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DDF型分解炉中NO_x减排的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5-16 12:18

  本文选题:分解炉 + NO_x减排 ; 参考:《中国粉体技术》2017年04期


【摘要】:为研究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对分解炉中NO_x减排效果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DDF型分解炉进行数值模拟。以尿素为还原剂设计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方案,对比分析各操作参数对NO_x减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剂喷射高度、喷嘴伸入距离、喷嘴数量等操作参数对NO_x减排效果的影响较大,还原剂喷射速度对NO_x减排效果的影响较小,且喷射高度为17 m,喷嘴伸入距离为0~0.6 m,喷嘴数量为4~8个,还原剂喷射速度为50~70 m/s时,分解炉中NO_x减排效果较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on NO_x emission reduction in calciner, the DDF type calciner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The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denitrification scheme was designed with urea as reducing agent,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NO_x emission reduc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injection height of reducing agent, the distance of nozzle extension and the number of nozzle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of NO_x, while the reducing agent injection speed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of NO_x. When the injection height is 17 m, the injection distance is 0 ~ 0. 6 m, the number of nozzles is 4 ~ 8, and the injection speed of reductant is 50 ~ 70 m / s, the NO_x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in the calciner is better.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分类号】:TQ172.6;X7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群;一种新型的喷腾分解炉[J];水泥技术;2000年04期

2 赵杰;分解炉卸料系统的改造[J];水泥;2002年05期

3 熊会思;预热器和分解炉的发展(五)[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3年03期

4 熊会思;预热器和分解炉的发展(六)[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3年04期

5 李相国,马保国,胡贞武,李叶青,蹇守卫;分解炉内流动特性数值模型的探讨[J];水泥工程;2004年03期

6 李剑锋;分解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J];水泥技术;2005年05期

7 李剑锋;分解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J];中国水泥;2005年12期

8 李相国;马保国;王信刚;蹇守卫;;喷腾分解炉内流场优化的数值仿真研究[J];水泥技术;2006年01期

9 李相国;马保国;王信刚;胡贞武;;分解炉的结构对冷态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酒少武;肖国先;陈延信;;水泥分解炉中石灰石分解特性的数值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atthias Mersmann;;水泥工业分解炉的优化[A];2010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峻林;梅书霞;;不同结构分解炉内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A];2009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广军;孟祥海;;分解炉结皮原因的分析及处理[A];2005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金鑫;;氨分解炉的解析[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5 俞为民;;新型分解炉设计思路[A];2006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八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林小峰;孙欣;;基于数据的启发式动态规划在分解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7 方振峰;张克军;;我厂分解炉系统技术改造[A];2003年水泥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龚文虎;;对窑外分解窑之分解炉燃料用风名称演变的推敲[A];第六届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瑞芝;刘继开;;水泥熟料烧成系统分解炉的x=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张浩云;齐俊华;;窑尾预热器与分解炉的功能及操作[A];第二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志秋;生料制备系统与分解炉投产初期的调试经验[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王国吉;广西鱼峰一线二线检修技改同步进行[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杜成喜;新疆伊力特北屯建材节能减排增效益[N];中国建材报;2007年

4 南京羚羊水泥设计研究院 龚汉保;鹤林公司水泥生产线的调试[N];中国建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来;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毛娅;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分解炉数字化模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胡芝娟;分解炉氮氧化物转化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梅书霞;水泥分解炉结构参数优化与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思维;窑尾预分解系统冷模流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吕刚;水泥分解炉内NO生成和还原机理的实验及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令艳;旋喷结合水泥分解炉流动和反应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肖国权;分解炉内伴有燃烧、化学反应的两相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德峰;适合劣质煤分解炉内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吴慧英;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循环预烧分解炉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冯兵;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及碳酸钙分解反应特性分析计算[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段国平;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水泥分解炉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硕;分解炉内多相流场与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田增愿;外循环式高固气比悬浮炉压力损失和循环率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巴清心;水泥生产用分解炉传热和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王红静;水泥分解炉温度过程NARX模型与Hammerstein模型建模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96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896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