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段含量和类型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硬段含量和类型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2年
硬段含量和类型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徐恒志
【摘要】:日益短缺的石油资源和不断恶化的化境污染迫使传统溶剂型聚氨酯工业不断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环保的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 WPU)是指在聚氨酯的主链或者侧链引入亲水基团,或者采用外加乳化剂的方法使得聚氨酯能溶于水或者分散于水中而形成的聚氨酯水分散体。 水性聚氨酯与传统的聚氨酯材料一样,是具有典型嵌段结构的聚合物。按照分子链极性的差异将聚多元醇结构归为水性聚氨酯的软段,多异氰酸酯和扩链剂归为硬段。水性聚氨酯的耐磨、低温柔韧以及硬度和耐热耐水等性能主要源于软硬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软硬段的结构和含量对水性聚氨酯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硬段组分展开研究,分别探讨了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在聚醚型水性聚氨酯体系中的含量,小分子扩链剂的结构以及亲水性扩链剂的离子类型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红外结构、耐热、拉伸以及耐水性能的影响。 (1)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含量对聚醚型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本章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分子量为1000的聚醚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和一缩二乙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多异氰酸酯含量的水性聚氨酯。通过乳液粒径、常温红外、变温红外、差示扫描量热以及热重、拉伸、耐水等结构和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多异氰酸酯含量的变化对水性聚氨酯在上述结构和性能上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亲水基团含量不变的前提下,多异氰酸酯用量的上升使得聚氨酯乳液粒径增大,且粒径分布变宽。多异氰酸酯用量的上升对氨基甲酸酯中N-H伸缩振动吸收峰无影响,但是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自由的吸收峰下降,氢键作用力影响下的C=O吸收峰含量上升。变温红外测试结果表明,在50-200℃C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水性聚氨酯体系的氢键相互作用力逐渐降低,N-H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均向高波数方向发生明显移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多异氰酸酯用量的增加使得水性聚氨酯在50℃左右的氢键解离平台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多异氰酸酯含量上升导致整个材料的耐热性能下降,但耐水性能提高。 (2)小分子二元醇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过程中,首先采用多异氰酸酯和聚合物多元醇反应生成聚氨酯预聚体,该阶段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分子量较低,需进行扩链以提高聚氨酯的分子量。考虑到反应活性的差异,采用小分子的二元醇扩链剂扩链效果较为理想。目前较为常见的小分子二元醇扩链剂主要有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一缩二乙二醇等。由于其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性聚氨酯分子链的结构,因此对分子链的规整性以及材料的耐热、耐水以及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本章主要采用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直链型扩链剂、不同侧甲基团数目以及具有醚氧基团的小分子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通过乳液粒径、红外结构以及耐热、耐水、拉伸性能测试对不同扩链剂制备的水性聚氨酯进行表征。着重研究了水性聚氨酯的N-H伸缩振动吸收峰的变化与不同结构的小分子扩链剂之间的关系。 乳液粒径测试表明含有两个侧甲基的新戊二醇扩链剂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的乳液粒径最小,且分布最窄,而长直链结构的1,6-己二醇扩链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的乳液粒径最大,且分布最宽。通过红外谱图中N-H伸缩振动吸收峰的分峰结果得知,采用纯碳链直链型小分子二元醇扩链剂时,随着直链型小分子二元醇扩链剂碳原子个数的增加,N-H吸收峰中自由的N-H吸收峰含量逐渐增加,硬段之间氢键化影响下的N-H吸收峰含量逐渐降低,软硬段之间的氢键作用力影响下的N-H吸收峰含量逐渐上升。整个体系的氢键作用力的强度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出现下降的趋势。扩链剂结构中含有醚氧基团可以增强体系中的氢键相互作用力。随着直链型扩链剂碳链长度的增加,水性聚氨酯的耐热性能上升。拉伸和耐水性能测试表明拉伸强度和耐水性能受到水性聚氨酯结晶和体系氢键作用力的影响,结晶和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可以提高材料的拉伸和耐水性能。 (3)离子类型对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探究 本章主要研究了亲水扩链剂的离子类型对水性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二羟甲基丙酸和N-甲基二乙醇胺为亲水扩链剂,通过调节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由于亲水扩链剂的离子类型影响了水性聚氨酯的分子链结构,因此对其耐热、耐水以及力学性能也会产生影响。本章通过红外测试研究了两种亲水扩链剂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的红外谱图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着重研究了两种离子类型的水性聚氨酯的热性能;水性聚氨酯膜的拉伸以及耐水性能则侧重于研究材料的使用性能。 通过对两种离子类型的水性聚氨酯N-H伸缩振动吸收峰定量研究和C=O伸缩振动吸收峰的定性分析,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体系的氢键相互作用力强度大于阴离子型体系。差示扫描量热显示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异氰酸根与羟基摩尔比的增大而出现上升的趋势。水性聚氨酯的热重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离子类型的水性聚氨酯的分解均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首先是小分子物质在200℃之前的挥发,其次是300℃~360℃范围内氨基甲酸酯、脲基甲酸酯、聚酯结构的分解,最后是软段残余在420℃的分解。拉伸和耐水性能测试均显示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在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水等方面均优于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33.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会华;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因素[D];安徽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旭凡;;多功能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及性能[J];纺织学报;2006年03期
