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纽扣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06:26

  本文选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切入点:测试技术 出处:《陶瓷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无污染和燃料可多样化等优点。SOFC可直接将碳氢化合物燃料通入阳极来实现燃料电池的工作,由于其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重整设备,燃料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测试技术是对其进行表征的重要手段。当使用碳氢化合物为燃料时,对SOFC纽扣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在测试过程中会遇到阳极的还原和重氧化问题、阳极的碳沉积失效问题以及电池片电解质在共烧过程中因应力较大开裂的问题等等。本论文将SOFC纽扣电池在使用碳氢燃料为还原剂测试性能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该研究结果可提供相关研究人员一个指导和借鉴,提高SOFC的测试技术。
[Abstract]: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can convert the chemical energy of fuel into electric energy,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of energy conversion, no pol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fuel. SOFC can directly transfer hydrocarbon fuel into anode to realize the work of fuel cell. Because of its simple structure and no complicated reforming equipment, high fuel conversion efficienc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 testing technology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haracterize it. When hydrocarbon is used as fuel, Test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OFC button batteries is complicated, because anode reduction and reoxidation ar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testing process. The carbon deposition failure of the anode and the cracking of the electrolyte in the battery sheet due to stress cracking during co-firing.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erformance testing of SOFC button batteries using hydrocarbon fuel as reducing agent are discussed. Combing and summing u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guid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ers to improve the SOFC testing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662015,51462011)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KJLD13072) 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C2016-S378)
【分类号】:TM9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利;李示波;;准脆性材料损伤斑图生长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11年04期

2 夏蒙棼,韩闻生,柯孚久,白以龙;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J];力学进展;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亮光;罗凌虹;程亮;石纪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纽扣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技术研究[J];陶瓷学报;2017年02期

2 徐松林;周李姜;黄俊宇;章超;胡时胜;;岩石类脆性材料动态压剪耦合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年10期

3 宁建国;周风华;王志华;马天宝;;强冲击载荷下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破坏机理与数值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6年04期

4 王雪;韩智铭;;试件尺寸效应对岩板破坏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郝圣旺;白以龙;夏蒙棼;柯孚久;;准脆性固体的灾变破坏及其物理前兆[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4年12期

6 王利;秦云雷;崔芳;杨健辉;芮大虎;;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岩石三维损伤模型及其验证[J];水利学报;2014年S1期

7 王钦亭;王利;毛元春;;基于微缺陷累计成核数序列的岩石边坡滑移带尺度增长预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Hao Zhiyong;Zhou Chao;Lin Baiquan;Pang Yuan;Li Ziwen;;Pressure-relief and permeability-increase technology of high liquid solid coupling blast and its appl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年01期

9 王利;毛原春;叶金生;杨健辉;芮大虎;;基于微缺陷成核序列的岩石微裂纹生长和损伤演化模型[J];工程力学;2013年08期

10 孙占峰;贺红亮;李平;李庆忠;;AD95陶瓷的层裂强度及冲击压缩损伤机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陆菜平;窦林名;曹安业;吴兴荣;李志华;;深部高应力集中区域矿震活动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2 白以龙;汪海英;夏蒙棼;柯孚久;;固体的统计细观力学—连接多个耦合的时空尺度[J];力学进展;2006年02期

3 俞茂宏,M.Yoshimine,强洪夫,昝月稳,肖耘,李林生,盛祖铭;强度理论的发展和展望[J];工程力学;2004年06期

4 陈永强,郑小平,姚振汉;三维非均匀脆性材料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夏蒙棼;;斑图动力学——非线性科学专题之九[J];物理通报;1999年04期

6 夏蒙棼,柯孚久,白洁,白以龙;破坏现象耦合斑图演化诱致突变的系综统计[J];科学通报;1999年06期

7 夏蒙棼,韩闻生,柯孚久,白以龙;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Ⅱ)[J];力学进展;1995年02期

8 夏蒙棼,,韩闻生,柯孚久,白以龙;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J];力学进展;1995年01期

9 陈楻,姚孝新,谢洪森;辉长岩的破裂研究[J];地震学报;198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加勒;;电镀测试技术[J];材料保护;1990年Z1期

2 曾善林;田素芳;;碳素制品高温线膨胀系数测试技术[J];轻金属;1989年11期

3 张福根 ,郭华;水泥工业现代粒度测试技术探讨[J];水泥技术;2002年S1期

4 刘明言,杨扬,薛娟萍,胡宗定;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测试技术[J];过程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5 通用机械研究所断裂韧性课题组;;COD测试技术的初步探讨[J];化工与通用机械;1975年03期

6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断裂韧性课题组;;COD测试技术中一些问题的进一步探讨[J];化工与通用机械;1976年08期

7 唐福瑞;聚合反应工程——第6章 搅拌釜特性参数的测试技术[J];合成橡胶工业;1986年06期

8 ;积极推动建材测试技术进步[J];中国建材;1988年02期

9 程鸿申,李秀茹;浅谈电碳产品的测试技术[J];碳素;1994年03期

10 钱效林,郝小勇,王荣杰;粒径测试技术及粒径分布对陶瓷生产的影响[J];佛山陶瓷;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A];2014年全国建工建材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谭丽华;宋艳艳;李永刚;王守业;;我国耐火材料测试技术新动态[A];新形势下全国耐火原料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本文编号:1614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614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