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基于二氧化硅的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表征及生物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21 01:04

  本文关键词:基于二氧化硅的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表征及生物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恶性肿瘤(亦称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癌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抗癌药物的有效使用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抗癌药物的研发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许多抗癌药物的溶解性低、稳定性差、易被快速代谢和清除、有副作用、缺少靶向功能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很难充分发挥药效。若将药物包埋在药物载体中或者修饰在药物载体的表面,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缺点,而且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增加生物膜的通透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使药物分子实现精确定位,从而提高药物的利用率。理想的药物载体应具有载药量大、化学性质稳定、低毒或无毒、可生物降解、在体内有一定的循还时间等特点。相比于传统的有机药物载体,无机药物载体有更高的药物包载率,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因而更适合作药物载体。在众多的无机纳米材料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大的介孔体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可以进行功能化修饰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近年来,很多科学家致力于改善介孔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特别是扩大孔体积,进而有效地提高药物装载率。在介孔二氧化硅的内部引入中空的腔是扩大介孔二氧化硅孔装载体积最有效的方法。中空介孔二氧化硅不但具备介孔二氧化硅的所有优点,而且它的空腔大小和厚度可调,可以通过改变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结构来调节药物的装载量及释放速度,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化学修饰。 本论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载药和治疗方面做了研究和应用。基于这个研究方向,具体开展了以下的工作: 第一章:综述了硅基纳米载体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应用。对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和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做了总结。 第二章: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介孔模板剂,金纳米颗粒作硬模板,制备了一系列空腔大小相同、介孔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不同和介孔二氧化硅壳层厚度相同、空腔大小不同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将介孔模板剂通过煅烧的方法除去,然后将金纳米颗粒通过腐蚀的方法除去,这样既能保证将介孔模板完全除去,又能维持中空结构的完整性。该方法制备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大小均匀,空腔明显,结构可调,分散性良好,细胞毒性小,是良好的纳米药物载体。本章分别研究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对抗癌药物阿霉素的装载量以及阿霉素的释放速度与载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另外,,还研究了不同的除模板方式得到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载药能力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载药量和药物的释放速度均与药物载体的结构有关,并且药物释放是厚度控制的释放。 第三章:以二氧化硅实心球为硬模板,制备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静电作用,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表面包覆两种单链DNA作为药物载体的阀门。这两种DNA分别与两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TK1mRNA和GalNAc-T mRNA完全互补配对。由于TK1mRNA和GalNAc-T mRNA在癌细胞中均过表达,会分别与上述两种DNA互补配对形成双链,进而使药物载体的阀门同时打开,引发药物释放。由于一些肿瘤标志物在某些正常细胞中也是过表达的,因此一种DNA阀门会引起药物不预期的释放,而两种DNA阀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结果。结合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载药量大,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预计可以更有效地杀伤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没有伤害,这在癌症的治疗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纳米药物载体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 载药量 释放速度 DNA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460.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前言12-51
  • 1.1 纳米材料概述12-23
  • 1.1.1 纳米材料简介12-13
  • 1.1.2 纳米材料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3-23
  • 1.2 介孔纳米材料概述23-35
  • 1.2.1 介孔纳米材料简介23-26
  • 1.2.2 介孔二氧化硅概述26-35
  • 1.2.2.1 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26-29
  • 1.2.2.2 介孔二氧化硅的功能化修饰29-31
  • 1.2.2.3 介孔二氧化硅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31-35
  • 1.3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概述35-41
  • 1.3.1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35-40
  • 1.3.2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应用40-41
  •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41-43
  • 参考文献43-51
  • 第二章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可控制备及生物应用51-73
  • 摘要51
  • 2.1 引言51-53
  • 2.2 实验部分53-58
  • 2.2.1 仪器与试剂53-54
  • 2.2.2 实验方法54-58
  • 2.2.2.1 制备不同大小的金纳米颗粒(AuNPs)54-55
  • 2.2.2.2 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包金核壳纳米颗粒(AuNPs@MS)55-56
  • 2.2.2.3 制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MSN)56
  • 2.2.2.4 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56
  • 2.2.2.5 HMSN (Dox)和 MSN (Dox)的制备56-57
  • 2.2.2.6 载药量的测定57
  • 2.2.2.7 Dox 的释放曲线的测定57
  • 2.2.2.8 共聚焦成像57
  • 2.2.2.9 MTT 实验57-58
  • 2.3 结果与讨论58-69
  • 2.3.1 HMSN 纳米材料的表征58-60
  • 2.3.2 两种不同除模板方式对载药的影响研究60-61
  • 2.3.3 相同空腔不同壳层的 HMSN 和 MSN 的载药量比较61-62
  • 2.3.4 相同壳层不同空腔的 HMSN 和 MSN 的载药量比较62-63
  • 2.3.5 HMSN (Dox)的药物释放情况63-65
  • 2.3.6 激光共聚焦成像65-67
  • 2.3.7 MTT 细胞实验—细胞成活率的表征67-68
  • 2.3.8 MTT 细胞实验—纳米药物载体的毒性68-69
  • 2.4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3
  • 第三章 以 DNA 为阀门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用于癌细胞的治疗73-87
  • 摘要73
  • 3.1 引言73-76
  • 3.2 实验部分76-80
  • 3.2.1 仪器与试剂76-77
  • 3.2.2 实验方法77-80
  • 3.2.2.1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77-78
  • 3.2.2.2 HMSN (RhB)的制备78
  • 3.2.2.3 单链 DNA 寡核苷酸序列的设计合成78-79
  • 3.2.2.4 HMSN (RhB)-DNA 的制备79
  • 3.2.2.5 激光共聚焦成像79-80
  • 3.3 结果与讨论80-84
  • 3.3.1 HMSN 纳米材料的表征80-81
  • 3.3.2 激光共聚焦成像81-84
  • 3.4 阶段性总结及建议84-85
  • 参考文献85-87
  • 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87-88
  • 致谢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延东;刁全平;李铁纯;侯冬岩;;介孔二氧化硅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杨剑,滕凤恩;纳米材料综述[J];材料导报;1997年02期

3 宋晓岚;曲鹏;王海波;吴雪兰;邱冠周;;介孔材料的制备、表征、组装及其应用[J];材料导报;2004年10期

4 张中太,林元华,唐子龙,张俊英;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J];材料工程;2000年03期

5 刘珍,梁伟,许并社,市野濑英喜;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年03期

6 赵丽,余家国,赵修建,程蓓,张谢群,郭瑞;介孔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1期

7 桑丽霞;王峰;常梦媛;孙继红;鹿院卫;马重芳;;基于空气净化的介孔纳米TiO_2的应用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8 李丽坤;魏小兰;章浩;;介孔材料离子导电性的研究[J];化学进展;2009年04期

9 张池明;;超微粒子的化学特性[J];化学通报;1993年08期

10 李丽;薛屏;;介孔分子筛在生物酶固定化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二氧化硅的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表征及生物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58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9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