度情况,有人提出用GPS提供速度信息来补偿,但其更新速率太慢,补偿精度太低。故本文在姿态解算方面将(1)尝试分析无人机的机动状态,据此来针对性的减少外力加速度的影响;(2)针对目前的主流算法,分析其在不同无人机状态下的性能表现;(3)基于四旋翼,将其动力学模型引入姿态解算以找到一种估计外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导航系统中,获取坐标位置信息是第一宗旨。GPS给出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存在较大的噪声,通过融合姿态模块提供的加速度在短时间内积分得到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就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估计值。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得不到GPS信号,或从提高导航可靠性和冗余度上考虑,需要其他手段来得到无人机位置。综合上面两方面本文将(1)建立一个算法框架,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GPS、高度计和姿态信息以得到导航所需的位置和速度信息;(2)建立一个视觉导航平台,利用机载计算设备和机载摄像头,基于SIFT算法和相关计算机视觉的知识来构建一个针对特定区域的坐标位置提取的导航算法。
【关键词】:姿态参考系统 姿态解算 导航 小型无人机 四旋翼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79;V24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引言11-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1.4 本文结构安排15-18
- 第二章 姿态解算中的物理概念及公式18-31
- 2.1 引言18-22
- 2.1.1 加速度计18-20
- 2.1.2 角速度计20-22
- 2.2 欧拉角22-27
- 2.2.1 转移矩阵的基本运算及性质26-27
- 2.3 四元素27-29
- 2.3.1 四元素定义27
- 2.3.2 四元素运算27-28
- 2.3.3 四元素与转移矩阵的关系28-29
- 2.3.4 四元素与欧拉角的关系29
- 2.4 动力学方程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姿态解算方法的基本框架31-41
- 3.1 由加速度计和磁力计计算姿态31-32
- 3.2 TRAID解算方法32-33
- 3.3 非线性互补滤波方法33-36
- 3.3.1 互补滤波方法基础33-34
- 3.3.2 互补滤波解算过程34-36
- 3.4 扩展卡尔曼滤波36-40
- 3.4.1 EKF在姿态解算中的应用37-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MEMS传感器噪声特性和艾伦方差41-48
- 4.1 陀螺仪噪声特性41-42
- 4.2 加速度计噪声特性42-43
- 4.3 艾伦方差43
- 4.4 Matlab仿真实验43-45
- 4.5 实际采集数据结果45-47
- 4.6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姿态解算算法验证及外力加速度估计方法48-61
- 5.1 四旋翼无人机实验平台搭建48-50
- 5.2 实际数据采集及实验分析50-54
- 5.3 基于决策树的机动状态估计方法54-55
- 5.4 基于四旋翼模型的外力加速度估计方法55-56
- 5.5 加速度计校正方法56-58
- 5.6 姿态模块电路设计58-60
- 5.7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导航算法中的位置及速度估计61-76
- 6.1 基于EKF的导航算法61-67
- 6.1.1 状态方程建立61-63
- 6.1.2 观测方程建立63-64
- 6.1.3 导航实验64-67
- 6.2 基于SIFT的视觉导航67-74
- 6.2.1 基于SIFT算法的位置估计67-72
- 6.2.2 航向角估计方法72-74
- 6.3 本章小结74-76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76-79
- 7.1 本文工作总结76-77
- 7.2 遗留问题及未来工作77-79
- 致谢79-80
- 参考文献80-83
- 附录A83-86
- A.1 SO(3)83
- A.2 四元素求逆公式证明83-84
- A.3 Rodrigues旋转方程84-86
- 附录B86-87
- B.1 根据GPS位置数据计算坐标值86-87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健成;美国海军无人机发展历程[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5期
2 时兆峰;以色列组建专门的无人机管理部门[J];飞航导弹;2001年10期
3 徐文;俄罗斯的无人机系统——格兰特[J];飞航导弹;2003年07期
4 何一波;各国使用的主要轻型无人机[J];飞航导弹;2003年11期
5 马晓平;系统工程学在无人机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科学技术;2003年04期
6 柯边;“影子200”战术无人机[J];航天电子对抗;2003年06期
7 温羡峤,李英;从美国无人机的发展来看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前景[J];现代防御技术;2003年05期
8 王永寿;日本无人机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动向[J];飞航导弹;2003年08期
9 袁刚辉;徐志红;;不断壮大的俄罗斯无人机家族[J];现代兵器;2003年02期
10 徐文;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现状[J];飞航导弹;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张庆杰;朱华勇;沈林成;;远程异地多无人机系统控制权切换技术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2 谭健美;张琚;闫娟;;信息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3 黄爱凤;邓克绪;;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刘长亮;;无人机发动机气道开度自适应机构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5 丁霖;;无人机系统人机交互界面浅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6 刘泽坤;吕继淮;;舰载无人机系统的环境适应性[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叶烽;宋祖勋;;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易当祥;吕国志;沈玲玲;;多级路况下车载无人机疲劳载荷仿真[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钱正祥;金继才;杨鹭怡;;未来局部战争中反无人机作战对策研究[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10 高鹏骐;晏磊;赵红颖;何定洲;;无人机遥感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山;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签约共同研发三国无人机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7年
2 崔玺康;对抗无人机所面临的新挑战[N];中国航空报;2007年
3 林英;无人机将进入现代化农业领域[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永杰 马佳;中国无人机亮相:战争“零伤亡”将实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祖茜枫;“综合者”:携带小导弹的小无人机[N];中国国防报;2008年
6 王磊;印度期望打造强大无人机部队[N];学习时报;2009年
7 李荔;无人机“俯瞰”黄河灾情[N];北京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宋斌斌;我国无人机应用高端化趋势明显[N];中国工业报;2011年
9 吴飞;反恐十年无人机扶摇直上[N];中国航空报;2011年
10 司古;美无人机遭神秘病毒入侵[N];国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动态环境中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高九州;无人机自主着陆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杨永明;无人机遥感系统数据获取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孙小雷;基于多阶段航迹预测的无人机任务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岩;蚁群优化理论在无人机战术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林林;基于协同机制的多无人机任务规划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刘春阳;无人机隐身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小刚;非线性滤波方法在无人机相对导航上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国勇;变推力轴线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郑维刚;基于无人机红外影像技术的配电网巡检系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分布式多类型无人机协同任务分配研究及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志花;无人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刘爱兵;可变形无人机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易姝姝;无人机飞行场景及数据的可视化仿真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佳璐;无人机项目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赵志鸿;某型无人机双发火箭助推发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建华;某无人机发射系统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戴世通;无人机飞行可视化仿真系统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曹攀峰;敌对与非敌对环境下无人机群的协同搜索路径与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锡宪;无人机测控中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7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60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