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轴三反大视场空间相机像移速度场模型
本文关键词:离轴三反大视场空间相机像移速度场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相机 离轴三反 像移补偿 像移速度场 侧摆成像
【摘要】:大视场空间相机在轨成像期间,由于地球自转、卫星姿态机动和颤振等因素导致焦面像速场呈非线性各向异性分布。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刚体运动学的像移速度场建模方法,考虑离轴角参数,推导了离轴三反大视场空间相机的像速场解析式。以某大视场空间相机为例,分析了侧摆成像时同速与异速像移速度匹配模式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以传函下降5%为约束,侧摆15°成像时,当积分级数大于10级时应采用异速匹配模式,积分级数为32级时,异速匹配相比于同速匹配使焦面动态MTF从0.340 8提高到0.970 2。当积分级数确定为16级时,侧摆角在12.3°以内时可采用同速匹配模式。在轨成像结果证明了像移速度场模型的准确性,可为大视场空间相机像移补偿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空间相机 离轴三反 像移补偿 像移速度场 侧摆成像
【基金】:国家863计划(863-2-5-1-13B)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20126016)
【分类号】:V445.8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空间光学技术的发展,当今大视场空间相机多采用具有无中心遮拦、结构紧凑、像质接近衍射极限等优点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配合卫星大角度侧摆与俯仰机动来实现对地面目标的大视场扫描成像,提高成像任务的灵活性和敏捷性[1-2]。2009年美国发射的World View-2卫星分辨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海涛;韩旭;吴清文;刘宏伟;;梁单元在空间相机结构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19期
2 孙天宇;;空间相机空间环境专项试验设计[J];光机电信息;2011年12期
3 武星星;刘金国;周怀得;张博研;;基于光照条件的空间相机增益在轨自动调整[J];光学学报;2014年03期
4 李朝辉,武克用;图像矩心内插法在空间相机实时检焦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4期
5 李朝辉,匡海鹏,韩昌元,武克用;空间相机相关法实时检焦技术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02期
6 单宝忠,武克用,卢锷;结合有限元法的空间相机优化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1期
7 吴清文,杨洪波,杨近松,陈长征,王忠素,刘宏伟,高明辉;空间相机中主镜及其支撑方案设计与分析方法[J];光学技术;2004年02期
8 李威;李朝晖;颜昌翔;王延风;王家骐;;胶片型空间相机的快门设计和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S1期
9 陈荣利,赵信民,解永杰,马臻,樊学武,李英才;高分辨率空间相机的工程分析[J];光子学报;2005年02期
10 项卫国;常宁华;;空间相机中与大口径透镜有关的结构设计分析[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兵;李春林;阳明;;空间相机热管理技术[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培坤;高伟;宋宗玺;;一种空间相机的数据通信系统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虎;白瑜;罗建军;;大口径长焦距高分辨率空间相机光学系统设计[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宁飞;贺庚贤;王栋;;空间相机仿真测试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雷;王栋;金光;;轻型空间相机热补偿与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6 王永辉;范斌;蔡伟军;卜勇力;;空间相机大口径反射镜支撑技术概述[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王晓东;吕宝林;李丙玉;曲洪丰;;空间相机高速科学数据数传接口信号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8 王伟刚;雷文平;曹东晶;项卫国;;等热阻异型导热结构在空间相机应用[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胡斌;黄颖;苏云;;透射式空间相机消热差无热化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栋;金光;;空间相机光机系统集成仿真设计方法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权锋;同轴三反空间相机结构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陈新东;应用于空间相机的主动变形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王国辉;空间相机胶片传输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1年
4 李伟雄;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敏捷成像的像移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娟;微振动对空间相机像质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2 袁健;大型空间相机出瞳镜精密调整结构设计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刘旭跃;空间相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李颖;空间相机动力学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周旭;空间相机快门装置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罗彬;空间相机快门装置结构设计及寿命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谭进国;空间相机小型反射镜周边支撑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8 刘阳;空间CCD相机的结构设计改进与动力学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9 沈亮;空间小型CCD相机的热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段家希;高分辨率空间相机解锁支座结构分析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本文编号:684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68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