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液体外加剂体积计量装置研究
本文关键词:混凝土液体外加剂体积计量装置研究
【摘要】:混凝土外加剂简称外加剂,是一类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入的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现阶段液体外加剂计量系统的计量原理就是对液体外加剂进行称重,采集的是由计量系统内传感器发出的重量信号,而重量信号极易受到振动、浮动、晃动、穿堂风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开发一种不收外界影响的外加剂计量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外加剂计量系统计量原理,以体积计量代替重量计量,并以此计量原理设计了新型计量系统方案:流量计计量系统和体积计量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功能、技术指标、设计原则等进行分析,本课题选定体积计量系统作为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并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本课题通过对现有传统高、低位计量和搅拌船计量方式进行实地测试,得到了各计量方式在设定工况下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现有外加剂计量方法的局限性和产生计量误差的原因。本课题通过对体积计量系统进行实验研究,验证了体积计量系统计量原理的可行性,其计量精度无论在有无外界干扰情况下都能满足精度要求。在最小计量值1kg时计量误差依然能保持在±1%以内。实验结果表明体积计量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微量计量,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由此,混凝土设备可使用浓缩的液体外加剂,大大延长混凝土设备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减少外加剂的供料量和供料频次,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特别适合混凝土搅拌船等供料不便和工况恶劣的设备。体积计量系统不仅仅适用于搅拌船等工况恶劣的环境,还可以代替传统计量方式直接应用在通用混凝土设备上。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更换计量斗和控制软件,就能使用新型计量方式,简单可行。本文设计的体积计量系统对于混凝土搅拌站的外加剂计量系统更新换代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混凝土 外加剂 计量 体积 精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06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24
- 1.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分析12-15
- 1.1.1 混凝土外加剂12-13
- 1.1.2 混凝土外加剂的加注装置分析13-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2
- 1.2.1 混凝土搅拌站概述15-16
- 1.2.2 混凝土搅拌站工艺流程分析16-17
- 1.2.3 混凝土搅拌站外加剂称量系统17-22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22-24
- 第2章 基于体积的外加剂计量系统方案设计24-38
- 2.1 功能分析、技术指标、设计原则24-29
- 2.1.1 功能分析24-27
- 2.1.2 技术指标27-28
- 2.1.3 设计原则28-29
- 2.2 基于体积的新型外加剂计量方案设计29-36
- 2.2.1 流量计计量系统方案设计29-31
- 2.2.2 体积计量系统方案设计31-33
- 2.2.3 计量系统方案对比分析33-36
- 2.3 本章小结36-38
- 第3章 体积外加剂计量系统详细设计38-50
- 3.1 体积外加剂计量系统总体设计38-40
- 3.2 体积外加剂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及主要部件设计40-49
- 3.2.1 外加剂储料罐分析设计40-41
- 3.2.2 管路系统分析设计41
- 3.2.3 体积计量斗分析设计41-48
- 3.2.4 控制系统分析设计48-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体积外加剂计量系统实验研究50-60
- 4.1 外加剂计量系统实地测试50-53
- 4.1.1 低位储罐计量系统实地测试50-51
- 4.1.2 高位储罐计量系统实地测试51-52
- 4.1.3. 混凝土搅拌船外加剂计量系统实地测试52-53
- 4.2. 体积计量系统实验研究53-56
- 4.3. 体积计量系统与传统计量系统的数据对比分析56-57
- 4.4. 本章小结57-60
- 总结与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66-68
- 致谢68-69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昌裕;;外加剂选择和使用中的一些影响因素[J];福建建材;2011年04期
2 吴绍章,周山;我省外加剂生产应用中的几个政策问题[J];中国建材;1986年10期
3 季鸿渐;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外加剂专用聚丙烯酰胺研制成功[J];材料科学进展;1987年03期
4 JieZheng;外加剂对石灰石搅拌粉磨的影响[J];粉体技术;1998年02期
5 周忠敏;刘桂敏;王兴民;;浅谈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2001年06期
6 刘家弟 ,刘凤春 ,辛延龄;外加剂对无水泥粉煤灰双免砖质量的影响[J];矿产综合利用;2001年05期
7 杨芳;高性能外加剂和水泥相容性的试验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尹寿生;周新;谢晓岚;;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应用技术[J];浙江建筑;2006年03期
9 吕岩峰;;外加剂对不同水泥混凝土的适应性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年06期
10 陈冀渝;;粉煤灰和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有效应用[J];粉煤灰;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苏申;;搅拌站外加剂储、输、计量问题三议[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汪江;吴金灶;魏建忠;朱仲;;水泥与外加剂不相容原因探索[A];中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2008)[C];2008年
3 张屿;叶晓勇;;石灰类稳定土加入硫酸钠外加剂的性能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4 汪江;吴金灶;魏建忠;朱仲;;水泥与外加剂不相容原因探索[A];2008年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友娟;陆士强;胡华强;李华威;朱玲;;复配外加剂性价比研究[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嫣兮;;砼外加剂发展概况[A];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适用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1年
7 吴笑梅;樊粤明;;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研究——熟料生产工艺的影响[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述银;郭文康;覃理利;;粉煤灰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雷遵斌;;外加剂在商品混凝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10 尹寿生;周新;谢晓岚;周群;;外加剂对水泥适应性应用技术探讨[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天津记者 郭关朝;天津三大经营弊瑞困扰外加剂企业[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记者 袁岚;第十一届外加剂年会明年4月举行[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兰山;第十二批外加剂企业通过铁道部认证[N];中国建材报;2009年
4 记者 袁缨;外加剂企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袁岚;国内外加剂企业步履维艰令人忧[N];中国建材报;2005年
6 记者 袁岚;京沪高铁即将开工 外加剂企业面临考验[N];中国建材报;2006年
7 张春凤 马秀莹;北京市混凝土协会外加剂分会召开2006年度工作总结会[N];中国建材报;2007年
8 徐苏申;综合利用、节本降耗是外加剂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N];中国建材报;2007年
9 《融资导刊》记者 黄宙辉;收购外加剂公司拓展在中国的西部业务[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记者 李宁波邋通讯员 谢慧;万荣8万农民跻身全国外加剂行业闯市场[N];山西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南;硫氧镁水泥材料的改性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2 匙明申;混凝土液体外加剂体积计量装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林超;外加剂对生物质建材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4 张康康;超细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外加剂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利萍;混凝土高性能外加剂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蔚三艳;水稳类基层外加剂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董玉娟;黑龙江省低温研究所中试基地外加剂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耿宝华;矿物掺合料对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于业宁;普通混凝土的高抗渗性能及显微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白召军;新型防水抗裂外加剂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41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54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