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组合桨强化流体混合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选题:刚柔组合桨 切入点:混合 出处:《重庆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搅拌桨作为机械搅拌反应器中的主要部件之一,它能在搅拌反应器工作时提供给流体一定的流动状态和适合的能量,对它进行合理设计是流体实现节能和高效混合的重要途径。搅拌过程中能量的耗散主要发生在桨叶后的尾涡处和桨叶外缘,大约占据了搅拌桨总输入机械能的70%。以刚性材质为主的传统搅拌桨通过对流体聚并与剪切作用实现能量的传递,混合效率低及能耗高;而周围流体与刚-柔结合的搅拌桨的桨叶柔性端存在耦合作用,它可从“卡门涡街”中汲取能量,进而提高混合效率。流体混合效率和搅拌桨结构有直接关系,流体与柔性桨叶之间存在力的耦合作用,搅拌桨柔性尖端叶片在流体载荷作用下会产生一定量的变形或位移,叶片的位移或变形又可以反过来影响流场变化,引起流体载荷分布和大小的转变,从而影响流体混合。因此,数值模拟中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可用于指导刚柔组合桨搅拌反应器设计与研究流体混合行为。本文以自来水和空气-自来水为搅拌介质,结合采集的压力脉动信号和扭矩时间序列,借助Matlab软件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LEmax分析体系的混沌混合特性;利用碘液脱色法和流场可视化方法测试体系的混合时间、混合效果以及采用轴上扭矩法计算搅拌桨功耗分析体系的宏观混合性能;并结合ANSYS Workbench仿真平台、双向流固耦合及张量分析方法计算流场的速率特性、气含率以及搅拌桨的总变形量、等效应力;同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工业中搅拌反应器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①以自来水作为单相流混合体系,本文对比分析了刚性桨和刚柔组合桨体系LEmax、混合时间、速率特性以及两种搅拌桨的功耗、总变形量、等效应力。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20 rpm时,刚柔组合桨使体系LEmax增大了20%,混合时间缩短了32%,搅拌桨功耗下降了6%,其桨叶尖端的变形量是刚性桨的105倍,其应力比刚性桨增加了83%;与刚性桨相比,刚柔组合桨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对流体的作用力更大,能够更好地传递能量、增强流体运动及强化流体混合。②以空气-自来水为气液两相流混合体系,本文对比分析了刚性桨和刚柔组合桨体系LEmax、气液混合行为、速率特性、气含率。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80 rpm,空气流量为1500 L/h时,刚柔组合桨使单层桨体系LEmax增加了21%、双层桨体系LEmax增加了5%,且气泡的混合程度优于刚性桨;而刚性桨给流体提供了较强的剪切作用,提高了气泡的破碎能力,增加了体系中气泡的数目。③结合流场结构分析,在浸出搅拌反应器中调整双层桨的层间距为1800 mm以及安装三层桨或导流筒,或在高速分散反应釜中调整双层桨的层间距为1120mm、安装高度为400 mm、直径为800 mm,都可加强反应器内流体的轴向流动,减小“死区”范围,进而改善流场结构的均匀分布,有助于强化流体混合。这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用于工业生产中搅拌反应器结构的优化改进。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ap water and air - tap water as stirring medium to calculate the mixing time , the mixing efficiency and the total deformation quantity of the stirring paddl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rotating speed is 180 rpm and the air flow rate is 1500 L / h , the single - layer paddle system LEmax is increased by 21 % , the two - layer paddle system LEmax is increased by 5 % , and the mixing degree of the bubbl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igid paddle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05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搅拌桨上的张力器[J];化学工程师;1992年05期
2 靳兆文,潘家祯;新型搅拌桨研究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2004年04期
3 张和照,杨中伟,冯波;多功能大型宽叶搅拌桨[J];化学工程;2004年04期
4 朱向哲;王伟;;搅拌桨排列方式对流场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石油化工设备;2007年03期
5 孙会;潘家祯;;新型内外组合搅拌桨的开发及流场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6 孝磊;;装配式高效轴流搅拌桨的结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9期
7 逄启寿;曾文星;;稀土萃取三层搅拌桨不同插入深度对搅拌的影响[J];湿法冶金;2013年01期
8 蔡鉴明;杜嘉儒;;磷酸萃取槽搅拌桨用搪橡胶防腐[J];无机盐工业;1984年03期
9 魏文浩;刘晨光;;可用于制备均匀海藻酸钠微球的新型搅拌桨设计[J];材料保护;2013年S2期
10 王旭东;张贤明;夏洪均;;基于工业废油场的螺旋搅拌桨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伟钊;黄美发;钱广;;粉粒体垃圾搅拌机搅拌桨的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薛兆鹏;徐燕申;董宏;;结晶反应釜搅拌桨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高军光;翼型轴流搅拌桨高效节能[N];中国化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美丽;结晶器搅拌桨快速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薛兆鹏;基于流场和结构优化的搅拌桨设计/制造集成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青;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搅拌流场数值模拟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政霖;刚柔组合桨强化流体混合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高绍楠;结晶反应器搅拌桨型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师广庆;基于升力面理论的轴流式搅拌桨设计[D];山东大学;2012年
5 苏顺开;新型搅拌桨对高粘度非牛顿流体气液分散效果的动力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王勇平;萃取浸出过程数值模拟及设备参数优化[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力;高黏度流体的复合式搅拌[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尹玉国;HPAM溶液搅拌桨放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石磊;错位搅拌桨混合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宫磊;搅拌桨组合数值模拟优化及在柠檬酸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发酵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02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70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