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抗菌分离膜的构建策略及其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8-04-24 23:23

  本文选题:抗菌分离膜 + 微生物污染 ; 参考:《化学进展》2017年11期


【摘要】: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比较低、可常温运行、适用对象广泛、装置简单、易于自动控制和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已普遍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电子、化工、医药等领域。然而在膜技术工程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膜污染问题,尤其是不可逆的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了分离膜分离性能和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分离过程的持续性和经济性。本文从分离膜微生物污染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微生物污染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并针对微生物污染问题,着重论述了国内外抗菌分离膜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被动抗黏附型、主动杀伤型及程序式复合型三类抗菌策略,对其制备方法、抗菌机理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抗菌分离膜的未来发展趋势。
[Abstract]: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ewage treatment, seawater desalination, electronics, chemical industry, medicine and other fields,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room temperature op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object, simple device, easy automatic control and friendly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membrane fouling problem, especially the irreversibl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separation membrane, and further affected the sustainability and economy of the separa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embran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fouling are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ntimicrobial separation membrane at home and abroad is emphatically discussed, and the passive anti-adhesion type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ree kinds of antimicrobial strategies of active killing type and program compound type we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antibacterial separation membrane was further discussed.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膜材料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476249)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4GHY115021)资助~~
【分类号】:TQ051.8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薇;;分离膜标准现状与发展[J];中国标准化;2010年01期

2 于德才,洪广言;无机分离膜的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1990年04期

3 张有谟;分离膜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现代化工;1995年07期

4 陈观文;日本分离膜产业的现状(二)[J];膜科学与技术;1996年04期

5 袁文辉,叶振华;无机分离膜的进展[J];广东化工;1996年02期

6 黄永前,郑昌琼;无机分离膜与环境保护[J];环境工程;1998年02期

7 郑领英;膜分离与分离膜[J];高分子通报;1999年03期

8 邓建平,杨万泰;表面光接枝技术合成分离膜的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0年04期

9 薛友祥,李拯,王家龙;陶瓷分离膜的制备工艺进展及市场应用[J];现代技术陶瓷;2000年03期

10 ;分离膜技术开发通过验收[J];湖北化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士宾;宋新生;方亚峰;倪志伟;谭文锋;;化工分离膜的研制开发[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汪锰;吴礼光;莫剑雄;高从X&;;氧化还原引发接枝—填充聚合制备环境响应型分离膜[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3 孟广耀;董强;刘杏芹;彭定坤;;无机多孔分离膜的若干新进展[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4 马艳勋;张鑫巍;栗广勇;;有机蒸气分离膜的工业应用[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娟;王孝军;张刚;杨杰;;高性能聚芳硫醚砜分离膜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喻维民;;天然气净化分离膜的统计检验[A];天然气分离与液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黄恒梅;王孝军;杨彬;陈广玲;杨杰;李光宪;;聚砜类分离膜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8 沈江南;吴礼光;陈欢林;高从X&;;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共聚膜及其CO_2和N_2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9 侯同刚;张林;陈欢林;;有机物分离膜及其集成分离技术进展[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蔡邦肖;;我国有机物体系的分离膜技术进展[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通讯员 王启兵;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中心获准组建[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张晔;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江苏组建[N];科技日报;2012年

3 中国膜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王继文;分离膜产业亟待规范[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华信;无机分离膜技术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1年

5 ;“分离膜高效连续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志文;高性能与高稳定性致密陶瓷氢分离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朱云庆;臭氧催化功能陶瓷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水处理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振刚;基于聚丙烯腈的分离膜制备与酶固定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谭明;神经网络优化分离膜制备条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沈江南;固载促进传递CO_2分离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赵焕新;基于TiO_2和g-C_3N_4光催化分离膜的制备及水处理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诗纯;具有多种选择透过机制的高性能CO_2分离膜[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华宝;高通量纤维素膜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2 何文娟;强化CO_2分离膜选择透过机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姜艳;高温硅基陶瓷分离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

本文编号:1798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798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e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