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14:03

  本文关键词: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镀行业是当今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其产生的废水具有极大的毒性和危害性。本文以广东清远市某电镀工业园的电镀废水为研究对象,该电镀工业园废水出水指标COD、Cu~(2+)、Ni~(2+)、CN~-、Cr~6+均不能稳定达到国家颁布的《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本课题对其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使其可以在成本投入较低的情况下稳定达标排放。本文设计研发了四套优化工艺。 优化工艺(I)——铁屑应用于电镀污泥减量工艺优化研究。在酸性废水中投加铁屑,废水的pH值明显上升,产生的Fe(2+)随着原水的酸度的增加而增多。投加铁屑后的酸性废水可以处理含铬废水,同时减少石灰和硫酸亚铁投加量,进而减少污泥产生量。 优化工艺(II)——电镀废水分流处理及最佳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将原有混合处理改为分流处理,共分为三股废水,分别为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和含镍铜废水。采用硫酸亚铁-石灰法去除六价铬离子,,投料比m(FeSO_47H_2O):m(Cr6+)=20:1,初始pH值为3~4,沉淀pH值为10;采用碱性氯化法去除氰离子,部分氧化反应pH值和m(NaClO):m(CN-)分别为11和3:1,完全氧化反应pH值和m(NaClO):m(CN-)分别为8和10.76:1;采用硫酸亚铁-多级化学沉淀法去除镍、铜离子,分三段反应进行:硫酸亚铁破络反应、石灰法沉淀反应、硫化物沉淀反应pH值分别为3、9~10、10,投料比m(FeSO47H2O):m(Cu~(2+))、m(FeSO_47H_2O):m(Ni~(2+))、m(Na_2S9H2O):m(Cu~(2+))分别为9.72:1、7.68:1、3.81: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六价铬、氰、铜、镍离子均稳定达标,去除率达到99%以上,去除效果明显。 优化工艺(III)——曝气生物滤池(BAF)深度处理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AF对CN~-、Cu~(2+)和COD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对于有效容积为3L的BAF反应器,最佳进水流量为2L/H,即停留时间为1.5小时,此时,CN-、Cu~(2+)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超过80%、50%和60%,在进水CN~-、Cu~(2+)和COD不大于1.5mg/L、1mg/L、200mg/L时,可以稳定达标。综合CN-、Cu~(2+)和COD的处理效果,BAF在第14天之后挂膜成功。而对于设计进水量为25m~3/h的BAF工程系统,处理效果与实验室研究所得基本一致,同时,漂水投加量从8‰(总的漂水投加量与含氰废水的体积比)降至6‰,硫化钠投加量由2‰(Na2S9H2O投加量与含镍铜废水的体积比)降至0.5‰。达到了既降低成本又使出水有机物COD达标的目的。 优化工艺(IV)——曝气生物滤池(BAF)放置位置优化研究。出水达标的情况下,通过改变BAF的放置位置继续减少运行成本。7mg/L为BAF中微生物所能承受的CN-浓度的最高极限值,此时需要投加3‰的漂水,才可以将CN-平均浓度为65mg/L的原水去除到7mg/L左右,经BAF生化处理后,CN-去除率达到65%,出水CN-浓度为2.3mg/L。而在COD达标的情况下,需要投加1.5‰的漂水即可将平均浓度为2.3mg/L的CN-处理后达标排放。即总共只需要4.5‰的漂水,相比优化工艺(III)减少了1.5‰的漂水投加量,而相比优化工艺(II)则减少了3.5‰的漂水成本,将近一半。
【关键词】:电镀废水 重金属 氰化物 有机物 曝气生物滤池 工艺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8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40
  • 1.1 国内外电镀行业及其废水处理现状13-14
  • 1.2 电镀废水的来源、特性、分类及危害14-16
  • 1.2.1 电镀废水的来源14
  • 1.2.2 电镀废水的特性14
  • 1.2.3 电镀废水的分类14
  • 1.2.4 电镀废水的危害14-16
  • 1.3 电镀废水达标排放指标与标准16-18
  • 1.3.1 水质指标16
  • 1.3.2 水质标准16-18
  • 1.4 电镀废水传统处理方法——物理化学法18-32
  • 1.4.1 含氰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法18-21
  • 1.4.2 含铬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法21-25
  • 1.4.3 含铜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法25-27
  • 1.4.4 含镍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方法27-28
  • 1.4.5 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物理化学处理方法28-32
  • 1.5 电镀废水新型处理方法——生物处理32-37
  • 1.5.1 生物处理法基本原理及特点32
  • 1.5.2 含氰废水的生物处理32-34
  • 1.5.3 含铬废水的生物处理34-35
  • 1.5.4 含镍废水的生物处理35-36
  • 1.5.5 含铜废水的生物处理36
  • 1.5.6 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36-37
  • 1.6 研究背景、目的及内容37-39
  • 1.6.1 研究背景37
  • 1.6.2 研究目的37-38
  • 1.6.3 研究内容38-39
  • 1.7 本课题创新之处39-40
  • 第二章 试验方法与内容40-44
  • 2.1 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40
  • 2.2 试验主要药剂40-41
  • 2.3 主要构筑物与设备参数41-42
  • 2.4 试验仪器与设备42
  • 2.5 检测项目和测试分析方法42
  • 2.6 试验内容42-43
  • 2.7 本章小结43-44
  • 第三章 铁屑应用于电镀污泥减量工艺优化研究44-50
  • 引言44
  • 3.1 试验方法与原理44
  • 3.2 试验水质44-45
  • 3.3 试探性试验45-46
  • 3.4 系统性试验46-49
  • 3.4.1 pH 值和 Fe~(2+)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46-47
  • 3.4.2 铬离子的去除对比试验47-49
  • 3.5 工程适用性探讨49
  • 3.6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电镀废水分流处理及最佳工艺参数优化研究50-70
  • 4.1 电镀工艺园污水处理厂原有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50-51
  • 4.1.1 原有工艺流程图50
  • 4.1.2 原有工艺说明50-51
  • 4.2 铬离子去除试验研究51-55
  • 4.2.1 硫酸亚铁还原 Cr~(6+)机理51-52
  • 4.2.2 试验水质52
  • 4.2.3 FeSO_47H_2O 投加量对 Cr~(6+)去除效果的影响52-53
  • 4.2.4 不同阶段 pH 值对除铬处理效果的影响53-54
  • 4.2.5 铬离子去除试验总结54-55
  • 4.3 破氰试验研究55-58
  • 4.3.1 碱性氯化机理55
  • 4.3.2 试验水质55
  • 4.3.3 漂水投加量对破氰处理效果的影响55-56
  • 4.3.4 pH 值对破氰处理效果的影响56-57
  • 4.3.5 反应时间对破氰处理效果的影响57-58
  • 4.3.6 破氰试验研究总结58
  • 4.4 镍、铜离子的去除试验研究58-65
  • 4.4.1 硫酸亚铁——多级化学沉淀法去除机理59
  • 4.4.2 试验水质59
  • 4.4.3 pH 值对镍、铜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59-62
  • 4.4.4 FeSO_47H_2O 投加量对镍、铜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62-63
  • 4.4.5 Na_2S 9H_2O 投加量对铜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63-65
  • 4.4.6 镍、铜离子去除试验研究总结65
  • 4.5 优化工艺(Ⅱ)流程图及工艺说明65-67
  • 4.5.1 工艺流程图65-66
  • 4.5.2 工艺说明66-67
  • 4.6 优化工艺(Ⅱ)工程实践67-69
  • 4.7 本章小结69-70
  • 第五章 曝气生物滤池(BAF)深度处理优化研究70-87
  • 引言70-71
  • 5.1 试验装置71
  • 5.2 曝气生物滤池概述71-74
  • 5.3 试验水质74
  • 5.4 最佳进水流量的确定74-78
  • 5.4.1 不同进水流量对 CN~-去除的影响74-76
  • 5.4.2 不同进水流量对 COD 去除的影响76-77
  • 5.4.3 不同进水流量对 Cu~(2+)、Ni~(2+)、Cr~(6+)去除的影响77-78
  • 5.5 在最佳进水流量下的污染物随时间的去除规律78-82
  • 5.5.1 在最佳进水流量下 COD 随时间的去除规律79-80
  • 5.5.2 在最佳进水流量下 CN~-随时间的去除规律80-81
  • 5.5.3 在最佳进水流量下 Cu~2+随时间的去除规律81-82
  • 5.6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试验总结82
  • 5.7 优化工艺(Ⅲ)流程图及工艺说明82-84
  • 5.7.1 工艺流程图82-83
  • 5.7.2 工艺说明83-84
  • 5.8 优化工艺(Ⅲ)工程实践84-86
  • 5.9 本章小节86-87
  • 第六章 曝气生物滤池(BAF)放置位置优化研究87-93
  • 引言87
  • 6.1 BAF 对不同浓度进水中的 CN~-去除效果研究87-88
  • 6.2 在 COD 达标的情况下漂水投加量对破氰的影响88-89
  • 6.3 曝气生物滤池放置位置试验总结89-90
  • 6.4 优化工艺(Ⅳ)流程图及工艺说明90-91
  • 6.4.1 工艺流程图90
  • 6.4.2 工艺说明90-91
  • 6.5 优化工艺(Ⅳ)工程实践91-92
  • 6.6 本章小结92-93
  • 结论与展望93-97
  • 参考文献97-10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3-104
  • 致谢104-105
  • 附件1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佑荣;蔡文举;徐玉福;胡献国;;含锡、镍、铜、锌离子废水的处理[J];安徽化工;2009年05期

