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铬镀液组分的存在形式及其对电镀的影响规律
本文关键词:三价铬镀液组分的存在形式及其对电镀的影响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镀液组分 三价铬活性络合物 电镀速率 镀层均匀性
【摘要】:通过理论计算和电镀实验研究镀液核心组分存在形式及其对铬电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络合剂脲或甲酸98%以上是以分子形式与Cr(Ⅲ)离子形成三价铬活性络合物。根据三价铬络合物平衡构象图发现:相比于CrL~(3+),Cr(OH)L~(2+)更高的电化学活性归因于较大的水分子-中心铬离子距离。通过增加三价铬活性络合物浓度,能显著提高铬电镀速率,可高达1.2μm/min;缓冲剂硼酸主要以B(OH)3的形式存在,最佳p H缓冲范围为8~10,而Al~(3+)最佳的p H缓冲范围为3~3.5。加入0.6 mol/L Al~(3+)使铬镀层边缘和中心厚度之比(hcorner/hcenter)从11降低至2;而加入1 mol/L硼酸仅使hcorner/hcenter从5降低至3,Al~(3+)改善镀层均匀性的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镀液组分 三价铬活性络合物 电镀速率 镀层均匀性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3CB6326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180)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项目(2015036)~~
【分类号】:TQ153.11
【正文快照】: 六价铬电镀因环保问题受到限制,三价铬绿色电镀技术备受关注。1854年,人们最早从三价铬溶液中电沉积金属铬的研究[1]。然而,由于六价电镀技术的快速发展,直到1974年,才开发出真正实用化的Alecra-3氯化物三价铬电镀工艺[2]。1981年,英国研究者开发了硫酸盐三价铬电镀工艺[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崇武;向思杰;;镀铬溶液中三价铬分析方法的改进[J];电镀与精饰;2008年08期
2 杨防祖;蒋义锋;许书楷;周绍民;;三价铬镀铬资讯[J];电镀与精饰;2009年08期
3 奚兵;;浅谈维持镀铬液中三价铬[J];电镀与环保;2010年03期
4 ;葡萄糖提高镀铬溶液中三价铬[J];新技术新工艺;1982年03期
5 夏振华;三价铬镀铬[J];防腐包装;1983年02期
6 陈德宝;;三价铬生成的新方法[J];电子工艺技术;1983年09期
7 郭崇武;;低铬白色钝化溶液中三价铬的快速分析[J];电镀与精饰;1993年02期
8 李惠东,段淑贞,,张新;三价铬镀液中硼酸的测定[J];材料保护;1994年03期
9 沈品华;钱宝梁;;三价铬蓝白和彩色钝化溶液的研制[J];涂料涂装与电镀;2006年05期
10 袁诗璞;;实践逼出来的点滴创新 第六部分──镀铬液中三价铬的控制[J];电镀与涂饰;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防祖;蒋义锋;黄令;许书楷;周绍民;;三价铬镀铬之一-资讯[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冼永贤;;三价铬镀铬和三价铬镀黑铬[A];2003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蒋义锋;杨防祖;田中群;周绍民;;硫酸盐三价铬电沉积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赖奂汶;黄清安;;三价铬镀铬溶液中配体的研究现状[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崇武;王吉民;;镀铬溶液中六价铬和三价铬的快速测定[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詹益腾;刘建平;;发展三价铬镀铬势在必行[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国华;赖奂汶;黄清安;;三价铬镀铬液中配体作用的探讨[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蒋义锋;杨防祖;黄令;许书楷;钟晓慧;周绍民;;三价铬镀铬之三-硫酸盐镀铬表征[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康振华;曾振欧;汪启桥;赵国鹏;;三价铬硫酸盐镀液快速电沉积研究[A];全国镀膜与表面精饰低碳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屠振密;胡会利;侯峰岩;;环保型三价铬电沉积发展中的问题及展望[A];2011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慧敏;全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铬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林恒;镀锌层三价铬彩色钝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美;双膜三室镀槽三价铬镀铬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永彦;硫酸盐体系电镀三价铬工艺特性及阴极过程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岳磊磊;电镀锌层三价铬免洗型黑色钝化工艺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
6 隋永红;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7 张炬;三价铬电镀件装饰性镀层耐蚀性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8 冯忠宝;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沉积厚铬[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罗小平;复合配体对硫酸盐三价铬电沉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曹建;环保型三价铬镀铬工艺及铬层性质初探[D];重庆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62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06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