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材料孔隙结构的调控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炭材料孔隙结构的调控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级电容器 模板炭化法 多孔炭 石墨化 电化学
【摘要】:本论文中,在利用模板炭化法,通过调控碳前驱体与模板间质量比、炭化温度等手段,实现对纳米多孔炭材料孔结构的调控,并制备了一系列的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容的纳米多孔炭材料,考察其表面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和结晶化的程度。此外还在二电极、三电极的电化学测量体系中测定超电容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氧化还原活性剂进一步提高电化学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模板炭化法来制备具有球形结构的氮掺杂纳米多孔炭材料,其中对称二苯胍(C_(13)H_(13)N_3)作为碳源、碳酸钙(CaCO_3)作为硬模板、偶氮二甲酰胺(C_2H_4N_4O_2)作为氮化剂。实验所得到的纳米多孔炭材料均呈现低石墨化程度的非晶结构,且样品具有独特的纳米微球形的结构,样品中氮的存在形式有吡啶氮、叽咯氮和石墨氮。实验结果说明了碳源与模板以及氮化剂之间的配比可以有效的控制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氮含量。Carbon-DC样品的比表面积达到了652.3 m~2 g~(-1)、含氮量是6.9at.%,而经过氮化处理后得到的Carbon-DCA样品的比表面积却提高到1022.6 m~2g~(-1)、含氮率也高达12.45at.%。首先在以KOH为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进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Carbon-DC样品显示了176.2 F g~(-1)的质量比电容,而Carbon-DCA样品的质量比电容则提高到了220.0 F g~(-1)。在炭化过程中,进一步通过加入氮化剂偶氮二甲酰胺进行氮掺杂处理后的纳米多孔炭材料,其孔隙率和含氮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后在以H2SO4为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测试了Carbon-DCA的电化学性能。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Carbon-DCA样品的质量比电容由220.0 F g~(-1)提高到263.0 F g~(-1),并且展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2.利用柠檬酸镁(C_(12)H_(10)Mg_3O_4·14H_2O)作为碳源、镁粉作为模板,采用一种简单的多模板炭化法制备纳米多孔炭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镁和镁粉的质量比以及炭化的温度对所得纳米多孔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900℃的炭化温度下得到的C-4:1-900样品显示了超高的比表面积为1972.1 m~2g~(-1)和超大的孔容为4.78 cm~3 g~(-1)。此外,随着炭化温度的的升高,纳米多孔炭材料的晶化程度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C-4:1-900的质量比电容高达236.5 F g~(-1)。而且在20 Ag~(-1)的电流密度下,该样品的电容保留率高达66.3%。二电极体系中,通过控制测量温度对C-4:1-900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量。在25、50和80℃三个不同的测量温度下测量,样品的质量比电容分别为132.6、158.4和178.2 Fg~(-1)。此外,测量温度为80℃时,样品显示了最高的能量密度。当功率密度为10 W kg-1,能量密度达到了15.0 Wh kg~(-1)。3.采用一种协同的催化石墨化的模板炭化法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多孔炭材料,其中柠檬酸镁(C_(12)H_(10)Mg_3O_4·14H_2O)作为碳源、硝酸镍(NiNO_3·6H_2O)作为石墨化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低温下容易得到高的孔隙率和低的石墨化程度,而高温下容易得到低的孔隙率和高的石墨化程度。C-800样品的比表面积高达2587.13 m~2 g~(-1),这比大多数报导过的纳米多孔炭材料都要大,相应的孔容也达到了4.64 cm~3 g~(-1),但是石墨化的程度却很低。而C-1000样品的比表面积是967.96 m~2 g~(-1),但却能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最明亮清晰的选区电子衍射环,表明了其最好的石墨化程度。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C-800样品显示了最大的质量比电容为305.3 Fg~(-1),但是石墨化程度最好的C-1000样品显示了更好的电容保留率。此后,当向电解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对硝基苯胺(C_6H_6N_2O_2)作为电解液时,实验测得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充放电平台,且所有的循环伏安曲线上都有一对宽广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C-800-2的质量比电容是502.1 Fg~(-1),这要大于C-800-1的400.3 Fg~(-1)和C-800的305.3Fg~(-1)。经过5000次的充放电循环后,C-800-1/2的电容保留率仍然有88.9%和86.8%,显示了很好的循环稳定性。表明对硝基苯胺确实是一种可用且有效的氧化还原添加剂,可以值得使用。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 模板炭化法 多孔炭 石墨化 电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27.11;O646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7
- 第一章 绪论17-24
- 1.1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17-19
- 1.2 多孔炭材料的简介19
- 1.3 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19-22
- 1.3.1 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20
- 1.3.2 模板炭化法20-22
- 1.4 氮掺杂多孔炭材料22
- 1.5 氧化还原电解液添加剂22-23
-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23-24
- 1.6.1 选题背景23
- 1.6.2 主要研究内容23-24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24-29
- 2.1 实验主要药品及仪器24-25
- 2.2 材料的表征方法25-26
- 2.2.1 X-射线衍射(XRD)25
-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25
- 2.2.3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25-26
- 2.2.4 激光拉曼(Raman)光谱仪26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26
- 2.2.6 比表面积(BET)和孔隙结构分析26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26-29
- 2.3.1 实验电极的制作26