2 王柯;彭娅;王燕;;硬段含量对脂肪族阴离子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0年01期
3 叶青萱;;水系聚氨酯胶粘剂[J];聚氨酯工业;1993年02期
4 王武生;;水性聚氨酯产品设计[J];聚氨酯;2007年06期
5 王武生,阮德礼;水乳型聚氨酯皮革涂饰剂进展[J];精细化工;1991年06期
6 魏杰;王丽娜;李刚强;;皮革涂饰剂的最新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6年19期
7 陈红,张洪涛,刘继芳;自乳化型聚氨酯乳液研究进展[J];粘接;1998年03期
8 张海龙;杨伟平;黄毅萍;许戈文;;新型非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涂料工业;2011年06期
9 饶舟;戴震;王焕;许戈文;;丙烯酸酯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J];涂料工业;2012年01期
10 王武生;陈龄;;水性聚氨酯性能与结构理论探讨[J];涂料技术与文摘;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欧亚;两性聚氨酯自组装行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少明;郭良起;户敏;周立明;高丽君;;聚氨酯抗菌改性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05期
2 张永成,赵雨花,亢茂青,王心葵;离子型水基聚氨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7期
3 韩仕甸,金养智;UV固化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J];信息记录材料;2001年02期
4 夏苏;王政;杨荆泉;吴金辉;;静电纺聚氨酯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09年03期
5 杜文琴;徐杰;;针织阻燃涂层织物的研制及其性能[J];纺织学报;2012年01期
6 刘艳丽;黄先威;龚习;;丙烯酸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宁宁;张普玉;;双亲性聚合物胶束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1年10期
8 姜其斌,贾德民;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的研究进展[J];中国胶粘剂;2004年02期
9 修玉英,李雯静,罗强;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在复合薄膜制造上的应用[J];中国胶粘剂;2004年03期
10 叶家灿;孔丽芬;林华玉;梁晖;卢江;;高固含量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J];中国胶粘剂;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玉洲;王全杰;郭继波;;革制品涂饰层通透性能的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韩仕甸;金养智;;UV固化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A];2000年非银盐信息记录材料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3 吴瑛;;磺酸型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及应用[A];北京粘接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胶粘剂、密封剂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兰勤;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程瑞香;东北主要树种落叶松、桦木和柞木胶接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胡津昕;阴离子水性纳米聚氨酯制备及其复合物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周新华;水性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5 黄莹;内交联型核壳结构聚氨酯—环氧复合乳液的合成及稳定性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6 谭冲;改性聚氨酯填料生物膜系统脱氮特征及微生物学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维;二阶交联水性聚氨酯胶粘剂[D];郑州大学;2010年
2 闵茸;氟、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夏荣祖;新型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与制备[D];东华大学;2011年
4 徐杨军;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李月常;水可分散性羟基丙烯酸酯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彭文奇;高固含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结晶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涂天平;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乳液的合成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范海南;新型水性聚氨酯/含羟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董娟;光亮型聚丙烯酸酯的合成与应用[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王尧;IPDI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朝晖,王一中,余鼎声;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康平平;宋文生;李雪娟;李国芝;韩冰冰;;水性聚氨酯的发展、分类、合成及应用[J];材料导报;2007年S3期
3 胡飞燕;;水性聚氨酯涂膜耐水性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化工;2007年11期
4 李学良;孙炜;;蓖麻油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其防蚀性能[J];广东化工;2010年05期
5 郝广杰,张邦华,宋谋道,周庆业;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2期
6 王雁冰,黄志雄,张联盟;DMA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2期
7 司小燕;郑水蓉;刘喜宗;陈欢庆;;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J];中国胶粘剂;2007年10期
8 袁月兰;钟达飞;;不同结构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08年04期
9 陈建福;李晓;张卫英;蔡锦香;;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J];中国胶粘剂;2009年01期
10 陈建福;;中和度对聚酯型阴离子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J];广州化学;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海宁;聚氨酯杂化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维涛;水性聚氨酯体系的性能研究与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威;MDI型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邓威;聚酯—聚醚混合型内交联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顾德溪;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旭凡,王善元;聚氨酯转移涂层织物的透湿防水性能[J];纺织学报;2005年03期
