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酰亚胺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聚酰亚胺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PMR树脂的易成型性、与玻璃纤维的良好界面匹配性众所皆知,但由于NA封端机理的特点,使其韧性不佳,材料的机加性能较差,对于制作小尺寸的高强度紧固件来说,是其致命伤。因此需要对树脂进行增韧改性,我们采用用苯乙炔苯酐(PEPA)、2,3’,3,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a-ODPA)、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二胺基二苯醚(4,4'-ODA)、DMAc为原料,合成了PEPA封端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将不同分子量的树脂分别和60mm短切玻璃纤维捏合制备成预压料,通过热模压制法制成热固性聚酰亚胺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并测定了各自的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n=4时的PEPA封端类热固性聚酰亚胺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而n=1时的PEPA封端类基体树脂与玻璃纤维的浸润性最好。同时为了判断纤维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利用n=4的基体树脂分别制备了不同纤维含量的预压料,表明玻璃纤维含量在60%左右时,预压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同时也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综合两者各自的优点,制备了新结构的材料,得到了性能突出的热固性聚酰亚胺玻纤增强塑料,在高耐温、绝缘、高负荷的承载件等航空航天应用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热固性树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323.7
【目录】:
- 摘要5-6
- Summary6-9
- 第1章 绪论9-39
- 1.1 引言9-10
- 1.2 聚酰亚胺的分类与合成10-27
- 1.2.1 聚酰亚胺的分类10
- 1.2.2 聚酰亚胺的合成10-27
- 1.2.2.1 经由聚酰胺酸的两步合成法11-16
- 1.2.2.1.1 聚酰胺酸的形成11-13
- 1.2.2.1.2 聚酰胺酸的稳定性13-14
- 1.2.2.1.3 聚酰胺酸的亚胺化14-16
- 1.2.2.1.3.1 聚酰胺酸的加热亚胺化14-15
- 1.2.2.1.3.2 聚酰胺酸的化学法亚胺化15-16
- 1.2.2.2 聚酰亚胺的一步合成法16-19
- 1.2.2.2.1 聚酰亚胺的高温熔融合成法16-17
- 1.2.2.2.2 聚酰亚胺的高温固相合成法17-19
- 1.2.2.2.3 聚酰亚胺的高温溶液合成法19
- 1.2.2.3 经过聚酰胺酸衍生物合成聚酰亚胺19-24
- 1.2.2.3.1 用聚酰胺酸盐合成聚酰亚胺19-20
- 1.2.2.3.2 用聚酰胺酸烷基酯合成聚酰亚胺20-21
- 1.2.2.3.3 用聚酰胺酸三甲基硅烷酯合成聚酰亚胺21-22
- 1.2.2.3.4 用聚酰胺酸酰胺衍生物合成聚酰亚胺22-24
- 1.2.2.4 聚酰亚胺的其它合成法24-27
- 1.2.2.4.1 用二异氰酸酯合成聚酰亚胺24-25
- 1.2.2.4.2 用均苯四羧酸衍生物合成聚酰亚胺25-27
- 1.3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概况27-36
- 1.3.1 传统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27-31
- 1.3.1.1 传统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种类及其特点27-29
- 1.3.1.2 传统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的耐热性29
- 1.3.1.3 传统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成型性的改善29
- 1.3.1.4 传统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固化反应29-31
- 1.3.2 新一代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31-36
- 1.3.2.1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韧性的改性31
- 1.3.2.2 「PETI」类聚酰亚胺31-33
- 1.3.2.3 耐热性和易成型性、韧性兼备33-36
- 1.3.2.3.1 芳香族聚酰亚胺的有序结构与成型性33-34
- 1.3.2.3.2 不对称芳香族酸酐单体的特异性34
- 1.3.2.3.3 高韧性热固性聚酰亚胺「TriA-PI」34-36
- 1.4 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36-39
- 第2章 本文研究内容39-44
- 2.1 项目背景39
- 2.2 相关考核指标39
- 2.3 研究内容、技术方案及技术难点39-40
- 2.3.1 研究内容39-40
- 2.3.2 技术方案40
- 2.3.3 技术关键40
- 2.4 实验设计部分40-41
- 2.4.1 配方设计40-41
- 2.4.2 制备工艺流程设计41
- 2.5 结果与讨论(项目预研)41-42
- 2.5.1 采用短切纤维制备复合材料情况41-42
- 2.5.2 聚酰亚胺树脂的改性工作设想42
- 2.6 本章小结42-44
- 第3章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研究44-53
- 3.1 引言44-45
- 3.2 实验部分45-46
- 3.2.1 原料45
- 3.2.2 试样制备45-46
- 3.2.2.1 合成工艺45
- 3.2.2.2 捏合工艺与热处理工艺45
- 3.2.2.3 模压工艺45-46
- 3.2.3 测试方法46
- 3.3 结果与讨论46-52
- 3.3.1 基体树脂分子量大小对复合材料的影响46-49
- 3.3.2 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影响49-51
- 3.3.3 配方改进后的性能数据51-52
- 3.4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总结53-54
- 4.1 全文结论53
- 4.2 创新点归纳53
- 4.3 进一步研究设想53-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
- 在学期间发表的专利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明;刘红;;PA6/GF复合材料注射成型模拟流动分析[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11期
