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溅射法制备二氧化钛的掺杂、相变及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6 18:44

  本文选题:二氧化钛薄膜 切入点:磁控溅射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由于价廉、无毒,而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和抗光腐蚀性以及优良的光电特性,二氧化钛在光催化领域广受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建筑材料、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电子工业和化妆品行业。但是二氧化钛的带隙较宽,对应的光响应区域主要位于紫外光区,而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光较少部分位于紫外光区,因此其对太阳光的吸收较少,如何降低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带隙宽度并提高可见光响应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环境压力,很多研究致力于降低二氧化钛的带宽来拓展其对可见光的响应,从而提高其对污染物的催化降解能力。各种方法被用来降低二氧化钛的带宽来拓展其对可见光的响应,提高催化剂的量子产率。各种金属元素掺杂、非金属元素掺杂、共掺杂、贵金属修饰、染料敏化、半导体复合被用来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这些方法可以使得在二氧化钛带隙间产生新的能级,或者使得二氧化钛的导带或价带的带边发生移位,进而降低其禁带宽度扩大光谱响应范围,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降低其复合率,提高光催化反应的量子产率。相较于其他二氧化钛催化剂制备方法,溅射制备的二氧化钛薄膜机械附着力很强,作为催化剂时无需像粉末催化剂一样需要过滤回收清洗,抑或需要重新选择基材涂覆,而且催化剂损耗也小,具有极大的便利性。此外,磁控溅射制备薄膜,可以非常方便的在靶材之中或其上添加其他元素,以及改变溅射工作气体进行不同元素的掺杂。因此磁控溅射制备二氧化钛,不光在光学薄膜上有巨大用途,在光催化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窄化二氧化钛的带隙宽度,提高其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二氧化钛薄膜,并对其进行了N掺杂改性研究,还探索出低温制备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对其复合,获得了不同催化活性的二氧化钛,研究了不同晶相二氧化钛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一、采用磁控溅射法,N2和Ar混合气体作为溅射工作气体,在载玻片上制备了不同的二氧化钛薄膜。结果显示,随着N2分压的增大,溅射态薄膜的结晶性能快速下降,N2的加入会大大的退化二氧化钛薄膜的晶化,需要基底加温溅射来促使溅射薄膜晶化,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晶化程度也将提高。此外,N掺杂薄膜的吸收带边产生了明显的红移,但是基底未加温的溅射态薄膜无法结晶,其催化降解能力低于单纯Ar溅射的二氧化钛薄膜。基底500℃加热溅射,会促使薄膜晶化,并且促使N3_进入二氧化钛晶格,取代部分O2-,产生新的价带,降低其禁带宽度,从而提高了光催化降解能力。此外,结晶过程中晶核的形成取决于轰击薄膜表面荷能粒子的动能,进而决定了薄膜的结晶状态。溅射时引入N2,轰击出的荷能粒子能量较低,形成无定形态二氧化钛。选择不同溅射气体不仅可以用来控制溅射薄膜的结晶性能,还可以控制溅射薄膜的择优取向,而不同的晶面取向会极大地影响其光催化性能。二、采用磁控溅射法室温下制备了锐钛矿相二氧化钛,测试的XRD和拉曼谱图显示样品为结晶良好的锐钛矿相二氧化钛薄膜。又采用将小Cu条放置于二氧化钛靶材溅射环位置所构成的复合靶来溅射掺入Cu,逐渐改变Cu条的长度以及位置来改变掺入量,研究了不同Cu掺入量的二氧化钛的晶型。室温下溅射态二氧化钛随着Cu的掺入逐步由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继续增加Cu的掺入量,样品薄膜将变为无定型态。此外,随着Cu的掺入量增加,二氧化钛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射率相对有所减少,而且吸收带边随着Cu的掺入有着逐步、显著的红移,禁带宽度显著降低。究其溅射态二氧化钛随着Cu的掺入逐步相变的原因,是由于引入的Cu释放出电子而被氧化为Cu1+,Cu1+逐渐取代Ti4+进入晶格中,导致了二氧化钛由锐钛矿相逐渐相变为金红石相。根据实验结果,采用基于自洽的密度泛函理论,利用二氧化钛原胞基础上拓展的超晶胞结构计算了二氧化钛以及掺Cu超晶胞结构的能带结构和电子能态,周期性的模型计算结果也显示出,随着Cu的取代掺入,引入的杂质能级逐渐出现在带隙之间靠近价带顶的位置,而且随着Cu掺入量的加大,杂质能级逐渐往导带方向移动,抬升了二氧化钛价带顶的能量,从而导致禁带宽度逐渐减小。而且超晶胞结构所计算出的形成能也显示,随着Cu掺入量的逐步增大,超晶胞结构体系的形成能逐步降低,而且同等Cu掺入量的金红石体系的形成能要小于锐钛矿体系,掺Cu的二氧化钛易于形成金红石相。能带结构及电子局域态密度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三、在成功制备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的基础上,采用磁控溅射法,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制备了金红石/锐钛矿二氧化钛异质结构薄膜。该金红石/锐钛矿异质结构中,顶层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的厚度对薄膜的催化活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制备的单一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催化活性要显著高于单一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单一的金红石相的催化活性很低。但是在锐钛矿相薄膜上原位外延生长了不同厚度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顶层金红石相的加入,使得薄膜的催化活性发生很大改变。顶层金红石相的厚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不是单调的,当顶层金红石相较薄时,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之间的协同作用没有明显表现;而当顶层金红石相较厚时,金红石相中产生的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也会加大,导致催化活性也不佳,协同作用也难以起到主导作用;如果继续增大顶层金红石相的厚度,则整个催化剂薄膜将呈现出单一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的特征,协同作用将消失。因此,存在一个优化的顶层金红石相厚度,使得二氧化钛薄膜的光响应范围增大以提高光生载流子浓度的同时,又能使光生载流子能够更快的迁移分离以减少复合率,提高量子产率进而提升催化活性。在我们实验条件下的金红石/锐钛矿异质结二氧化钛中,顶层金红石的厚度约为100nm时,样品呈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TQ13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日研制出用二氧化钛分解二VA鈝装置[J];江苏化工;2000年Z1期

