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成型结合真空发泡法制备梯度多孔氮化硅陶瓷
本文关键词:注浆成型结合真空发泡法制备梯度多孔氮化硅陶瓷 出处:《无机材料学报》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注浆成型结合真空发泡制备出具有明显梯度结构的多孔氮化硅陶瓷。该工艺在浆料中加入发泡剂,然后注入底部为石膏的模具中,抽真空保压并恒温保存,浆料在低压下会形成孔径梯度结构。研究发现,气压对样品的梯度结构有较明显影响,随着气压由80 k Pa降低到9 k Pa,样品气孔率由59.01%提高到80.85%,当气压为80 k Pa时,样品无宏观梯度结构,随着气压的降低,梯度结构趋于明显。压汞法测试表明,9 k Pa气压制备的样品孔径分布比较分散,具有0.5、20、30、40、60、100和200μm等多种气孔孔径值。该工艺具有简易、廉价,孔径分布和气孔率可调的优点,可实现大尺寸、复杂形貌材料的制备,为梯度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Abstract]:Porous silicon nitride ceramics with obvious gradient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grouting and vacuum foaming. In this process, foaming agent is added into the slurry, and then injected into the mold at the bottom of the gypsum, which is vacuumized and kept under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slurry will form pore size gradient structure at low press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air pressu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adient structure of the sample. With the pressure decreasing from 80 K Pa to 9 K Pa, the porosity of the sample increases from 59.01% to 80.85%. When the air pressure is 80 K Pa, the sample has no macroscopic gradient structure, and the gradient structure becomes obvious with the decrease of air pressure. The test of mercury pressure shows that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s prepared by 9 K Pa pressure is relatively dispersed, with a variety of pore size values, such as 0.5, 20, 30, 40, 60, 100 and 200 micron m. The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low cost, adjustabl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osity. It can realize the preparation of large size and complex shape materials, and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radient porous material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年基金(SKL201401) 青年科学基金(51501215)~~
【分类号】:TQ174.6
【正文快照】: 多孔氮化硅陶瓷以其独特的三维连通网状气孔结构、高气孔率以及超强的化学惰性和高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过滤器、热交换器、传感器、催化剂载体和能源化工等方面[1]。为了在一些特殊行业或 领域,如吸声隔音、雷达电磁波传导等领域延伸其应用范围,研究者们对梯度多孔氮化硅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昌军,蒋俊,高玲,杨海涛;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进展[J];江苏陶瓷;2001年03期
2 王裕芳,张志成;低成本氮化硅陶瓷[J];佛山陶瓷;2002年03期
3 李贺红;低成本氮化硅陶瓷[J];国外耐火材料;2002年03期
4 黄永攀,李道火,王锐,黄伟;氮化硅及其微粉的制备[J];山东陶瓷;2003年04期
5 黄永攀,李道火,王锐,黄伟;氮化硅及其微粉的制备[J];佛山陶瓷;2003年10期
6 曹健;丛丽娜;;试论氮化硅的研究及应用[J];陶瓷;2008年04期
7 陕绍云;王亚明;贾庆明;杨建锋;高积强;金志浩;;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9年01期
8 刘淑文;;氮化硅晶相组织的显示与观察[J];陶瓷;1979年04期
9 吴树芳;;反应结合氮化硅氮化“流硅”的探讨[J];陶瓷;1987年01期
10 晋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氮化硅陶瓷材料中的钙、镁和铁[J];硅酸盐通报;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蓬;杨植岗;吴振宁;王志头;于燕鹏;黄小峰;;氮化硅中超高氮的检测[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杨柳;李建保;杨晓战;;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程荫芊;黄林恒;汪复兴;;氮化硅陶瓷挺柱抗磨性能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4 董英鸽;陈树江;张伟儒;;加入纳米氮化硅对氮化硅陶瓷性能与结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杨辉;葛曼珍;江仲华;阚红华;;层状复合增韧氮化硅陶瓷[A];94'全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封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骆俊廷;张庆;张凯锋;;氮化硅陶瓷超塑拉深成形规律研究[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高冬云;王炳磊;苗燕;孙晓玮;;添加稀土氧化物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8 吕鑫;宁晓山;徐伟;陈克新;周和平;;放电等离子烧结氮化硅陶瓷的组织与性能[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王峰;;新颖形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彭萌萌;宁晓山;;氮化硅粉种类对氮化硅陶瓷烧结及热扩散率等性能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亚丽;氮化物产业借大飞机项目起飞[N];中国化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银宝;氮化硅基多孔透波材料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庞学满;氮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吴雪峰;激光加热辅助切削氮化硅陶瓷技术的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伟;基于单颗磨粒切削的氮化硅陶瓷精密磨削仿真与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颖;蛋白质发泡法制备氮化硅泡沫陶瓷及其导热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王雨菲;氮化硅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3 许晓敏;稻壳氮化硅基多孔陶瓷的低温制备及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李果;孔道内壁伸展晶须超结构氮化硅过滤材料的新制备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冯厚坤;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葛伟萍;合金元素对氮化硅制备的影响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7 张向军;自蔓燃氮化硅陶瓷的烧结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程传兵;多孔氮化硅陶瓷及其涂层材料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9 赵洋;氮化硅陶瓷改性与构件精密成型[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吕冰海;微型氮化硅陶瓷球研磨工艺的基础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39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33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