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04:02
本文关键词: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蜂窝陶瓷是由许多平行贯通的孔道组成的陶瓷,因其耐冲击,重量轻等特点,多用于作为汽车尾气催化剂载体上。目前,陶瓷载体多采用堇青石为基体,主要利用堇青石蜂窝陶瓷孔壁薄,热膨胀系数小的特点,但是由于堇青石蜂窝陶瓷烧成范围窄,热导率低,负载的催化剂易脱落而导致催化失效,也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碳化硅蜂窝陶瓷由于其高耐磨、高耐腐蚀、高导热系数、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在作为催化剂载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本文在回顾了碳化硅多孔陶瓷和蜂窝陶瓷载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研究,通过添加造孔剂、无压烧结及挤出成型技术等制备技术研究,实现蜂窝陶瓷壁上再造孔,最终制备出高孔隙率的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分析了多孔蜂窝陶瓷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及孔结构特性,为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添加造孔剂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 以竹炭/硅溶胶、淀粉和氧化铁为造孔剂,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研究表明:竹炭/硅溶胶为造孔剂时,多孔碳化硅陶瓷的相对密度随着造孔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线收缩率和失重率呈上升趋势,而抗弯强度则相反,陶瓷断面孔洞逐渐增加;淀粉为造孔剂时,多孔陶瓷的密度规律与前者相似,线收缩率先上升后降低然后又上升,失重率上升而强度下降;氧化铁为造孔剂时,多孔陶瓷的密度随着造孔剂含量上升而下降,线收缩率降低,失重率增加,抗弯强度的变化与造孔剂含量有关,孔洞多为通孔结构。造孔剂的加入均没有影响碳化硅陶瓷的物相组成。 (2)挤出成型法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 采用挤出成型技术,改变不同含水量,制备了表面光滑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坯体,并借助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蜂窝碳化硅陶瓷。研究表明,碳化硅蜂窝陶瓷的相对密度随含水量上升,先上升后下降,线收缩率和失重率则先下降后上升抗弯强度则是先升高后降低,其值均在10MPa以上,添加剂不影响蜂窝陶瓷的物相组成。 (3)添加造孔剂结合挤出成型制备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 以淀粉、氧化铁为造孔剂,采用挤出成型和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研究表明,随造孔剂含量上升,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相对密度逐渐下降,线收缩率降低,失重率上升,抗弯强度降低,强度值均在8MPa以上;孔洞多为圆球形闭孔结构,总孔体积上升,孔径增大。以氧化铁为造孔剂时,烧结和力学性能与淀粉的规律相似,但孔洞大多为通孔结构,孔径分布0.2~0.9μm之间。
【关键词】:碳化硅 陶瓷 多孔 蜂窝 催化剂载体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17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引言12-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22
- 2.1 多孔陶瓷材料研究现状14-16
- 2.2 蜂窝材料研究现状16-19
- 2.2.1 金属载体16-17
- 2.2.2 蜂窝陶瓷载体研究现状17
- 2.2.3 蜂窝陶瓷成型工艺17-18
- 2.2.4 蜂窝陶瓷的用途18-19
- 2.3 立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19-22
- 2.3.1 立题依据19-21
- 2.3.2 研究思路与内容21-22
- 第三章 实验内容和研究方法22-28
- 3.1 实验原料22
- 3.2 实验过程22-24
- 3.2.1 竹炭和硅溶胶复合造孔剂制备22-23
- 3.2.2 添加造孔剂的多孔碳化硅陶瓷制备23
- 3.2.3 挤出成型法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23-24
- 3.2.4 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24
- 3.3 测试及表征方法24-28
- 3.3.1 素坯/烧结体密度测定24-25
- 3.3.2 烧结体线收缩率测定25
- 3.3.3 烧结体失重率测定25
- 3.3.4 力学性能测试25
- 3.3.5 物相分析25-26
- 3.3.6 显微结构分析26
- 3.3.7 压汞分析26-28
- 第四章 添加造孔剂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28-52
- 4.1 竹炭和硅溶胶为造孔剂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28-36
- 4.1.1 引言28
- 4.1.2 配方设计及烧结工艺28-29
- 4.1.3 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29-32
- 4.1.4 微观形貌分析32-34
- 4.1.5 物相组成分析34-36
- 4.2 淀粉为造孔剂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36-43
- 4.2.1 引言36
- 4.2.2 配方设计及烧结工艺36
- 4.2.3 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36-39
- 4.2.4 微观形貌分析39-42
- 4.2.5 物相组成分析42-43
- 4.3 氧化铁为造孔剂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43-50
- 4.3.1 引言43-44
- 4.3.2 配方设计及烧结工艺44
- 4.3.3 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44-47
- 4.3.4 微观形貌分析47-48
- 4.3.5 物相组成分析48-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挤出成型法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52-64
- 5.1 蜂窝陶瓷作为载体的特点52
- 5.2 挤出成型工艺研究52-56
- 5.2.1 挤出成型工艺52-54
- 5.2.2 陶瓷塑化剂54-55
- 5.2.3 挤出成型配方选取55-56
- 5.3 蜂窝陶瓷的干燥和烧成工艺56-57
- 5.3.1 生坯的水分与干燥的关系56
- 5.3.2 烧成工艺56-57
- 5.4 不同含水量碳化硅蜂窝陶瓷的研究57-63
- 5.4.1 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57-60
- 5.4.2 微观形貌分析60-61
- 5.4.3 物相组成分析61-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添加造孔剂结合挤出成型制备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64-84
- 6.1 前言64-65
- 6.2 实验流程图65-66
- 6.3 淀粉为造孔剂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66-73
- 6.3.1 配方设计和烧结工艺66
- 6.3.2 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66-69
- 6.3.3 微观形貌分析69-70
- 6.3.4 物相组成分析70-71
- 6.3.5 压汞分析71-73
- 6.4 氧化铁为造孔剂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73-81
- 6.4.1 配方设计和烧结工艺73
- 6.4.2 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73-76
- 6.4.3 微观形貌分析76-77
- 6.4.4 物相组成分析77-79
- 6.4.5 压汞分析79-81
- 6.5 本章小结81-84
- 第七章 全文总结84-86
- 参考文献86-90
- 致谢90-92
- 个人简历92-9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重宁;蜂窝陶瓷载体孔型结构的数学参数浅析[J];陶瓷;2000年03期
2 邓重宁;600孔/in~2蜂窝陶瓷载体挤压成形模具[J];陶瓷;2001年04期
3 宋婧;曾令可;;汽车尾气净化器用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现状[J];陶瓷;2007年09期
4 赵毅;朱振峰;贺瑞华;胡俊涛;;多孔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陶瓷;2008年07期
5 佘继红,江东亮;碳化硅陶瓷的发展与应用[J];陶瓷工程;1998年03期
6 李月琴,吴基球;多孔陶瓷的制备、应用及发展前景[J];陶瓷工程;2000年06期
7 周燕,徐晓虹,陈虹;堇青石质蜂窝陶瓷载体[J];陶瓷研究;2002年01期
8 王庆;王冬华;靳国强;郭向云;;具有高梁微观结构多孔SiC的制备与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3期
9 罗民;王政;王燕;梁军;房俊卓;;ZSM-5分子筛膜/多孔SiSiC陶瓷复合孔结构微反应器的制备[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2期
10 韩力文,黄佑生;柴油机排气颗粒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器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199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丽;新型蜂窝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5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