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柴油乳液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甲醇柴油乳液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石油资源日趋匮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低排放代用燃料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甲醇柴油乳液作为一种节能降污燃料,成为近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高速分散器作为分散手段,根据Stokes沉降定律和HLB值理论原理,筛选了复配乳化剂,并探讨了复配乳化剂选择原则;考察了甲醇含量、乳化剂含量、转速、乳化时间、HLB值及助乳化剂的种类、结构及含量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流变性、分散性、闪点、凝点、腐蚀性等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宜的实验条件;考察了乳液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得到了乳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对制备的乳液与柴油在性能及经济成本方面进行了对比,以期制得乳化剂用量少、经济成本低、粒径分布均匀且各方面性能满足国家燃用柴油标准的甲醇柴油乳液。 实验开发的复配乳化剂配方为:m(油酸):m(Span-80):m(单硬脂酸甘油酯):m(Tween-20):m(Tween-80):m(十二烷基磺酸钠)=10:4:8.5:1:1:1,此时HLB值为5.2,乳化剂含量为3%,甲醇含量为15%,转速为5×2800r/min,乳化时间为2min,复配乳化剂HLB值范围为5~6,助乳化剂正丁醇含量为1%,此时形成的甲醇柴油乳液黏度为4.68mPa·s,,较柴油偏大,色度为2.5,较柴油偏小,闪点、凝点及铜片腐蚀等级性能基本不变,闪点为57℃,铜片腐蚀等级为1b,凝点-8℃,为牛顿型流体,其性能均满足国家燃用柴油标准。比较助乳化剂同分异构体醇形成乳液的稳定效果,正构型醇形成的乳液比异构醇形成的乳液稳定效果好,随着正丁醇含量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乳液黏度随着乳化剂含量、乳化剂黏度和甲醇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乳液黏度最大时,表面张力最低,当乳化剂含量为2%~3%时,达到了乳液的临界胶束浓度;甲醇粒子粒径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乳化剂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当转速为5×2800r/min和乳化时间为2min时,甲醇粒子粒径存在着最佳值,在适宜的条件下,甲醇粒子Sauter平均直径D为13.0μm。在经济成本上对比乳液与柴油,若节油率按10%计算,折算后每吨乳液可比柴油节省200元。 由以上可知,甲醇柴油乳液具有的优势缓解了能源短缺的局面,所以发展新型代用燃料、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柴油 甲醇 稳定性 流变性 分散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517.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1 文献综述11-19
- 1.1 乳化柴油的研究意义11-12
- 1.2 乳化柴油研究概况12-15
- 1.2.1 国外研究概况12-13
- 1.2.2 国内研究概况13-15
- 1.3 甲醇柴油乳液研究意义15-16
- 1.4 乳化设备和乳化方法16-17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7
- 1.6 研究内容17-19
- 2 乳液理论基础19-27
- 2.1 乳液的性质19-20
- 2.2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20-21
- 2.3 乳液的类型21-23
- 2.4 乳液稳定性23-25
- 2.5 乳液流变性25
- 2.6 乳化柴油的节能降污机理25-27
- 2.6.1 乳化柴油的燃烧机理25
- 2.6.2 乳化柴油的节能机理25-27
- 3 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研究27-40
- 3.1 乳液稳定性的衡量标准27
-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27-29
- 3.3 乳化剂的选择29-30
- 3.4 结果与讨论30-39
- 3.4.1 乳化剂的筛选30-31
- 3.4.2 乳化剂含量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31-32
- 3.4.3 甲醇含量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32-33
- 3.4.4 转速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33-34
- 3.4.5 乳化时间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34-35
- 3.4.6 HLB 值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35-36
- 3.4.7 助乳化剂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36-39
- 3.5 小结39-40
- 4 甲醇柴油乳液流变性能研究40-49
-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40-41
- 4.2 甲醇柴油乳液黏度特性41-45
- 4.2.1 四种复配乳化剂的流变特性42-43
- 4.2.2 乳化剂质量分数对甲醇柴油乳液黏度的影响43-45
- 4.2.3 甲醇质量分数对甲醇柴油乳液黏度的影响45
- 4.3 助乳化剂对甲醇柴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45-48
- 4.3.1 同分异构体醇对甲醇柴油乳液流变性能的影响45-46
- 4.3.2 助乳化剂种类对甲醇柴油乳液流变性能的影响46-47
- 4.3.3 正丁醇含量对甲醇柴油乳液流变性能的影响47-48
- 4.4 小结48-49
- 5 甲醇柴油乳液分散性能研究49-56
- 5.1 实验药品及仪器49-50
- 5.2 结果与讨论50-55
- 5.2.1 甲醇含量对乳液分散性的影响50-51
- 5.2.2 乳化剂含量对乳液分散性的影响51-53
- 5.2.3 转速对乳液分散性的影响53-54
- 5.2.4 乳化时间对乳液分散性的影响54-55
- 5.3 小结55-56
- 6 甲醇柴油乳液其他性能的表征56-65
- 6.1 实验药品及仪器56-57
- 6.2 甲醇柴油乳液理化性质的关系57-59
- 6.2.1 乳化剂含量对甲醇柴油乳液表面张力的影响58
