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庚烷为溶剂高温下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渗透汽化膜的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horten the crosslinking time, the polymethylsiloxane (PDMS) pervaporation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increasing the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by increasing the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The tensile modulus of the crosslinking film, the contact angle of water and ethanol and the swelling degree of the membrane in water and ethol were studied by increasing the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The ethanol water of 10% of the mass fraction of PDMS was studied. The effect of separ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of membrane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rosslinking time was 0.63h at the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of 75 C, which was only 1/10 of the crosslinking time (7.8h) at 20 C. The young's modulus of the film prepared by the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was 2 times that of the preparation membrane at 90 C. As the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PDMS film was increased. The modulus of Yang's modulus gradually becomes smaller, the swelling degree of the membrane in water is low, the swelling degree of the membrane in ethanol is very high. The amount of catalyst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young's modulus and swelling degree of the membrane.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 found that the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and the amount of catalyst have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membrane. The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experiment on the 10% 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separation factor of the membrane prepared at the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of 75 C is 7.74.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高分子膜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376048)
【分类号】:TQ051.8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宾兵,李继定,陈翠仙;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研究的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0年05期
2 蒋晓钧,施艳荞,陈观文;有机液优先透过渗透汽化膜[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2期
3 韩宾兵;“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专题“渗透汽化透水膜及其过程关键技术开发”通过验收[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2期
4 阎建民,陈观文;渗透汽化脱水技术及其在酯化工业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1年08期
5 阎建民,陈观文;渗透汽化-蒸馏-酯化反应耦合过程动力学[J];膜科学与技术;2002年05期
6 陈翠仙;李继定;潘健;张庆武;;我国渗透汽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7年05期
7 张晓颖;邓新华;孙元;;有机液优先透过渗透汽化膜的应用发展[J];材料导报;2007年10期
8 李增文;;优先透有机物渗透汽化膜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2期
9 由涛;陈龙祥;张庆文;张继民;洪厚胜;;渗透汽化方法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10 罗建泉;伊守亮;苏仪;陈向荣;苏志国;万印华;;渗透汽化法从丙酮-丁醇-乙醇中分离浓缩丁醇[J];化学工程;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翠仙;李继定;潘健;林阳政;;渗透汽化研究的新进展[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继定;陈翠仙;张庆武;吴晨;;渗透汽化膜技术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A];第4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继定;陈剑;叶宏;王鼎;林阳政;陈翠仙;;渗透汽化节能膜技术及其在石化领域中应用[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马晓华;许振良;袁海宽;;渗透汽化耦合酯化反应精馏研究新进展[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光;黄素哲;陈翠仙;李继定;;渗透汽化膜技术在我国的工业化应用[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叶宏;李继定;曾楚怡;陈剑;林阳政;陈翠仙;;渗透汽化膜技术及其在石化领域中应用[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继定;陈剑;林阳政;陈翠仙;;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应用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新磊;李砚硕;朱广奇;班宇杰;彭媛;金花;刘杰;杨维慎;;金属有机骨架渗透汽化膜[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白露;曲萍;高源;张力平;俞月;田维乾;;纳米纤维素改性渗透汽化膜材料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10 叶宏;冯旭东;梁海燕;王静;张晶晶;于群;;渗透汽化有机膜分离异构体混合物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周舟;渗透汽化制膜技术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2 实习记者 胡齐明;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膜”界探寻[N];新清华;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宏乾;自主膜技术:挑战传统分离极限[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平;渗透汽化醇水分离膜的研制与过程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2 梁斌;脱盐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李杰;亲水/疏水分离膜的自组装及优先透醇膜的放大制备[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白云翔;共聚物渗透汽化膜的制备、结构及分离水中微量有机物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马晓华;催化与渗透汽化双功能膜制备及其反应精馏过程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林;烃(醚)—甲醇体系渗透汽化膜及其传质与集成分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李琴;天然高分子材料在渗透汽化膜分离己内酰胺—水体系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9年
8 曹绪芝;新型亲水性聚合物—陶瓷渗透汽化复合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琨;渗透汽化技术分离醋酸正丁酯粗产品中的微量水及其废水中的有机物[D];广西大学;2005年
10 董永全;醇脱水中空纤维渗透汽化膜及组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凌云;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ZSM-5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尹雪宇;基于渗透汽化膜的海水淡化膜组器的设计与制作[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胡佳煜;渗透汽化催化膜微反应器应用于乙酸丁酯合成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宋影;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渗透汽化膜的制备[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钱江;渗透汽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曹中琦;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膜劣化的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杜广庆;生物丁醇的制备及分离耦合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伟;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小分子与聚合物间的溶解扩散行为[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舒自学;中空纤维陶瓷基渗透汽化复合膜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10 胡玉霞;胶原蛋白渗透汽化膜的制备及在分离乙醇/水中的应用[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20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12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