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漂珠代砂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6:47

  本文选题:漂珠 切入点:表观密度 出处:《混凝土》2017年07期


【摘要】:试验通过将不同比例的漂珠代替河砂配制混凝土,深入研究了漂珠代砂新型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漂珠的适量掺入能够在满足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强度要求的情况下,降低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漂珠代砂最佳比例为D组(3∶7),抗压强度为31 MPa,导热系数为1.06 W/(m·K),相对A组(普通混凝土)分别降低13.9%和43.6%,为漂珠代砂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做了铺垫。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of the new concrete replaced by drifters are studied by replacing river sand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drifter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mixture of drifted beads can reduce the apparent den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oncre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s of concrete fluidit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ratio of sand to sand in group D is 3: 7,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31 MPA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1.06 W / m K ~ (-1). Compared with group A (ordinary concrete), the ratio is decreased by 13.9% and 43.6%, respectively,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rift-beaded sand concrete.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04362)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林行;郭远新;李秋义;;双掺再生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年06期

2 张冰;程忠庆;唐军务;;玻化微珠复合混凝土等效导热系数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年03期

3 叶腾;徐毅慧;张锦;;废弃玻璃在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4年09期

4 朱慈勉;李坛;;废弃混凝土掺合型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周静海;李婷婷;杨国志;;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3年03期

6 刘卫东;田波;侯子义;;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7 肖建庄;宋志文;张枫;;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与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1期

8 张云升;孙伟;陈树东;郭飞;赵庆新;;弯拉应力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的1D和2D碳化[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鲁晓勇,朱小燕;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彭卫兵,何真,梁文泉;粉煤灰对混凝土开裂行为的影响及评价[J];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建华;胡飞飞;秦亚俊;;人工气候环境下考虑荷载应力影响的混凝土温度响应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年01期

2 张正亚;邢振贤;龙晋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江西建材;2017年24期

3 吕超;孙强;邓舒;耿济世;吴云;;砂岩和灰岩热导率温度作用效应的实验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17年04期

4 宫经伟;曹国举;陈国新;李双喜;;混凝土导热系数与其饱和度及温度的关系[J];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12期

5 许震;;粉煤灰分选设备性能及其在电厂的应用分析[J];电力安全技术;2017年12期

6 常泽;王立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的细观数值模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06期

7 张新法;于立友;齐磊;郝];;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7年11期

8 李远圣;杜东升;刘伟庆;张玲峰;;荷载作用下双掺混凝土碳化机理的试验与数值研究[J];混凝土;2017年10期

9 张金山;李彦鑫;曹永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矿产综合利用;2017年05期

10 郭耀东;刘元珍;陈阳;王文婧;李康;;再生粗骨料预湿状态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远新;李秋义;孔哲;岳公冰;韩帅;;再生粗骨料强化处理工艺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年06期

2 刘苏乐;;从国际经验谈我国建筑业垃圾产业化[J];山西建筑;2014年27期

3 曾超;甘元初;柯国军;李松;;废玻璃粉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4年02期

4 罗锟;梁炯丰;邓宇;;再生玻璃粗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5期

5 闫国新;梁建林;张晓磊;张雷顺;;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公式研究[J];混凝土;2013年08期

6 王晨霞;魏宏刚;吴瑾;王喜君;;钢筋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夏冰华;刘远才;徐国林;;废玻璃混凝土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3年07期

8 雷斌;晏育松;肖建庄;;再生混凝土梁抗弯刚度的退化规律[J];混凝土;2013年07期

9 刘超;白国良;冯向东;张锋剑;尹磊;徐洁;;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05期

10 赵莉;杜喜凯;赵淑丽;朱剑波;潘奇;陈晓旋;;再生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国祥;雷颖占;;浅议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显军;徐建成;;针、片状颗粒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9期

3 杨建伟;王强;阎培渝;唐爱民;;水泥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2年10期

4 王子明;;预拌混凝土添加剂对于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J];江西建材;2014年01期

5 周海斌;;集料配置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性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14期

6 郭同山;;谈建筑工程中水泥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年12期

7 周艳华;吴勇,

本文编号:1696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696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7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