2 周延辉;;水性聚氨酯耐水性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6年12期
3 朱育平,叶宇达,翟红莲,余学海,杨昌正;嵌段聚氨酯阴离子离聚物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5年01期
4 吕维忠,涂伟萍,陈焕钦;单组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J];高分子通报;2001年06期
5 邵谦;王成国;郑衡;王建明;;种子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7年10期
6 谭晓玲,果云,潘肇琦,董亚明,张波;软段对水性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2期
7 查刘生,吴明元,杨建军;自乳化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的制备[J];中国胶粘剂;1995年03期
8 胡巧玲,朱永群;聚氨酯胶粘剂的分子设计[J];中国胶粘剂;1996年05期
9 孙启龙;黄少婵;李建宗;涂伟萍;吴伟卿;;乙二胺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J];中国胶粘剂;2005年10期
10 龚彦;范晓东;唐敏锋;王欣;俞国星;;单组分聚氨酯乳液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U奥运之路[J];聚氨酯;2008年07期
2 ;PU专利[J];聚氨酯;2008年12期
3 ;PU专利[J];聚氨酯;2009年01期
4 陈晓霞;;车用聚氨酯产业链论坛 热力呈现[J];聚氨酯;2011年06期
5 江镇海;聚氨酯材料在我国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99年01期
6 明;加固堵水用聚氨酯材料[J];工程塑料应用;1987年04期
7 王北海;;纳米结构化的非异氰酸酯聚氨酯(上)[J];聚氨酯;2007年11期
8 李婵;;借力扬帆,PU将起新征程——访美籍华人孙寿鹏博士[J];聚氨酯;2007年02期
9 ;绿色聚氨酯材料车用领域的环保意义[J];塑料科技;2009年10期
10 ;行业动态[J];聚氨酯;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筑节能方向确定聚氨酯材料成发展主流[A];防水工程与材料《会讯》第4、5期(总123、124)[C];2011年
2 梁存霞;李利;毛春;周宁琳;章峻;沈健;;生物醫用形狀記憶聚氨酯材料的制備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功能性复合材料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宋扬;韦灼彬;王铁成;;聚氨酯材料快速抢修技术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4 张秋红;薛春彦;褚俊;袭锴;贾叙东;;POSS的合成及树脂基体的改性[A];2010年海峡两岸功能性复合材料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刘益军;;废旧聚氨酯材料的回收利用[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鹏;罗建斌;韩静佳;钟银屏;;防水可呼吸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石雅琳;;聚氨酯材料中的气泡消除[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俪芳;;聚氨酯材料在康复辅具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魏阳;李建树;钟银屏;何成生;樊翠蓉;;介入诊疗用脂肪族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王丽苹;萧斌;王公应;;聚碳酸酯二醇合成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冯威力 实习记者 李悦;[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吴林;[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顾定槐;[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袆淼;[N];中国工业报;2010年
6 李宏乾;[N];中国化工报;2008年
7 记者 任明华;[N];中国食品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亮;[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张中桥;[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N];中国建设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深;生物启发的高性能聚氨酯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陆浩翔;含氨基酸的生物医用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林璟;耐热性聚氨酯复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在IMD油墨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婧;谷胱苷肽响应型生物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吕志平;聚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6 于敏;仿壁虎脚掌粘附材料及驱动材料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蒋红梅;聚硅氧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及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世昌;人工肝支持系统杂交型三维立体式生物反应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刘彩兵;可降解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吴国民;水性萜烯基EP/PU复合聚合物的制备及其交联反应与特性[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会锋;聚氨酯封堵炮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彭莹;儿茶酚基功能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云鹏;聚氨酯缓冲装置的设计与优化匹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涂肖雄;含多巴胺聚氨酯黏合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宋远波;多交联基聚氨酯乳液制备及作为纸张表面涂布剂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6 陆瑞;用低压二氧化碳作发泡剂的聚氨酯机理和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张丽;聚酯型聚氨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及低硬度聚氨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伟;基于新型三肽衍生物扩链剂聚氨酯的合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怡;高剪切强度聚氨酯灌封胶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龙;磷酸盐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硬段含量和类型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7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9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