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层层组装法制备含水通道蛋白的仿生膜

发布时间:2020-07-18 05:12
【摘要】: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膜分离技术则是实现海水淡化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高性能分离膜的设计是膜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制备新型复合膜使其能有效地降低能耗,实现高效、便捷的净水技术,是目前膜材料研制领域内的共识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水通道蛋白是一种理想的水分子通道,其具有极强的的水渗透性和单一选择透过性。将水通道蛋白包裹在磷脂双层膜中,铺展于纳滤膜上形成一种新型的仿生复合膜,可以克服传统高分子复合膜的“上限平衡”效应。本文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磷脂仿生复合膜,并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1)本文根据囊泡再水化法制备了DOPC脂质体及DOPC/DOTAP脂质体,并在脂质体囊泡中引入水通道蛋白Z制备DOPC蛋白脂质体及DOPC/DOTAP蛋白脂质体,表征了脂质体及蛋白脂质体的形貌及性能。用停留光谱法表征制得的脂质体及蛋白脂质体的渗透性能,探究了加入不同比例蛋白后蛋白脂质体的渗透通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加入阳离子脂质体DOTAP后对蛋白载入量的影响。实验证明,蛋白脂质体的渗透通量随蛋白加入量的增多而增大,阳离子脂质体DOTAP的加入可以提高水通道蛋白的载入量。由于水通道蛋白呈负电性,引入带正电的阳离子脂质体包裹水通道蛋白会减小带负电的水通道蛋白Z之间的排斥阻力,并通过静电效应提高囊泡中水通道蛋白的载入量,提高蛋白脂质体的渗透性能。(2)由直接囊泡破裂法制备的复合膜中纳滤膜与磷脂膜间仅靠亲水作用力结合,复合膜的稳定性较差,因此我们尝试使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利用静电吸引力的作用,提高复合膜的结合力,增强膜的稳定性和耐清洗能力。利用层层组装制备表面呈负电性的高分子复合膜基膜,再通过静电结合作用使包裹有水通道蛋白的正电性的磷脂囊泡溶液在层层组装的复合膜上铺展形成支撑磷脂双层膜。我们以NaOH处理过的聚丙烯腈(H-PAN)膜为基膜,在上面利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吸附带正电的聚乙烯亚胺(PEI)和带负电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溶液,制备复合高分子基膜。将水通道蛋白(AQP)引入到带正电的磷脂磷脂囊泡(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油烯氧基-3-三甲氨基丙烷(DOTAP)=4:1)中,在其上通过静电结合力铺展形成一层含水通道蛋白的磷脂双层膜。通过层层组装制备含水通道蛋白的磷脂仿生纳滤膜,加入水通道蛋白后膜的通量比原来提高了4~5倍,约为20~25 L/m2h(原膜水通量为0~5 L/m2h),对一价Na+的截留率提高到65%以上,对二价Mg2+的截留率提高到90%以上。可应用于水软化,废水处理等不同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含水通道蛋白Z的磷脂仿生正渗透膜,并通过改变表面分离层聚电解质的组装时间、组装层数及聚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来改变聚电解质层的分离性能,用正渗透膜测试仪测试膜的性能,得到分离效果较好的正渗透膜。在得到的聚电解质复合膜上铺展形成含水通道蛋白的磷脂仿生膜,磷脂层和水通道蛋白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膜的截盐率,同时可以保持较高的水通量。随着加入蛋白比例的提升,水通量明显上升,并且蛋白浓度越高,水通量也越大。这说明水通道蛋白专一的透水性能可以很好地改善磷脂层水通量不足的缺陷,以达到同时提高水通量和截盐率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47;TQ02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星,顾承麟;水通道蛋白-4研究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12期

2 陈海,孙善全;水通道蛋白-4在眼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12期

3 刘树荣;张少斌;;水通道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2期

4 张乐颖;王加启;卜登攀;王晶;魏宏阳;周凌云;;水通道蛋白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11期

5 王晶;桑建利;;水通道蛋白的基本结构与特异性通透机理[J];生物学通报;2011年02期

6 朱美君,康蕴,陈珈,王学臣;植物水通道蛋白及其活性调节[J];植物学通报;1999年01期

7 陶军,杨宗城;肺组织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年02期

8 隋海心,任罡;水分子通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J];化学进展;2004年02期

9 路炜,漆洪波;水通道蛋白调节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年01期

10 许海波;郑鸣;;水通道蛋白-3的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国庆;王小同;王纪佐;沈剑刚;;水通道蛋白-4在缺血/缺氧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中的作用[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学军;;水通道蛋白的生物学及其调节[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3 谢艳萍;王建春;;肺水通道蛋白[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红国;张英为;肖英红;王宇;魏建闯;麻彤辉;;水通道蛋白4在神经内分泌调控中的作用[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南扬;李江;王中南;关新刚;张淑芝;李晓萌;;水通道蛋白AQP1/GST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郑国庆;王小同;王纪佐;沈剑刚;;水通道蛋白-4在缺血/缺氧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中的作用[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郑国庆;王小同;王纪佐;沈剑刚;;水通道蛋白-4在缺血/缺氧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中的作用[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刘军;赵彬;;水通道蛋白[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郑跃英;祝胜美;;水通道蛋白-4与血脑屏障发育及其完整性的关系[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10 陆件;刘励军;;水通道蛋白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耿挺;水是怎样进出细胞[N];上海科技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林志淼 杨勇;异常多汗 水通道蛋白在作怪[N];健康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张晶;水与细胞的关系是什么?[N];科技日报;2011年

4 姜岩 李雪梅 林小春 余志平;细胞之“门”通向诺贝尔[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记者 王洁明 吴平;开启人类进出细胞之门[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余海若;诺贝尔奖为何6次奖励离子道揭秘者[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翰博;下调水通道蛋白-4在脑水肿时可能产生双刃剑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舵;水通道蛋白基因敲除对小鼠眼内压和房水生成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仁;番茄水通道蛋白在干旱胁迫及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江;水通道蛋白在小鼠听觉与视觉生理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永明;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运动中的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维恒;水通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荣环;水通道蛋白在人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石向群;水通道蛋白4在缺血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张刚;水通道蛋白1、3在小鼠前列腺中的表达及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勇;血管活性药物对胆道梗阻—再通术后肾水通道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桥;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中水通道蛋白1、5表达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钦沪;水通道蛋白AqpSS9的无细胞表达和功能表征[D];浙江大学;2015年

3 颜培玲;野生毛葡萄质膜水通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D];贵州大学;2015年

4 颜廷帅;枳BOR基因家族成员和水通道蛋白基因(SIP、NIP)的克隆与缺硼胁迫下的表达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传飞;水通道蛋白9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凋亡和侵袭迁移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唐洁;水通道蛋白9表达水平对三氧化二砷抗肝癌效果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淼琪;层层组装法制备含水通道蛋白的仿生膜[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康翠琴;水通道蛋白在人和小鼠喉组织中的表达[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艳;水通道蛋白1,4在正常大鼠角膜和晶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金梅;水通道蛋白在消化系统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0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760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