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旋风分离器并联性能测量及流场分析
本文关键词:差异旋风分离器并联性能测量及流场分析
【摘要】:通过改变旋向和芯管直径,设计了3种差异旋风分离器,并按中心对称方式组成了3种并联方案:相同分离器、旋向差异分离器和芯管差异分离器并联。在冷态实验装置上,测量了单分离器和并联分离器的性能,并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并联分离器的流场。结果表明,并联分离器的效率均高于单分离器,且效率-气速曲线未出现"驼峰";与相同分离器并联相比,旋向交替变化时并联总压降较小,分离效率也更低,但各分离器流量分配均匀,未发现"窜流"现象;当芯管有差异时,并联总压降增大,各分离器进口流量分配不均匀,且进、出口流量平均相差6.0%,公共灰斗中存在"窜流",旋流稳定性变差,效率降低。为了保证并联分离器的性能,应采用相同分离器对称并联的方式。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并联 测量 流场 数值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624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215000)~~
【分类号】:TQ051.8
【正文快照】: Corresponding author:Prof.CHEN Jianyi,jychen@cup.edu.cn;jychen.cup@163.comFoundation item: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of China(21176249)and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2012CB215000).引言旋风分离器是常见的气固分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丽华,梁朝林;改进型旋风分离器的新应用[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张长森;“导流口可调式双出风口旋风分离器”产品通过鉴定[J];水泥工程;2002年01期
3 梁朝林;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J];炼油设计;2002年09期
4 蔡安江;旋风分离器设计计算的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3年08期
5 张百麟;旋风分离器的设计技巧[J];石化技术;2003年02期
6 李文东,王连泽;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及方法分析[J];环境工程;2004年02期
7 刘建平,陈旭;高效旋风分离器的设计[J];化工设计通讯;2004年04期
8 魏耀东,时铭显;流化床旋风分离器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年11期
9 魏新利,张海红,王定标;旋风分离器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1期
10 李双权;孙国刚;时铭显;;排气管偏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秀英;张仲欣;殷勇;白崇仁;;旋风分离器的分离原理及设计方法[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崔洁;陈雪莉;李昌剑;龚欣;王辅臣;;径向入口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持料量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付双成;孙国刚;高翠芝;郭广军;;防返混锥位置对旋风分离器影响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高翠芝;孙国刚;马强;张娜娜;钱步仁;;入口浓度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董瑞倩;孙国刚;高翠芝;;压力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马盛军;靳丙秋;鞠学贞;张文丰;石永军;;旋风分离器的技术改造[A];浙江省化工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二届省(市)际化学化工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双权;孙国刚;时铭显;;排气管偏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效率及压降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严超宇;吴小林;卢春喜;高金森;时铭显;;旋风分离器内涡核非稳态特性的流体动力学分析[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建义;时铭显;;旋风分离器压降计算模型[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国刚;时铭显;;提高旋风分离器捕集细粉效率的技术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粉体工业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文艳 闫华 白争鸣;高效能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学智;入口高浓度条件下的旋风分离器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赵新学;气固两相流对旋风分离器壁面磨损机理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栾一刚;轴流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张吉光;静电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5 M'BOUANA Noé-Landry-Privace;高浓度旋风分离器气固流动与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朱治平;加压循环流化床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磊;六个旋风分离器并联布置循环流化床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李昌剑;分级式合成气初步净化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结构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琳;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与稳定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管西旗;导叶式多管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刘志;立管窜气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5年
6 汪林;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董栋栋;高温高浓度旋风分离器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侯广信;旋风分离器高温分离模型的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李战国;入口烟道布置方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10 朱少林;轴入式旋风分离器气粒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5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67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