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煤热解动力学及其挥发分析出规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7 19:10

  本文关键词:煤热解动力学及其挥发分析出规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煤热解是煤转化过程中(气化、液化、燃烧)的初始阶段,研究煤的热解对煤的其它转化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煤结构及煤热解的TG/DTA、TG/MS及热解红外光谱的分析基础上,详细考察了九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以及经过酸洗脱灰,二硫化碳、苯、三氯甲烷、四氢呋喃和吡啶单独抽提和连续抽提方法处理后霍林河和义马煤的热解动力学特征和热解气体逸出规律。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结构特征及热解特性:煤化程度高的煤有较高的芳香氢含量,较高的芳香度;煤化程度高的煤热解失重量相对较小,初始热解温度和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比煤化程度低的煤较高;随升温速率的增加,各种煤的失重量没有什么变化,但特征点温度都相应升高,最大失重速率也呈线性增加;用一级分段反应模型求得各种煤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活化能在无水无灰基碳含量81%左右达到最大,同一升温速率不同温度段活化能与频率因子呈正相关线性关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系;煤化程度高的热效应强度比煤化程度低的煤低,对应温度 也相应升高;高煤化程度煤的热解气体产物氧化物和CZ_3轻质 烃类逸出量比低煤化程度煤少,C犷C:芳烃类逸出量较多,温度 也相对较高。 (2)酸洗脱灰处理后煤的结构特征及热解特性:酸洗脱灰 能脱出煤中90%的矿物质,并且基本不影响煤的大分子结构; 霍林河和义马酸洗脱灰后比原煤有较大的失重量,较高的特征 点温度,较大的失重速率;脱灰后主要热解阶段的活化能比原 煤较大;脱灰后所分析的各种气体产物都比原煤减少,对应温 度比原煤提前。 (3)抽提处理后煤的结构特征及热解特性:随溶剂极性的 增加,抽提率逐渐增加,连续抽提率一般小于单独抽提率;经 毗陡抽提后残煤的芳香度比原煤增大;在150一900℃范围,抽提 后残煤的热解失重量比原煤增加,主要热解阶段的活化能除毗 健抽提残煤较小外,其它都和原煤相近;抽提后残煤的热解气 体产物一般比原煤少,,但四氢吠喃抽提后比较特殊,有部分产 物超过了原煤。
【关键词】:非等温热重法 煤热解动力学 脱矿物质 溶剂抽提;脱挥发分;热重质谱;热解红外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Q533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10-30
  • 1 研究意义10
  • 2 煤结构模型发展10-16
  • (1)煤的物理结构模型10-12
  • (2)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12-14
  • (3) 煤微观结构的近代概念14-16
  • 3 煤的热解发展16-25
  • (1) 热解意义16-18
  • (2) 近年来的热解模型18-21
  • (3) 热解动力学模型发展21-25
  • 4 溶剂抽提在煤结构及热解研究中的作用25-28
  • (1) 抽提对煤结构的影响25-26
  • (2) 抽提对热解的作用26-27
  • (3) 溶剂抽提煤的现状27-28
  • 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8-30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测试方法30-53
  • 1 煤样选取30
  • 2 样品预处理30-31
  • (1) 脱灰处理30
  • (2) 抽提处理30-31
  • 3 分析测试方法31-47
  • (1)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31-32
  • (2) 傅立叶红外分析32-44
  • (3) X射线衍射分析44-47
  • 4 其它表征试验47-51
  • (1) ~(13)C核磁共振分析47-49
  • (2) 顺磁共振49-51
  • 5 热重实验及气体逸出检测51-53
  • (1) 热重及差热实验51
  • (2) 热重质谱51
  • (3) 热解红外光谱51-53
  • 第三章 煤的热解实验53-66
  • 1 煤质分析53
  • 2 实验分析53-65
  • (1) 理论基础53-54
  • (2) 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54
  • (3) 实验结果54-65
  • 3 结论65-66
  • 第四章 煤热解动力学66-87
  • 1 模型选择66-68
  • 2 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68-82
  • (1) 不同煤化程度的煤的动力学参数68-74
  • (2) 处理后动力学参数74-82
  • 3 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的关系82-83
  • 4 模拟83-86
  • 5 结论86-87
  • 第五章 煤热解的热效应87-94
  • 1 概述87
  • 2 实验方法87
  • 3 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差热分析87-91
  • 4 脱灰处理后煤的差热分析91-92
  • 5 抽提对差热分析的影响92-93
  • 6 结论93-94
  • 第六章 煤的挥发分析出规律(一)--热重质谱94-122
  • 1 概述94
  • 2 热重质谱94-120
  • (1) 原理及实验条件94-95
  • (2) 不同煤化程度原煤的气体逸出特征95-103
  • (3) 处理后煤的气体逸出特征103-120
  • 3 结论120-122
  • 第七章 煤的挥发分析出规律(二)--热解红外122-135
  • 1 概述122
  • 2 实验条件122
  • 3 原煤实验结果:122-125
  • 4 脱灰后煤的实验结果125-128
  • 5 抽提的影响128-134
  • 6 结论134-135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135-141
  • 1 主要结论135-139
  • (1) 煤样表征135-136
  • (2) 热解实验136-137
  • (3) 气体逸出规律137-138
  • (4) 煤结构与煤热解的关系138-139
  • 2 建议139-141
  • 参考文献141-148
  • 致谢148-1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爽;杨斌;冯秀燕;梁闻斌;马志超;马晓迅;;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行为及其动力学实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2 冯大伟;肖荣欣;张保森;梁健;;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3 崔银萍;秦玲丽;杜娟;常丽萍;;煤热解产物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煤化工;2007年02期