2 何宝燕,尹华,彭辉,叶锦韶,卢显妍,杨峰,张娜;酵母融合菌-活性污泥曝气处理含镍废水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4期

3 张少峰;胡熙恩;;脉冲电解法处理含镍废水[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1期

4 俞勇梅,周渝生,夏曙演,白凌,张晓旗,李福德,李昕;生物法治理宝钢2030mm冷轧混合含铬废水的条件选择[J];宝钢技术;2005年03期

5 宋扬;汪晓军;麦均生;;Fenton氧化-好氧接触工艺处理高浓度硫酸盐的LAS废水[J];日用化学工业;2008年01期

6 贾铸胜;含铬电镀废水的化学处理法[J];材料保护;2001年11期

7 欧阳深耕,王晓光,杨永江,罗勇,杨青仙;用无机膜处理含镍废水[J];电镀与环保;2002年03期

8 付丹;;离子交换技术与镀镍废水处理[J];电镀与环保;2006年03期

9 彭昌盛,卢寿慈,徐玉琴,宋存义;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J];电镀与涂饰;2002年02期

10 吴成宝;胡小芳;罗韦因;徐金来;;浅谈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J];电镀与涂饰;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鸣;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达标排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赖日坤;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世德;综合电镀废水化学处理方法的预处理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5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465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