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面向物联网覆盖空洞修复的无人飞艇悬停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7:30

  本文关键词:面向物联网覆盖空洞修复的无人飞艇悬停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物联网 覆盖空洞 无人飞艇 六自由度数学模型 定点悬停控制


【摘要】:在利用物联网进行环境监控时,自然灾害很可能导致大部分节点损坏而造成大规模的覆盖空洞,这可能会引起整个检测网络的瘫痪。而无人飞艇的飞行原理和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能量消耗低、载重量大、安全性能好,可方便地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和低速飞行等诸多优势,因此可以借助无人飞艇来充当节点对空洞进行临时的覆盖和修复。为了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无人飞艇在低空的环境下进行定点悬停,尽可能时刻保持在悬停区域内,因此本文针对小型无人飞艇在低空下的定点悬停控制方法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首先,不同于平流层,针对在低空情况下风场较复杂和小型无人飞艇定点悬停的状态特点,通过一些合理的假设,分析了低空飞艇所受的力、力矩和所受到的风力影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动量矩定理等运动定律的原则来建立小型无人飞艇完整的六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并将其简化为纵向数学模型,为下文控制方法的设计奠定了基础。然后,针对飞艇充当WSN节点的作用,需要飞艇时刻保持在悬停区域内,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洁、反应快速的小型无人低空飞艇定点悬停控制方法。本文将无人飞艇的定点悬停的控制分为对飞艇的纵向控制和横向控制。纵向控制中,使用简化的纵向数学模型,并在控制中采用双回路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简化了横向控制,先控制飞艇偏航姿态,再控制其推力完成横向位置的保持。最后,使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仿真模块建立了飞艇的仿真模型和定点悬停控制模块,对飞艇俯仰姿态角、偏航姿态角、航速、高度控制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与仿真实验,验证了飞艇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和控制方法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物联网 覆盖空洞 无人飞艇 六自由度数学模型 定点悬停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74;V24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10-11
  • 1.2 无人飞艇目前研究现状11-15
  • 1.2.1 平流层飞艇的研究现状12-13
  • 1.2.2 低空无人飞艇的研究现状13-15
  • 1.3 无人飞艇定点悬停控制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15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15-17
  • 第2章 基本理论17-25
  • 2.1 飞艇的结构简介17-18
  • 2.2 飞艇的飞行原理18-19
  • 2.2.1 飞艇浮力分析18-19
  • 2.2.2 飞艇空气动力分析19
  • 2.3 坐标系的定义19-21
  • 2.3.1 定义坐标系19-20
  • 2.3.2 各坐标系间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20-21
  • 2.4 低空中的几种阵风模型21-22
  • 2.5 常用控制方法原理分析22-24
  • 2.5.1 经典PID控制方法22-23
  • 2.5.2 飞艇的智能模糊控制23-24
  • 2.6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无人飞艇数学模型的建立25-38
  • 3.1 运动参数的定义25
  • 3.2 低空无人飞艇受力分析25-31
  • 3.2.1 流体惯性力26-29
  • 3.2.2 空气动力29
  • 3.2.3 重力与浮力分析29-30
  • 3.2.4 推力分析30-31
  • 3.2.5 干扰风对低空无人飞艇的影响31
  • 3.3 小型低空无人飞艇的运动模型的建立31-35
  • 3.3.1 小型低空无人飞艇动力学方程的建立32-34
  • 3.3.2 小型低空无人飞艇运动学方程的建立34-35
  • 3.4 飞艇的纵向数学模型35-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无人飞艇定点悬停控制方法的设计38-47
  • 4.1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38-39
  • 4.2 无人飞艇定点悬停控制方法的讨论39-40
  • 4.3 无人飞艇的控制方法的设计40-46
  • 4.3.1 控制方法的初步讨论40-42
  • 4.3.2 无人飞艇高度控制方法的设计42-43
  • 4.3.3 无人飞艇偏航角的控制方法的设计43-45
  • 4.3.4 无人飞艇的水平位置控制方法的设计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5章 无人飞艇定点悬停控制系统仿真47-58
  • 5.1 基于MATLAB的无人飞艇仿真模型的建立47-51
  • 5.1.1 无人飞艇仿真模型的整体架构47
  • 5.1.2 飞艇属性模型仿真模块47-49
  • 5.1.3 飞艇的控制器仿真模块49
  • 5.1.4 无人飞艇的其他仿真模块49-51
  • 5.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51-57
  • 5.2.1 无人飞艇俯仰角控制仿真51-52
  • 5.2.2 无人飞艇的航速控制仿真52-54
  • 5.2.3 无人飞艇偏航角控制仿真54-55
  • 5.2.4 无人飞艇的高度控制仿真55-56
  • 5.2.5 无人飞艇的水平位置控制仿真56-57
  • 5.3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开中国物联网技术研发先河[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2期

2 网集;;物联网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J];华北电业;2010年03期

3 本刊编辑;;感知中国与物联网[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年05期

4 周洪波;;“千面”物联网初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年05期

5 ;“物联网”[J];电工材料;2010年02期

6 赵红梅;;制定完善标准体系 大力发展物联网[J];大众标准化;2010年S1期

7 本刊编辑部;;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J];现代建筑电气;2010年06期

8 苏江;;物联网破成本“瓶颈”[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年07期

9 李尚春;;物联网在中国流程制造业中的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14期

10 ;物联网整体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J];中国防伪报道;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欣;;物联网的智慧从何而来[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晨熙;;物联网的发展状况与趋势[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顺强;;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文增;李拉;;对我国物联网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曾跃;罗斌;周东晓;;关注物联网发展:冷静分析,务实前行[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金鑫;魏峻旭;;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研究[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肖良颜;余翔宇;;广东省物联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曹玉旺;张炎明;;浅析物联网下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卫国;;超级物联网:中国物联网发展第三条道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10 王继祥;;避免浮躁气息,求同存异推进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煜;物联网:下一个经济增长点?[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魏刚;物联网:地球的神经元[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张前 本报记者 陈晓春;神奇物联网,大步走近我们的生活[N];新华日报;2009年

4 蔡玉高 刘巍巍;我国科研机构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N];人民邮电;2009年

5 记者 付秋实;物联网,危机催生的新技术[N];金融时报;2009年

6 朱小兵;物联网不可一阵风[N];计算机世界;2009年

7 本报记者 谷慧;物联网掘金潮:前夜突围[N];中国经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丽娅 陈薇亦 实习生 方卿;“物联网”生活令人憧憬[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工业和信息化部 通信科技委委员 侯自强;物联网仅仅才开始[N];计算机世界;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余建斌 整理 刘先云;物联网,智能改变生活[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邓雪峰;设施农业物联网系统建模与模型验证[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峰;物联网数据处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原旭;面向精细化种植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喻涛;物联网感知终端及数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7 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周明;物联网应用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9 蒲海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孙运雷;物联网服务质量动态保障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刘鹏程;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黄迪;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曹自立;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周桄召;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及对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覃敏杰;物联网产业发展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程钰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唐力;物联网伦理问题探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9 宁金芳;从虚拟到实在:对物联网的哲学探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周洁;物联网环境下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0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60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b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