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硅生产中替代木炭的新型煤基还原剂的制备研究
本文关键词:褐煤与生物质两步法热解探索性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昆明理工大学》 2007年
工业硅生产中替代木炭的新型煤基还原剂的制备研究
翁巧银
【摘要】: 随着半导体产业及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工业硅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工业硅属高能耗产业,其生产主要采用硅石为原料,炭质材料作为还原剂,在电热炉内生产的。长期以来,木炭是用于硅冶炼最好的还原剂。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森林的禁伐,导致了木炭的货源紧缺,价格大幅度上涨,严重影响了炼硅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缓解工业硅生产中能源紧缺问题,开发出一种来源更为广泛,价格更低廉的炭质还原剂势在必行。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来源更为广泛,价格相对较低的煤为原料制备新型煤基还原剂。 本研究主要目的为采用烟煤以及褐煤为原料,制备替代木炭用于工业硅生产的煤基还原剂。主要内容有①针对烟煤作还原剂,其各项性能较好但存在灰分高的问题,采用油团聚选择性絮凝工艺,除去煤中的大部分灰分,制备得到低灰分精煤以适应生产需要。②根据云南褐煤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特点,以褐煤为原料采用中低温干馏对褐煤进行炭化处理,脱去其中的大部分水分和挥发分,,得到性能较好的褐煤半焦。通过分析褐煤半焦灰分的成分,针对其中有害杂质主要以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存在,采用化学脱灰法,对半焦进行处理。得到精制半焦的炭化条件以及脱灰的最佳条件,为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实验研究以及精煤的性能测定,可得到①对烟煤进行油团聚脱灰处理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煤的粒径大小、水煤浆浓度的大小、团聚剂油用量以及絮凝时间。且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煤的粒径为250目、水煤浆浓度为0.033g/mL、油用量为10mL、絮凝时间为10min时实验效果最佳,烟煤灰分可由11.61%降至4%,理论上可用于工业硅的生产。②对云南褐煤采用中低温干馏制备得到各项性能较好的褐煤半焦,通过分析其中灰分的主要成分进行脱灰处理,得到最佳条件:炭化终温为500℃,碳化时间为1h制备得到褐煤半焦,酸浸半焦粒径为0.5mm<r<1mm,盐酸浓度为5mol/L,液固比值为5,酸浸时间为24小时,半焦灰分可由10.30%降为6.04%,其中脱铁率达到了73.78%,有害成分大幅度减小,可用于炼硅。 本文对工业化实验进行了环境评估和技术经济评价。本工业化实验生产规模(达产年)为处理原料褐煤5万t/a,生产深度脱灰半焦10000t/a及煤焦油1000t/a。项目投入的总资金为900.00万元,年销售收入为1120.00万元,在预计10年经济寿命期内,共计为国家及地方交纳602.56万元税金和392.93万元,在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中,其中投资利润率为29.11%、投资利税率为35077%、销售利润率24.36%及成本利润率为34.77%。作为主要经济指标之一的投资回收期为:税前的投资回收期为2.79年和税后的投资回收期为4.04年。因此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项目的经济运行情况将会良好运转,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N304.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进富,李兴存,李术元;石油焦活化机理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张并立;工业硅冶炼中煤基炭做还原剂的工艺要求探讨[J];有色矿冶;2001年05期
3 刘长新;金属硅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国冶金;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方;李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物理配碳中的应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参军;超超临界锅炉的特点[J];电站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3 傅若农;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Ⅲ)[J];分析试验室;2005年06期
4 张树藩;张道茹;蔡国璋;孙桂珍;知水;张秉英;高峰;杨印东;俞育宏;梁华衮;;高铬不锈钢喷粉脱磷工艺研究[J];钢铁;1987年04期
5 毕传泰;;不锈钢精炼技术的进展与铬铁工业的发展[J];钢铁;1988年04期
6 郑瑛;王保文;宋侃;郑楚光;;化学链燃烧技术中新型氧载体CaSO_4的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7 张凝;电热法冶炼高铝FeSiAl工业试验研究[J];甘肃冶金;2001年03期
8 杨仰军,孙朝晖,张帆;用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铁的探讨[J];钢铁钒钛;1998年02期
9 陈履安;刘家仁;;“煤变油”技术及其开发利用概述[J];贵州地质;2006年03期
10 林军;王凡;石应杰;张凡;姚群;张海发;陈志炜;;袋式除尘器在微细粒子控制中的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鄢毅平;杨欣;王家诚;;浅析我国利用浅层地能替代燃煤锅炉取暖的环境效益[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杨;我国一次能源缺乏型城市煤炭战略储备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2 曹青;生物质常规与非常规条件下的热解行为及升值利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3 冯治宇;褐煤基催化—吸附剂制备及其脱硫脱氮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申振东;贵州能源经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彭及;不锈钢冶炼粉尘形成机理及直接回收基础理论和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罗玉萍;煤电转化材料过程工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国;褐煤温和气化试验及预测焦油产率的数学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2 何方;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研制及其燃烧、污染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3 喻依兆;云南昭通褐煤的焦载热流化床热解工艺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4 赵鹏;胜利褐煤含氧官能团赋存形态及其在液化预反应中脱除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5 阴树标;新型煤基炭质还原剂半工业化制备[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马林转;褐煤与生物质两步法热解探索性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7 阮芳勇;青霉菌P6产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发酵条件优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焦晓峰;碱式硫酸铝湿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9 宋海琛;不锈钢粉尘直接还原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康友邻;盛明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工艺设计与性能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兴存,陈进富,褚衍秋,李术元,张忠智;富纳米孔炭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天然气的性能研究[J];精细化工;2002年08期
2 陈进富,娄世松,陆绍信;天然气吸附剂的开发及其储气性能的研究——Ⅰ-吸附剂制备与体积法评定吸附剂的储气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1999年05期
3 陈进富,瞿梅,徐文东;我国天然气吸附储存技术的研究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2年04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褐煤与生物质两步法热解探索性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2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