2 杨绍斌;曾红;;环氧树脂基合金修补材料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3期
3 左良栋;徐艳;周世良;;基于复合材料计算方法的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数值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王升;肖军;吴海桥;;自动铺带轨迹规划中测地线算法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7年02期
5 渠涛;肖军;李勇;左龙彦;;基于OpenGL的圆筒段自动铺带仿真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8年03期
6 马小明;杜娟;廖世兴;;玻璃钢夹砂管爆管失效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5期
7 曹海建;钱坤;魏取福;李鸿顺;;低速冲击后三维中空夹层复合材料的压缩损伤容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年05期
8 梁滨;;航空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制造技术[J];材料导报;2009年07期
9 王瑛琪;盖登宇;宋以国;;纤维缠绕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材料导报;2011年05期
10 彭公秋;杨进军;曹正华;谢富原;;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J];材料导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林;张驰;曹艳肖;何启迪;刘向阳;顾宜;;苯并VA嗪共混树脂及层压制品性能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温磊;嵇培军;崔溢;刘梦媛;杨明;;透波复合材料车顶低成本成型技术[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张尧州;崔郁;安学锋;益小苏;;定型剂对复合材料制备中缺陷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傅向荣;陈新文;岑松;赵东;赵阳;蒋东英;田歌;张鹏;;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裂纹扩展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付金存;王志健;李文仿;宋磊;;大型防腐复合材料平台的研究[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姜舜;赵耀;;纤维金属混杂层合板拉伸强度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郑津洋;林秀锋;卢玉斌;李翔;朱彦聪;孙国有;徐平;许跃敏;董华章;陈德福;邵泰清;;钢丝缠绕增强塑料复合管的应力分析[A];第三届全国管道技术学术会议压力管道技术研究进展精选集[C];2006年
8 王晓飞;万里强;黄发荣;杜磊;;聚三唑树脂/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9 张博平;李禹;李亚智;张开达;;含压痕损伤层合板的压缩疲劳损伤扩展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建宝;王俊锋;孙宏杰;董波;梅立;郝卫;;航天复合材料自动化成型技术研究现状[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与设备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海建;三维机织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竺铝涛;纤维力学性质应变率效应和针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破坏机理[D];东华大学;2010年
3 马志勇;大型风电叶片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杨少锋;三维网络陶瓷/铁合金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苏永振;航空材料结构低速冲击健康监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还大军;复合材料自动铺放CAD/CAM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张建宝;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控制及工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黄红梅;基于FBG光谱特性的结构损伤监测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洪彬;空间用高压绝缘组件真空灌封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马克明;RTM成型碳/环氧复合材料非平衡浸润过程与界面性能调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TRC抗弯加固RC梁的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汪昭君;新型三维编织体结构的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李志江;三维角链锁机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玻坏的细观尺度有限元计算[D];东华大学;2011年
4 吴非;复合材料缠绕管扭转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康中志;软模/真空灌注成型工艺及制品探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邱新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断裂韧性光弹性实验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华鑫;叶片挤出机加工的植物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玉霞;RTM工艺微观流动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刘文凤;高性能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朱丽君;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技术中的路径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聚酰亚胺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5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