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机械力与化学激发剂对水泥掺合料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3 12:57

  本文选题:机械力化学 + 激发剂 ; 参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摘要】:为研究机械力与化学激发剂联合改性方法对制备高性能掺合料的影响,以粉煤灰、矿渣、硅灰为掺合料取代质量分数25%的水泥,进行了机械力与化学激发剂联合改性提高掺合料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粉磨细化后,比表面积增加,活性指数增长,但细度过细将降低掺合料性能;化学激发剂硫酸钠、L-H、三乙醇胺可提高水泥掺合料强度,当硫酸钠、L-H、三乙醇胺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1.5%和0.03%时,活性指数R_1达到125.56%,R_3达到112.23%,R_(28)达到110.35%。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force and chemical activator on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admixture, fly ash, slag and silica fume were used as admixtures instead of 25% cement by mass fraction. The mechanical force and chemical activator were combined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admix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ncreases and the activity index increases after grinding the mineral admixture, but the fineness of the admixture decreases the properties of the admixture, and the chemical activator sodium sulfate L-H, triethanolamine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cement admixture. When sodium sulfate L-H, triethanolamine content (mass fraction) were 1.5% and 0.03, respectively, the activity index R1 reached 125.56 and RSP reached 112.23 and R28 reached 110.35.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41014700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2121120004)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大鹏;王栋民;李端乐;殷景阁;任才富;崔勇;;化学激发循环流化床粉煤灰活性机理研究进展[J];商品混凝土;2015年10期

2 张小婷;刘燕丽;程浩;张学文;;纳米TiO_2添加饰面砂浆的性能[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9期

3 李强;霍金;马志军;李元;王伟;;矿物掺和料复掺对水泥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4年01期

4 胡佩伟;杨华明;陈文瑞;刘学苏;霍成立;;高岭土尾砂制备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的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10年03期

5 张茂亮;杨久俊;;激发剂在大掺量粉煤灰水泥中的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2007年06期

6 温金保;陆雷;;机械力化学作用活化钢渣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6年04期

7 田景松;管洪梅;李会;孙仁杰;;矿渣-粉煤灰复掺技术在混凝土中的试验及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年03期

8 陈平;刘荣进;;活性钢渣微粉制备技术及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明;水泥基材料矿相粉磨机械力化学效应与分形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光宇;自燃煤矸石—矿渣—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师长伟;代俊鹏;刘福立;尚超;;机械力与化学激发剂对水泥掺合料改性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2 韩铭;赵安冬;;水泥基材料早期抗冻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年03期

3 郑小青;周泽友;;矿物掺和料与再生骨料对水泥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7年01期

4 汪国贵;侯鹏坤;杜鹏;谢宁;周宗辉;;纳米SiO_2对水泥粉煤灰胶凝材料早期水化硬化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6年05期

5 李辉;谢松;陈裕佳;张浩;张东省;张志明;;BSF复合矿物掺合料对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6年09期

6 刘栋;张鹏宇;刘彤;张希;吴鹏;陈佳宁;;建筑垃圾中再生微粉材性表征及潜在活性的激发[J];硅酸盐通报;2016年08期

7 李海燕;王明秀;张晓然;;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颗粒的释放行为及环境残留[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07期

8 李琴;张春红;孙可伟;;不同激发剂激发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活性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6年07期

9 包文忠;殷会玲;罗忠涛;赵军;张黎;;早期受冻环境下含粉煤灰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J];混凝土;2016年02期

10 吴蓬;梁志强;吕宪俊;;钢渣粉的胶凝性能及活化研究进展[J];中国粉体技术;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琳;李军;卢忠远;张文清;胡昌华;;粉磨超细化对循环流化床固硫灰水化特性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夏艳晴;严云;胡志华;胡昌华;雷秀坚;;化学激发固硫灰的早期水化活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3 周万良;方坤河;;矿渣掺量对胶砂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2年02期

4 管宗甫;余远明;王云浩;陈湘湘;;钢渣粉煤灰复掺对水泥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1年06期

5 闫绍峰;;S_r掺杂纳米T_iO_2光催化性能的工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纪宪坤;周永祥;冷发光;;流化床(FBC)燃煤固硫灰渣研究综述[J];粉煤灰;2009年06期

7 翁仁贵;刘心中;;化学激发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研究[J];电力环境保护;2009年06期

8 马先伟;陈胡星;;Effect of TiO_2 on the Formation of Clinker with High C_3S[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09年05期

9 钱觉时;郑洪伟;宋远明;王智;纪宪坤;;流化床燃煤固硫灰渣的特性[J];硅酸盐学报;2008年10期

10 任永鹏;魏启荣;;Na_2SiO_3-CaSO_4·2H_2O复合激发粉煤灰活性机理研究[J];混凝土;2007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管学茂;超细高性能灌浆水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聪;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刚;我国掺合料及掺合料技术现状和展望[J];中国水泥;2004年11期

2 陈建辉;;掺合料在混凝土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2年07期

3 刘雅琦;阮炯正;仲崇山;孙英娇;;混凝土矿物复合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的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赵学明;张晓平;尹友非;张浦阳;;有掺合料高强、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结果与分析[J];混凝土;2013年06期

5 张德娟;徐虎;郭立伟;刘险峰;;掺加掺合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性能试验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刘志国;刘红霞;杨少伟;;水泥掺合料分析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J];混凝土;2012年09期

7 王坚,严广庆;复合矿物功能掺合料对粉煤灰激活增强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年01期

8 钱大行;孙犁;张日华;;再生磨细掺合料的研制和应用[J];混凝土;2008年09期

9 赵国成;牛亚林;李永亮;;绿色复合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实验与生产应用[J];四川建材;2014年03期

10 夏春;粉煤灰-锂盐渣掺合料水泥石微观特征与活性机理[J];粉煤灰;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刚;;我国掺合料及掺合料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A];第二届中国商品粉煤灰及磨细矿渣加工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向安乐;袁红星;;复合掺合料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方坤河;;混凝土新型掺合料的研究与应用[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肖斐;崔洪涛;夏毓宏;;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德娟;徐虎;郭立伟;刘险峰;;掺加掺合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性能试验研究[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韩素芳;路来军;王安岭;段遵莉;;多品种掺合料及复合化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德娟;郭立伟;刘险峰;;掺加掺合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性能试验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韩素芳;路来军;王安岭;段遵莉;;多品种掺合料及复合化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秀娟;陆文雄;许远辉;邵霞;;复合掺合料配制C30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显微结构分析[A];中国首届商品粉煤灰及磨细矿渣加工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向安乐;袁红星;;复合掺合料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钢筋混凝土制品专业委员会2005-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俞国荣(作者单位:杭州万艺建材有限公司);矿粉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影响和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春;稳定灌浆新型浆液与复合掺合料水工混凝土[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志伟;免蒸压PHC管桩高强掺合料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5年

2 马馨鑫;大流动性掺合料混凝土碳化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欢欢;复合掺合料性能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4 王鹏飞;玻璃粉用作矿物掺合料对预制混凝土墙板胶粘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周有芳;预处理海水和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浩;镍渣掺合料混凝土性能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居月;复合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霍金;高性能超细粉体掺合料的制备及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9 刘静;复合型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杨小草;阻锈型复合掺合料各组分协同作用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57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057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a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