- 6.2.2 HLB 值对乳液黏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58-59
- 6.3 助乳化剂对甲醇柴油乳液的性能影响59-62
- 6.4 柴油与甲醇柴油乳液的比较62-64
- 6.4.1 性能比较62-64
- 6.4.2 经济成本比较64
- 6.5 小结64-65
- 7 总结65-67
- 7.1 结论65
- 7.2 创新点65-66
- 7.3 建议66-67
- 参考文献67-74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74-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奇;黄新景;胡永军;李雪同;齐书平;;纸浆模塑专用蜡的研制[J];天然气与石油;2010年04期
2 贾茹;梁红波;熊磊;;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1年03期
3 傅和青,张心亚,黄洪,陈焕钦;助乳化剂及其对细乳液聚合的影响[J];现代化工;2004年04期
4 尹秀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MMA/BA乳液粒径[J];炼油与化工;2005年01期
5 黄玮;李长征;;氧化蜡制备皮革用蜡[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陶玉仑;张现利;冯燕;朱维菊;;聚氨酯-纳米倍半硅氧烷杂化乳液的合成与表征[J];粘接;2008年04期
7 陈国荣,韩萍阳;乳液的颗粒粒径与分布的测定[J];化学世界;1989年01期
8 程琛;邓锐;李正文;王智英;罗娟;艾照全;;有机硅细乳液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1年01期
9 倪沛红,李洁爱,余樟清,路建美,朱秀林;乙烯基硅橡胶为助乳化剂的MMA/BA细乳液共聚合——水溶性引发体系[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10 饶佳家;陈忠敏;陈柄灿;;两相真空高压均质机制备丝素蛋白包埋O/W乳液及其稳定性[J];材料导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钰;温劭;王伟;;影响农药水乳稳定性因素的研究[A];2009’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暨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平;夏新华;刘诗青;;纳米乳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雅敏;董玉秀;蔡俊安;;微乳调理香波的处方优选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陶婉君;李沉纹;尹宗宁;;纳米乳形成机制及乳化过程探讨[A];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汪帆;邓锐;艾照全;;原位法二元粒径分布乳液制备过程中二次成核与反应温度对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赵永哲;胡晋红;刘继勇;;透皮给药载体微乳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熊孝经;成晓举;孙建林;黄瑛;;铜板带冷轧乳化液配方的优化研究[A];第二届轧制润滑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丽娟;刘全校;许文才;马斐;陈昌青;杨君;;乳化剂对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兆明;田景振;;β-榄香烯自微乳制剂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孙考祥;慕宏杰;张小喜;王涛;王爱萍;;人参皂苷Rh_2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和评价[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伦甫;新型药物载体微乳在渔药制剂中的应用[N];中国渔业报;2007年
2 李海燕 牛欣 杨学智;自乳化释药系统改善口服给药效果新方式[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杨易;微乳技术研究方兴未艾[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得海;皮克林乳液型ASA的微粒乳化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江四九;高性能氟硅丙共聚乳液的合成、性能及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梁蓉;以OSA变性淀粉为乳化剂的纳米乳液制备及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4 陈均;微(细)乳液体系中聚合物胶乳和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欧阳鎏;反相乳液体系中的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文明;秸秆苯酚液化物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水性涂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解维伟;煤乳化浮选药剂的制备与应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8 熊颖;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冯丽莉;当归、川芎挥发油静脉给药微乳研究及体内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10 陈东;反相微乳液法制备Fe、Ni、核壳型Ni/Au纳米粒子及类水滑石纳米化合物[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甲醇柴油乳液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2 徐江锋;新型船用艉轴油的制备[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程琛;乳液聚合法制备含乙烯基聚硅氧烷大分子及其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4 杨淼;酶促大豆蛋白乳液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秀秀;高效氟吡甲禾灵水乳剂乳化剂的筛选及其稳定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远朋;乳液复合高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s
本文编号:293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9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