2 ;日本市场二氧化钛供不应求[J];氯碱工业;2000年10期

3 ;英成功从二氧化钛直接提取钛[J];氯碱工业;2000年12期

4 ;2000年世界二氧化钛供应趋紧[J];天津化工;2000年02期

5 ;二氧化钛的制备[J];无机盐工业;2001年01期

6 吴永庆;二氧化钛的制造[J];化学世界;1956年12期

7 丁宝桐;;日本二氧化钛提价[J];无机盐工业;1983年03期

8 丁宝桐;我国急于想进口二氧化钛[J];无机盐工业;1985年03期

9 张焕臻;泰国将建成一座二氧化钛厂[J];有色冶炼;1986年06期

10 陆山南;;世界二氧化钛的生产厂家简介[J];中国涂料;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乐飞;杨志宁;张昭;;超声洗涤水合二氧化钛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2 林海;胡永平;;超细非金属矿物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膜的机理[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姚礼峰;邓江峰;沈强;张联盟;;厚度可控的二氧化钛中空微球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王艳丽;王佳;卢琼;陈欣欣;张海娇;焦正;;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荧光修饰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孙庆文;林原;;快速制备具有颗粒填充的二氧化钛管阵列应用于高效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雷万华;王雪松;张宝文;;抗坏血酸表面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光动力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张学军;张雅心;莫瑶;;介孔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远;刘卫军;谢峥;桂琳琳;唐有祺;;光诱导超亲水性氧化钛复合膜的研究[A];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马跃东;;晶型、粒径及复合比例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及应用[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10 黄朝章;崔超;李佳;胡斌;;新型氧化钛中空膜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海波;日本市场二氧化钛供不应求[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文欣;世界二氧化钛市场恢复性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肖化;全球二氧化钛市场需求强劲[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2004年二氧化钛市场将出现强劲反弹[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飘尘;2006年世界二氧化钛需求平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6 李港;全球二氧化钛货紧价升[N];国际商报;2003年

7 中塑;亚洲塑料用二氧化钛需求增长最快[N];国际商报;2003年

8 张海波;日本拟提高氧化钛出口价格[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9 饶兴鹤;全球二氧化钛市场炙手可热[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王军;全球二氧化钛市场需求年增速2%-3%[N];广东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浩;基于二氧化钛团聚球的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催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蔡宁宁;氧化钛纤维的制备及其负载微纳米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旭;单分散性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制备、组装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亚斌;沙柳纤维素/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明贵;基于二氧化钛空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6 宋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致中枢神经系统毒理效应的体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7 王辉;溅射法制备二氧化钛的掺杂、相变及复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8 邹晓新;多孔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万丽;氮氧化钛制备及其在氧电极中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和东亮;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涛;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贺天成;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刘大伟;二氧化钛包覆云母氧化铁颜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盛世玉;亚氧化钛阴极用于微生物电解去除酸性红B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健林;二氧化钛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常建兵;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体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陈周丽;基于静电纺丝法制备阶层式多孔二氧化钛基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方慧;银/二氧化钛三维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张强;仿生合成二氧化钛/碳复合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10 周硕林;二氧化钛颜料光化学及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69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669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