4 张蕾;张磊;舒新前;詹传鑫;李钢;;煤泥水与河湖底泥共热解制氢特性研究[J];煤炭工程;2008年04期

5 李云;胡正阳;;温度和压力对煤热解过程中多物转化影响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4期

6 孙绍增;曾光;魏来;赵志强;钱娟;;典型无烟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J];燃料与化工;2011年04期

7 袁明;蔺华林;李克健;;煤结构模型及其研究方法[J];洁净煤技术;2013年02期

8 韩峰;蒙爱红;鲁伟;张衍国;李清海;;沙尔湖褐煤和红沙泉不粘煤的热解动力学及热解产物分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9 曾光;孙绍增;赵志强;赵义军;;不同温度时煤热解中HCN/NH_3的析出与CFB锅炉中NO_x生成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35期

10 曾凡桂,降文萍,谢克昌;洁净煤技术的源头创新——煤分子工程及其关键问题的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春;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庠永;超细煤粉O_2/CO_2燃烧及NOx异相还原机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魏砾宏;超细煤粉燃烧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磊;煤泥水热解制氢及相关催化剂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卢国栋;大面积煤田火区范围圈划及燃烧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崔志刚;油页岩及其半焦流化床燃烧N_2O生成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陶玲;油漆渣—焦油渣工业危险废物焚烧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成功;生物质催化气化定向制备合成气过程与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海兵;尾煤和废轮胎共热解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胡敏;大型电站锅炉深度低氮燃烧耦合SNCR和SCR脱硝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正元;微波热解污泥过程中产生NH_3和HCN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军力;神府煤与沥青页岩、天然沥青和焦煤中煤的共热解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3 侯英;霍林河褐煤干燥提质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4 宗男夫;炼焦用煤热解及其煤焦气化的热分析动力学与结焦性指标[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5 刘晓青;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和燃烧的综合热分析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6年

6 何涛;铜川煤催化热解行为的热重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郭慧卿;霍州煤热解预脱硫及其热解气体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8 夏鲲鹏;高温高压下煤的热解及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罗进成;中国西部五种典型煤的热解及催化加氢热解行为热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雷玉;神府煤在不同气氛下的催化热解反应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煤热解动力学及其挥发分析出规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350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