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低温等离子体与气相接枝改性聚砜膜抗污染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8 10:36
【摘要】:为了研究空气等离子体改性和等离子体表面引发聚合丙烯酸对聚砜(PSF)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水接触角、表面积、孔径分析、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等表征手段,评价了改性条件对聚砜膜表面性质的影响规律。采用牛血清蛋白溶液作为类蛋白污染物进行实验,评价了改性前后聚砜膜的渗透性能、污染率、通量衰减率和恢复率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聚砜膜表面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润湿性发生变化,在最佳表面改性条件(放电功率8W,放电时间30s)下,膜表面的水接触角从69°下降到25°。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接枝体系的研究和对比,确定了最佳的等离子体表面引发聚合的接枝体系为Graft-to体系与气相非均相聚合反应体系的联合体系(简称“气-等”体系)。经过气-等体系进一步改性,接触角最低降到了20°,亲水性能进一步提高。2.通过抗污染性能实验的测试,改性后的聚砜膜渗透性能提高,抗污染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3.通过等离子体机理研究发现,自由基反应性能与放电功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是活性粒子的平均动能太强时,容易发生刻蚀。且在放电功率为8W时,氮自由基占主要成分,且活性适中,刻蚀现象较弱,这为聚合物表面生成氨基基团提供了可能。4.通过对膜表面的性能进行表征可以发现一定的规律,即随着改性时间的延长,表面积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孔径逐渐增大随后趋于稳定,粗糙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随着功率的增加,粗糙度和表面形貌呈现出各自的变化,无统一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051.8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仉春华;许英梅;董玉瑛;;Ag/TiO_2-PVA改性无纺布的抗污染性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02期

2 邓杰博;柳丽芬;杨凤林;;含TiO_2复合膜及其过滤分离和抗污染性能[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3 王佳兴;离子交换树脂结构与抗有机污染关系[J];离子交换与吸附;1987年05期

4 钱光磊;周集体;张劲松;刘万涛;;气液两相流下膜的抗污染性能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2年05期

5 谢亚杰;徐志康;宇海银;王树源;;吐温20吸附改性聚乙烯膜改善MBR抗污染性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9期

6 孙立坤;柳丽芬;杨凤林;;PVA/PVAm改性涤纶滤布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J];膜科学与技术;2013年01期

7 ;2013年《膜科学与技术》总目次[J];膜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8 邢立亭;康凤新;;岩溶含水系统抗污染性能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9 邱恒;汪永辉;薛罡;刘振鸿;闵浩;和金;;PES/PAN膜在MBR中膜污染机理及抗污染性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9期

10 李鑫;方小峰;李健生;孙秀云;沈锦优;韩卫清;王连军;;纳米Ag粒子原位杂化PVDF超滤膜的抗污染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于水利;杨吉祥;;PVDF改性膜及其抗污染性能[A];第三届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洪春;王娇娜;李从举;;纳米TiO_2掺杂改性静电纺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抗污染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1分会: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婵婵;膜抗生物污染改性及其在MBR中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PVDF超滤膜抗污染性能及PVDF介孔膜合成应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王欢;低温等离子体与气相接枝改性聚砜膜抗污染性能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3 冯冉冉;无纺布膜的亲水改性及其抗污染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邵冰;多巴胺复合膜及其抗污染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邱恒;聚醚砜/聚丙烯腈共混膜的制备及其在MBR中抗污染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李超;亲水改性聚丙烯腈超滤膜及抗污染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孙立坤;PVA/PVAm改性涤纶滤布复合膜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陆庄羽;ZrO_2纳米粒子原位杂化PVDF(PES)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赵静;聚醚砜(PES)/醋酸纤维素(CA)共混膜的制备及其在MBR中抗污染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李旭辉;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抗污染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5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515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3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