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钙钛矿材料的形成机理、电子结构及空穴传输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6:24

  本文关键词:钙钛矿材料的形成机理、电子结构及空穴传输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钙钛矿 电子结构 空穴传输 形成机理 分子取向


【摘要】: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太阳电池效率从2009年的3.8%增长到如今的22.1%,因其较高的光吸收系数、较低的成本及易于制备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人们在器件的转换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于钙钛矿的基本形成机理方面的理解仍旧不完全。本论文主要利用光电子能谱技术(包括XPS和UPS)以及同步辐射技术中的X射线吸收光谱(XAS)研究了有机卤化钙钛矿薄膜材料在衬底上的形成机理、电子结构、界面空穴传输性质以及钙钛矿材料中有机阳离子分子在材料中的取向问题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1)钙钛矿薄膜材料(CH3NH3PbI3和CH3NH3PbI3-xClx)的基本形成机理。通过原位XPS表征技术,我们分析了CH3NH3I连续沉积到PbI2 (PbCl2)层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产物。这种沉积方法模拟了常用溶液法制备钙钛矿的“两步”合成法。我们发现,钙钛矿CH3NH3PbI3 (CH3NH3PbI3-xClx)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几个竞争的过程,特别是CH3NH3I可以分解成CH3I和NH3,前者分子可以嵌入到所得的钙钛矿中。这些发现对于不同的合成方法如何影响CH3NH3PbI3(CH3NH3Pbl3-xClx)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见解。(2)钙钛矿CH3NH3Pbl3-xClx/NPB界面的电子结构和空穴传输性。我们通过原位UPS的表征技术,分析了不同方法制备(旋涂法、混蒸法、逐层沉积法)所得到的钙钛矿CH3NH3PbI3-xClx与NPB界面的电子结构和空穴传输性。我们发现不同方法制备所得到的钙钛矿CH3NH3PbI3-xClx产生相似的芯能级光谱曲线以及能带结构,而NPB可以作为合适的空穴传输层只用于旋涂的钙钛矿薄膜,较大的空穴传输势垒出现在其他两个热沉积方法得到的薄膜中。(3)钙钛矿薄膜材料的有机分子的分子取向。通过XAS谱对有机分子CH3NH3+和(HC(NH2)2)+在钙钛矿材料中分子取向问题研究。对CH3NH3PbI3钙钛矿薄膜材料,我们通过一步溶液法和两步溶液法来制备。我们发现,XAS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简单的晶体场模型精确地可以来得出基态未占用轨道态密度。我们进一步,从分析XAS图谱数据得到,一步溶液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具有一定的角度依赖性,表明CH3NH3+分子的有一致的空间取向,而角度依赖性随着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对通过两步沉积方法制备的膜中没有观察到角度依赖性。而对于钙钛矿薄膜HC(NH2)2PbI3材料,也是通过一步溶液法来制备。我们发现,通过改变退火温度,得到两个不一样的钙钛矿晶体结构,但是通过角分辨XAS测量得到HC(NH2)2分子的空间取向具有相同特征。
【关键词】:钙钛矿 电子结构 空穴传输 形成机理 分子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2.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31
  • 1.1 引言10
  • 1.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介绍10-16
  • 1.2.1 电池发展历史介绍10-13
  • 1.2.2 有机铅卤化钙钛矿的物理结构及其特性13-16
  • 1.3 光电子能谱技术介绍16-22
  • 1.3.1 光电子能谱发展历史16-17
  • 1.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介绍17-20
  • 1.3.3 紫外光电子能谱(UPS)介绍20-22
  • 1.4 同步辐射光谱技术介绍22-25
  • 1.4.1 同步辐射光谱发展历史22-23
  • 1.4.2 X射线吸收光谱23-24
  • 1.4.3 有机材料的X射线吸收能谱24-25
  • 1.5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25-26
  • 1.6 本论文主要工作26-27
  • 1.7 参考文献27-31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验技术介绍31-39
  • 2.1 相关理论介绍31-32
  • 2.1.1 X射线源31
  • 2.1.2 真空紫外源31
  • 2.1.3 同步辐射X射线源31-32
  • 2.2 实验相关仪器设备32-36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32-34
  • 2.2.2 紫外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34-35
  • 2.2.3 同步辐射能谱-X射线吸收光谱学35-36
  • 2.3 样品的制备过程和测量36-38
  • 2.3.1 钙钛矿化合物的制备合成36-37
  • 2.3.2 钙钛矿化合物的测量37-38
  • 2.4 参考文献38-39
  • 第三章 基于有机/无机钙钛矿化合物的形成机理研究39-53
  • 3.1 引言39-40
  • 3.2 钙钛矿薄膜CH_3NH_3PbI_3的形成机理研究40-45
  • 3.3 钙钛矿薄膜CH_3NH_3PbI_(3-x)Cl_x的形成机理研究45-49
  • 3.4 本章小结49
  • 3.5 参考文献49-53
  • 第四章 基于有机/无机钙钛矿化合物的空穴传输性质研究53-68
  • 4.1 引言53-54
  • 4.2 运用不同方法合成得到钙钛矿薄膜CH_3NH_3PbI_(3-x)Cl_x的空穴传输性的比较研究54-60
  • 4.3 运用不同方法合成得到钙钛矿薄膜CH_3NH_3PbI_(3-x)Cl_x的电子结构的比较研究60-64
  • 4.4 本章小结64
  • 4.5 参考文献64-68
  • 第五章 基于有机/无机钙钛矿化合物的有机分子的分子取向问题的研究68-85
  • 5.1 引言68-70
  • 5.2 钙钛矿薄膜CH_3NH_3PbI_3中CH_3NH_3分子的分子取向问题研究70-76
  • 5.3 钙钛矿薄膜HC(NH_2)_2PbI_3中HC(NH_2)_2分子的分子取向问题研究76-80
  • 5.4 本章小结80-81
  • 5.5 参考文献81-85
  • 第六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85-87
  • 6.1 全文总结85-86
  • 6.2 未来工作展望86-87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87-88
  • 致谢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冼鼎昌;;同步辐射历史及现状[J];物理;2013年06期

2 解其云;吴小山;;X射线衍射进展简介[J];物理;2012年11期

3 曾昭权;;同步辐射光源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马礼敦;X射线粉末衍射仪[J];上海计量测试;2003年05期

5 徐洪杰;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及其应用[J];核物理动态;1996年04期

6 徐世红,徐彭寿,陆尔东,潘海斌,余小江,张发培;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站的新进展[J];物理;1996年02期

7 王殿勋;;紫外光电子能谱与分子轨道[J];化学通报;1981年07期



本文编号:618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618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