- 2.3.2 循环伏安测试26-27
- 2.3.3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27-28
- 2.3.4 交流阻抗测试28-29
- 第三章 利用模板法制备氮掺杂纳米多孔炭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29-45
- 3.1 引言29-30
- 3.2 实验方案30
- 3.3 实验步骤30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30-44
- 3.5 结论44-45
- 第四章 利用多模板炭化法制备纳米多孔炭材料及温度对其晶化程度的影响45-59
- 4.1 引言45-46
- 4.2 实验方案46
- 4.3 实验步骤46-47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47-58
- 4.5 结论58-59
- 第五章 模板炭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纳米多孔炭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提升的研究59-75
- 5.1 引言59-60
- 5.2 实验方案60-61
- 5.3 实验步骤61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61-74
- 5.5 结论74-7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5-76
- 6.1 创新之处75
- 6.2 结论75
- 6.3 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献彪;;高分子基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文摘[J];炭素技术;2008年01期
3 杨阳;;新型多孔炭材料[J];技术与市场;2008年07期
4 李灿;黄正宏;张江南;康飞宇;梁吉锋;;以石油渣油为原料制备多孔炭[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焦制多孔炭技术国际领先[J];工业催化;2009年01期
6 吴明铂;郑经堂;邱介山;;多孔炭物理化学结构及其表征[J];化学通报;2011年07期
7 钱旦;郝广平;李文翠;;含氮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碳吸附中的应用[J];新型炭材料;2013年04期
8 张引枝,郑经堂,王茂章;多孔炭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1996年06期
9 刘贵阳,黄正宏,康飞宇;沸石矿为模板制备多孔炭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5年01期
10 商玲玲;夏金童;肖勇;李闯;吴旭升;谭海龙;;生石油焦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吸附性能及电热性能研究[J];炭素技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笑虹;刘洪波;黄衍瑞;石磊;何月德;;小分子二元酸/酚醛树脂共聚炭化制备多孔炭材料[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贵阳;黄正宏;康飞宇;;沸石改性对以其为模板制备的多孔炭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非金属矿物材料—环保、生态与健康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周颖;姚七妹;邱介山;赵宗彬;;多孔炭材料的模板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勇;张鹏飞;徐旋;巩玉同;李翼;李浩然;;氮掺杂的多孔炭材料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陆安慧;;结构和形貌规整的多孔炭可控合成[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巩玉同;魏中哲;王勇;;一种简单可持续的合成多级孔炭基材料的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7 周颖;姚七妹;邱介山;郭洪臣;王云鹏;赵宗彬;;多孔炭材料的模板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8 王爱平;刘贵阳;康飞宇;黄正宏;郭占成;;浸渍方法对制备模板多孔炭的影响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9 刘钢;贾明君;刘羽;张文祥;吴通好;;具有石墨相结构的纳米多孔炭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明;基于固废高分子材料制备多孔炭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王勇;植物麻杆基和胶原基生物质多孔炭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郭明晰;煤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4 张忠洁;利用模板碳化法控制合成多孔炭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基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郭春雨;沥青系多孔炭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吴明铂;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的调控[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袁晓玲;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世萍;新型多孔炭材料的构筑及其在新能源技术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9 陈冬;多孔炭负载氢氧化镍复合电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10 齐菊锐;稻壳基多孔炭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及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治强;基于生物质的功能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D];燕山大学;2015年
2 徐乐乐;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法脱盐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田桂英;多孔炭/离子交换膜复合电极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何媛媛;利用模板炭化法合成超电容多孔炭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芳芳;酚醛树脂基多孔炭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邢超;重质炭源制备高附加值多孔炭用于超级电容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妍;多孔炭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别妙;偏氯乙烯共聚物的胶束化行为及模板法制备多级多孔炭[D];浙江大学;2016年
9 王蒙蒙;硝酸改性生物质多孔炭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10 马源;沥青基多孔炭的结构调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42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04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