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氧氟微晶玻璃中稀土离子分布对红外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3 15:24

  本文选题:稀土离子 + 微晶玻璃 ; 参考:《燕山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探索氧氟微晶玻璃中氟化物纳米晶内稀土离子的分布状态及调控方法,对实现稀土离子的高效红外辐射发光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制备了含PbF_2:Er~(3+)纳米晶的微晶玻璃,采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以及电子能量损失谱等方法证明,微晶玻璃中大部分稀土离子富集到PbF_2纳米晶体中,并且氟化物纳米晶中稀土离子分布不均匀,存在富集相。在此基础上,采用共掺光学惰性Y~(3+)的方法调控氧氟微晶玻璃氟化物纳米晶中活性稀土离子的分布状态,发光性能测试显示氟化物纳米晶中活性稀土离子的富集与团簇被有效抑制,Er~(3+)离子在2.73μm波段、Tm~(3+)离子在1.47μm波段、Ho~(3+)离子在1.2μm波段的发光显著增强。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 of rare earth ions in fluoride nanocrystals in oxyfluoride glass-ceramic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efficiency infrared luminescence of rare earth ions. The glass-ceramics containing PbF_2:Er~(3) nanocrystals were prepared experimentally. X-ray diffraction,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prove that most of the rare earth ions in the glass-ceramics were enriched into PbF_2 nanocrystals. Moreover, the rare earth ions in fluoride nanocrystals are distributed unevenly and there is enrichment phase. On this basis, the distribution of active rare earth ions in oxyfluoride glass-ceramics nanocrystalline was regulated by co-doped optical inert yttrium 3). The 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tests show that the enrichment of active rare earth ions and the effective inhibition of clusters in fluorides nanocrystalline show that the luminescence of the ion at 1.47 渭 m band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t 1.2 渭 m band, and that the cluster is effectively inhibited at 2.73 渭 m ~ (-1) 渭 m ~ (-) ~ (-1) ~ (-1) 渭 m ~ (-1) ~ (-1) ~ (-1) 渭 m ~ (-1).
【作者单位】: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B0303701)
【分类号】:TQ171.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冬青,陈晖;微晶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今日科技;2000年12期

2 李延报,沈鸽,程逵,翁文剑,韩高荣,J.Domingos Santos;生物医用钙磷酸盐微晶玻璃[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1期

3 陈国华,康晓玲;微晶玻璃装饰板的生产及市场发展前景[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07期

4 陈国华,谭文莉,康晓玲,曾利群,梁东成;微晶玻璃装饰板的生产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陶瓷;2001年02期

5 陈国华,康晓玲;烧结微晶玻璃工业原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J];陶瓷工程;2001年06期

6 宋开新,俞建长;微晶玻璃的制备与应用[J];山东陶瓷;2002年01期

7 刘心宇,陈国华;烧结微晶玻璃的生产及其着色[J];硅酸盐通报;2002年03期

8 蒋冬青,陈晖,王仕;微晶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及展望[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05期

9 谭金华;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现状及发展前景[J];石材;2002年04期

10 于向阳,李敬华,芦忠新,周子正,程继健;微晶玻璃建材的研究与应用[J];玻璃与搪瓷;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树玉;韩野;王淑峰;崔洪芝;陈蕴博;;粉煤灰微晶玻璃制品制备技术[A];第一届脱硫技术及脱硫石膏、脱硫灰(渣)处理与利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晓明;刘春刚;李嘉洋;;利用工业废弃物工业化生产微晶玻璃建材的技术介绍[A];电子玻璃技术(2010年第1、2期)[C];2010年

3 郑伟宏;程金树;汤李缨;;热处理制度对高强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王洪影;夏海平;章践立;王金浩;;掺杂Zn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研制及吸收光谱特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5 张洪波;姜静;王轶敏;邵晶;张华山;苏春辉;;SiO_2-Al_2O_3-P_2O_5系透明微晶玻璃的制备及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6 贲成j;;微晶玻璃生产与高效节能窑[A];2007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何坤;王衍行;祖成奎;陈江;韩滨;赵慧峰;刘永华;;Li_2O-Al_2O_3-GeO_2-P_2O_5微晶玻璃结构与电导率的研究[A];2011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论文选编[C];2011年

8 吴建锋;徐晓虹;吴菊芳;李坤;张亚祥;陈绪娟;;用钼渣制备微晶玻璃及其结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林妙玲;赵丽娟;兰子鉴;常丽芬;余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散射效率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10 董伟;卢金山;;稀土氧化物对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光学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吕轩;红色微晶玻璃在阜康研制成功[N];昌吉日报;2008年

2 冯建波;晶牛微晶集团开通世界首家微晶玻璃网[N];经理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富;我市建成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微晶玻璃生产基地[N];赤峰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寇杰;国内生产规模较大的微晶玻璃生产基地在喀旗诞生[N];赤峰日报;2010年

5 徐美君;微晶玻璃应用前景探秘[N];中国建材报;2013年

6 陈晕 蒋冬青;我国微晶玻璃应用现状及前景[N];中国建材报;2000年

7 本报驻武汉记者 黎江东;开启微晶玻璃世界[N];中国建材报;2001年

8 通讯员 柯建萍 田锋;西北首家微晶玻璃板材项目在阜康投产[N];昌吉日报;2007年

9 陈玉宝;新型微晶玻璃材料技术发展简介[N];广东建设报;2006年

10 周忠华;利用粉煤灰生产微晶玻璃砖[N];广东建设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伟;Q235钢基体表面Y-TZP/LZAS微晶玻璃功能梯度涂层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代文彬;钢渣热态改质的工艺、装备及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杨健;含铬钢渣制备微晶玻璃及一步热处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巍;稀土与过渡族离子掺杂尖晶石系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发光特性[D];福州大学;2014年

5 方再金;透明微晶玻璃以及光纤的制备与光谱转换[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吴迪;污泥微波热解及其固体产物制备微晶玻璃的效能与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白智韬;高碳铬铁渣制备微晶玻璃及其性能的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8 张芝昆;油页岩复合灰制备微晶玻璃及其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宏;微机电系统低温阳极键合用微晶玻璃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田培静;稀土掺杂钙镁铝硅系微晶玻璃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光;稀土掺杂Li_2O-ZnO-SiO_2系微晶玻璃的制备及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邢瑞平;废石渣白色微晶玻璃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蒋维;强磁场和双色激发对稀土掺杂微晶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家鑫;磷酸盐发光玻璃及微晶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科鹏;微晶玻璃工件的保形酸蚀工艺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付贵珍;纳米晶透明微晶玻璃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延竹;转炉钢渣制备CMAS系微晶玻璃的实验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王倩;Ce~(3+)/Tb~(3+)掺杂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光谱性能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9 曹月明;低温烧结生物微晶玻璃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凯祥;烧结法制备ZrO_2/LZAS微晶玻璃复合材料[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73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973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