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对空气氧化法制备的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
本文选题:空气氧化法 + 炭黑 ; 参考:《湿法冶金》2017年04期
【摘要】: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空气氧化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研究了炭黑添加量对炭微球结构的影响。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炭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炭黑后,炭微球由各向异性转变为各向同性,说明炭黑的加入抑制了各向异性小球的生成。红外光谱及喹啉不溶物测定结果表明,炭黑表面的羧基及羟基等官能团参与了缩聚反应,导致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的结构变得更复杂,从而失去了各向异性。
[Abstract]:Mesophase carbon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air oxidation from coal pitch. The effect of carbon black content on the structure of carbon microspheres was studied.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carbon microspheres were analyzed by polarizing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microspheres change from anisotropy to isotropy after the addition of carbon black,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ddition of carbon black inhibits the formation of anisotropic microspheres. The IR spectra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quinoline insoluble compounds show that the functional groups such as carboxyl and hydroxy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black take part in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resulting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mesophase carbon microspheres becoming more complex and thus losing the anisotropy.
【作者单位】: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辽宁省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科技大学高温材料与镁资源工程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B02B03) 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003021) 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创新团队项目(601009816-39)
【分类号】:TQ12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骆仲泱;王少鹏;方梦祥;王昊;王勤辉;;煤焦油沥青的深度利用及发展前景[J];化工进展;2016年02期
2 于传瑞;赵娜;郭爱军;王宗贤;;煤焦油中脱除喹啉不溶物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5年09期
3 李同起,王成扬;碳质中间相形成机理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5年03期
4 任呈强;李铁虎;林起浪;李昊;孙效燕;;煤沥青中间相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2期
5 李同起,王成扬,郑嘉明,王慧;非均相成核中间相炭微球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演变[J];新型炭材料;2004年04期
6 宋怀河,陈晓红,章颂云,高燕;中间相沥青炭微球及其在锂离子二次电池方面的应用[J];炭素技术;2002年01期
7 宋怀河,沈曾民;添加炭黑对催化裂化渣油中间相沥青炭微球制备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羽;王宇豪;;煤系针状焦现状与生产工艺[J];广东化工;2017年12期
2 徐桂英;白金锋;张学虎;张健;曲殿利;;炭黑对空气氧化法制备的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J];湿法冶金;2017年04期
3 郑晓君;高丽娟;赵雪飞;刘巍;;水溶性沥青热解机理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7年07期
4 次东辉;王锐;崔鑫;郭小汾;;煤焦油中金属元素的危害及脱除技术[J];煤化工;2016年05期
5 熊楚安;王永刚;孙晓楠;邵景景;;煤焦油沥青的净化精制实验研究[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6 熊楚安;孙晓楠;赵艳红;景介辉;;煤焦油沥青喹啉不溶物的脱除与族组成关系研究[J];炭素;2016年03期
7 王亮;张秀云;侯文杰;瞿静;;中间相炭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J];上海化工;2016年06期
8 肖南;邱介山;;煤沥青基功能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化工进展;2016年06期
9 许德平;唐世波;唐闲逸;魏晓慧;武欣;;针状焦制备过程中原料组分对中间相影响的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16年01期
10 秦冬杰;陈惠;刘洪波;;沥青中间相炭微球制备高密高强石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炭素;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竺;李柏;赵大;赵德智;;煤焦油加氢预处理新技术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5年02期
2 张永杰;谷小虎;;煤焦油脱除喹啉不溶物的研究[J];炭素技术;2015年01期
3 徐妍;高丽娟;吴红运;赵雪飞;;单溶剂萃取热过滤法脱除改质煤沥青的喹啉不溶物[J];炭素技术;2014年05期
4 杨阳;付东升;郑化安;张云;;电炉炼钢与针状焦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J];燃料与化工;2014年05期
5 彭友林;王成扬;王勇;;煤系针状焦中试的研究[J];炭素技术;2014年04期
6 顾志华;朱文;坚许忠;郎莹;;国内煤焦油深加工现状及发展方向[J];新疆化工;2014年02期
7 李冬;刘鑫;孙智慧;李稳宏;马伟;;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的性质和组成分析[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4年01期
8 沈春林;褚建军;王莹;;环氧树脂防水涂料及行业标准[J];中国建筑防水;2014年02期
9 孙三军;申曙光;;煤焦油综合利用途径的选择[J];安徽化工;2013年06期
10 何莹;郭明聪;高源;刘书林;陈雪;;炭材料专用浸渍剂沥青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炭素技术;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军,王成扬,李同起;硫存在下的中间相炭微球制备及形貌[J];天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刘秀军,王成扬,李同起,袁克峰;酚醛树脂对均相成核的中间相炭微球生成的作用[J];炭素技术;2003年01期
3 陈仁辉;中间相炭微球的煅烧对制成整体炭的性能影响[J];新型碳材料;1994年02期
4 王红强,李新海,郭华军,郭永兴,彭文杰;中间相炭微球的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薛锐生,沈曾民;添加剂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J];炭素技术;2003年03期
6 王红强,李新海,郭华军,张宝,郭永兴;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表面镀银的电化学性能[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李敏;温广武;;中间相炭微球制备高密高强炭/石墨材料的研究现状[J];炭素技术;2006年05期
8 冀勇斌;李铁虎;艾艳玲;程有亮;方长青;;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及结构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11期
9 李晓婷;李铁虎;经德齐;金伟;;添加对甲苯磺酸对中间相炭微球制备的影响[J];炭素技术;2008年03期
10 施伟伟;李铁虎;王小宪;经德齐;程有亮;;活性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学文;农永增;张富;武长城;时志强;;中间相炭微球的活化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冯国梧;天大实实在在抓专利[N];科技日报;2005年
2 ;天津锂电池关键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永根;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998年
2 王红强;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秦冬杰;沥青中间相炭微球制备高密高强石墨的工艺与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王红玉;中间相炭微球制备与形成机理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3 孙国娟;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4 毕秋;模压法成型中间相炭微球碳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魏静;基于炭微球的高性能吸附净化材料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50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95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