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煤微观孔隙结构与自燃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4:12

  本文关键词:煤微观孔隙结构与自燃特性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产煤、用煤大国,同时也是煤自燃灾害频发国家,煤自燃导致大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并且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由于影响煤自燃因素众多且煤自燃是复杂的动态过程,人们至今还不能够完全阐明煤自燃的机理。为了了解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特性与其内部孔隙结构特征的关系,本文以六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微观孔隙结构与宏观自燃特性进行相关性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煤炭自燃的过程。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不同煤级煤内部孔隙参数进行测定,对两实验数据汇总得到各孔隙参数随变质程度的变化规律。煤体内部孔隙形态多样且不规则,孔隙结构空间上以雪花片状连接成网,内部镂空,变质程度不同煤孔隙连通度差异明显;孔隙总体积随变质程度呈高-低-高凹形曲线变化,中等烟煤处为最低值,褐煤体积最大,大、中孔体积占低变质程度煤的主要部分,中等变质程度煤各孔径段体积分布相对均匀,而在高煤级阶段,微孔贡献量最大;煤在低-中变质阶段比表面积变化不大,中-高变质阶段比表面积快速增大,各煤种微孔、小孔比表面积占到总表面积的99%以上;平均孔径与煤级呈幂函数相关,随煤级升高平均孔径变小。对煤中孔隙结构进行分阶段分形研究得到,煤中孔隙(5.8nm)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按不同阶段孔隙体积百分比,得出基于同步显微CT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的煤孔隙综合分形维数D与煤变质程度呈高-低-高凹形曲线变化趋势。 通过动态色谱吸氧实验与煤自燃相似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特性。煤级与吸氧量呈凹形曲线相关,SHXMSDXSPSZZ。低温氧化过程中随着煤温增高氧气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低变质程度煤氧气快速下降拐点温度低于高变质程度煤,各煤样耗氧速率随温度增加呈指数关系增大,在相同温度下,低变质程度煤耗氧速率大于高变质程度煤;交叉点温度随变质程度增高呈线性增大趋势;煤自燃氧化动力学综合指数与变质程度同样呈正向线性相关;综合上述参数得,煤化程度越低,煤自燃氧化能力越强。 对不同煤化程度煤孔隙结构特征与自燃特性进行相关性研究得,孔隙结构对煤吸附氧气能力起决定作用。综合分形维数与吸氧量呈正向相关,并且在低-中煤化阶段,孔隙体积对吸氧量起主导作用,,吸氧量随孔隙体积增大而增大,在中-高煤化阶段,比表面积对吸氧量起主导作用,孔隙比表面积越大煤体吸氧量越大。煤孔隙结构对煤氧化能力有一定影响,呈现出关系相反的两阶段性,在低-中煤化阶段,氧化动力学综合判定指数随孔隙体积、分形维数增大而减小,氧化能力变强,易于自燃;在中-高煤化阶段,与低-中煤化阶段相反,随着各孔隙结构参数增大,煤氧化能力减弱,自燃倾向性降低。
【关键词】:煤自燃 变质程度 孔隙结构 自燃特性 相关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531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9
  • 目录9-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2
  • 1.2.1 煤自燃发火机理13-15
  • 1.2.2 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15-20
  • 1.2.3 煤吸附氧研究现状20-22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2-24
  • 1.3.1 主要研究内容22-23
  • 1.3.2 技术路线23-24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24-34
  • 2.1 煤样采集24
  • 2.2 煤样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24-25
  • 2.3 同步辐射射 X 射线相衬显微 CT 实验25-27
  • 2.3.1 实验原理25-26
  • 2.3.2 实验装置与样品制备26-27
  • 2.4 低温氮气吸附实验27-30
  • 2.4.1 实验原理27-29
  • 2.4.2 实验装置与样品制备29-30
  • 2.5 动态气相色谱吸氧实验30-31
  • 2.5.1 实验原理30
  • 2.5.2 实验设备及样品置备30-31
  • 2.6 煤自燃相似模拟实验31-34
  • 2.6.1 实验原理31
  • 2.6.2 实验设备及样品置备31-34
  • 第三章 煤孔隙结构特征实验及分析34-60
  • 3.1 同步辐射 X 射线相衬显微 CT 实验34-39
  • 3.1.1 实验过程34
  • 3.1.2 实验结果及分析34-39
  • 3.2 低温氮气吸附实验39-44
  • 3.2.1 实验过程39
  • 3.2.2 实验结果及分析39-44
  • 3.3 煤孔隙分形特征44-51
  • 3.3.1 基于 CT 实验孔隙分形特征描述44-48
  • 3.3.2 基于氮气吸附法孔隙分形特征描述48-51
  • 3.4 煤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汇总及分析51-57
  • 3.4.1 孔隙体积随变质程度的变化规律51-53
  • 3.4.2 孔隙比表面积随变质程度的变化规律53-55
  • 3.4.3 孔隙平均孔径随变质程度的变化规律55-56
  • 3.4.4 孔隙分形维数随变质程度的变化规律56-57
  • 3.5 小结57-60
  • 第四章 煤自燃特性分析60-70
  • 4.1 动态色谱吸氧实验60-63
  • 4.1.1 实验过程60-61
  • 4.1.2 实验结果及分析61-63
  • 4.2 煤自燃相似模拟实验63-68
  • 4.2.1 实验过程63-64
  •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64-68
  • 4.3 小结68-70
  • 第五章 煤孔隙结构与煤自燃特性相关性研究70-80
  • 5.1 孔隙结构特征与吸氧量相关性分析70-74
  • 5.1.1 煤体孔隙体积与吸氧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70-72
  • 5.1.2 煤孔隙比表面积与吸氧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72
  • 5.1.3 煤孔隙平均孔径与吸氧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72-73
  • 5.1.4 煤孔隙分形维数与吸氧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73-74
  • 5.2 孔隙结构特征与煤自燃氧化动力学综合判定指数相关性分析74-78
  • 5.2.1 煤孔隙体积与自燃综合判定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75-76
  • 5.2.2 煤孔隙比表面积与自燃综合判定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76
  • 5.2.3 煤孔隙平均孔径与自燃综合判定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76-77
  • 5.2.4 煤孔隙分形维数与自燃综合判定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77-78
  • 5.3 小结78-8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0-84
  • 6.1 主要结论80-81
  • 6.2 不足与展望81-84
  • 参考文献84-90
  • 致谢90-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百胜,何学秋,王恩元;瓦斯气体在煤孔隙中的扩散模式[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5期

2 邓军,徐精彩,陈晓坤;煤自燃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戴广龙;;煤低温氧化与吸氧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毛灵涛;安里千;王志刚;石鹏;商雅楠;;煤样力学特性与内部裂隙演化关系CT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陆伟;王德明;仲晓星;周福宝;;基于绝热氧化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6 肖体乔;谢红兰;邓彪;杜国浩;陈荣昌;;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光学学报;2014年01期

7 王继仁;刘仲田;邓汉忠;邓存宝;张俭;;煤表面对多个氧分子的多层吸附机理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年03期

8 傅雪海;秦勇;张万红;韦重韬;周荣福;;基于煤层气运移的煤孔隙分形分类及自然分类研究[J];科学通报;2005年S1期

9 傅雪海,秦勇,薛秀谦;分形理论在煤储层物性研究中的应用[J];煤;2000年04期

10 张玉涛;王德明;仲晓星;;煤孔隙分形特征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巧荣;热解条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高峰;高温高压三相介质煤吸附瓦斯机理与吸附模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煤微观孔隙结构与自燃特性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361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