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二氧化钛 纳米结构 水热法 阳极氧化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三维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摘要】:二氧化钛(TiO_2)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金红石相、锐钛矿相和板钛矿相的禁带宽度分别为3.2eV、3.2eV和2.96eV,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能和光电性能,关于二氧化钛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一维或二维的有序Ti02纳米阵列结构具有直接的电子传输通道,减少电荷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复合,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本文着重研究四种有序Ti02纳米阵列结构的合成与形貌调控,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与三维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通过调控水热反应条件和阳极氧化电化学条件合成了多种新型的TiO_2纳米阵列结构系统研究了制备参数对纳米结构生成及形貌的影响,并探索了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采用水热反应法以钛酸四正丁酯/盐酸为反应体系,以掺氟氧化锡(FTO)导电玻璃为反应基底,通过调控反应溶液盐酸含量、FTO基底种子层以及反应基底的放置方式,制备了不同形貌的Ti02纳米线阵列结构。采用水热反应法以钛酸四正丁酯/冰醋酸/硝酸银为反应体系,以FTO导电玻璃为反应基底,通过调控FTO基底种子层、硝酸银的含量以及热处理方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Ti02纳米薄片薄膜结构。采用阳极氧化法以氟化铵/乙二醇/水为电解液,钛片及镀钛的FTO为反应基底,通过调控电解液含水量、电极距离、反应电压,制备了不同形貌的TiO_2纳米管阵列结构和Ti02纳米互穿孔道阵列结构。将TiO_2纳米阵列结构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光阳极中,获得较好的光电转换性能。本文设计一种新型TiO_2纳米薄片-TiO_2散射层光阳极并制备DSSCs,相比传统P25材料制备的电池,效率提高了17%。以Ti02阵列薄膜结构为支架构建三维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分析得出三维结构非晶硅薄膜的光吸收比平板结构非晶硅薄膜高出25%~100%。通过制备三维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并进行表征,探讨其可行性。
【关键词】:二氧化钛 纳米结构 水热法 阳极氧化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三维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4.11;TM9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概述9-10
- 1.2 TiO_2纳米阵列材料10-13
- 1.2.1 TiO_2晶体结构10-11
- 1.2.2 纳米材料特性11-12
- 1.2.3 TiO_2的材料特性12-13
- 1.2.4 TiO_2的能带结构13
- 1.3 TiO_2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13-14
- 1.4 TiO_2纳米阵列的合成方法及其原理14-16
- 1.4.1 水热法制备TiO_2纳米阵列薄膜14-15
- 1.4.2 电化学法制备TiO_2纳米薄膜15-16
- 1.5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16-18
- 1.6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18-19
-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19-20
- 第2章 实验部分20-26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0-21
- 2.2 TiO_2纳米阵列的制备21-22
- 2.2.1 基底处理21-22
- 2.2.2 TiO_2纳米阵列的制备22
- 2.3 DSSCs的制备22-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TiO_2纳米阵列的制备及表征26-44
- 3.1 TiO_2纳米线阵列的制备26-30
- 3.1.1 TiO_2纳米线阵列的制备26
- 3.1.2 盐酸含量对TiO_2纳米线阵列薄膜的形貌影响26-28
- 3.1.3 种子层对TiO_2纳米线阵列薄膜的形貌影响28-29
- 3.1.4 生长基底的放置方式对TiO_2纳米线阵列薄膜的形貌影响29-30
- 3.2 TiO_2纳米薄片薄膜的制备及表征30-34
- 3.2.1 TiO_2纳米薄片薄膜的制备30-31
- 3.2.2 种子层对TiO_2纳米薄片薄膜形貌的影响31-32
- 3.2.3 AgNO_3含量对TiO_2纳米薄片薄膜形貌的影响32-33
- 3.2.4 热处理条件对TiO_2纳米薄片薄膜形貌的影响33-34
- 3.3 基于不同基底阳极氧化法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表征34-43
- 3.3.1 基于不同基底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34
- 3.3.2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的形成机理34-35
- 3.3.3 基于钛片基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35-37
- 3.3.4 基于ITO基底沉积钛膜制备TiO_2纳米互穿多孔薄膜37-38
- 3.3.5 电解液含水量对TiO_2互穿多孔薄膜形貌的影响38-40
- 3.3.6 电极距离对TiO_2互穿多孔薄膜形貌的影响40-41
- 3.3.7 电压对TiO_2互穿多孔薄膜形貌的影响41-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TiO_2纳米阵列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44-52
- 4.1 TiO_2纳米阵列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44-48
- 4.1.1 DSSCs的制备44-46
- 4.1.2 TiO_2纳米薄片薄膜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46-48
- 4.2 基于TiO_2纳米阵列的三维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的构建48-51
- 4.2.1 基于TiO_2纳米阵列基底的三维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的构建48-49
- 4.2.2 三维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的构建及其可行性讨论49-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5.1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论52
- 5.2 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利用纳米阵列技术 基因测序成本降至5000美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年12期
2 林莎莎;钟福新;;一维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J];梧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斌;羊钺;刘磊;;基于泊肃叶公式的纳米阵列孔径测量[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年04期
4 左娟,孙岚,林昌健;纳米阵列结构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年12期
5 郭子政;宣志国;张院生;安彩虹;;纳米阵列膜磁性质的蒙特卡罗模拟[J];信息记录材料;2008年03期
6 李会峰;黄运华;张跃;高祥熙;赵婧;王建;;掺铟氧化锌纳米阵列的制备、结构及性质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7 ;创新地图[J];IT经理世界;2012年07期
8 王宇;刘浪;吴大平;郭玉忠;王剑华;;纳米阵列和纳米晶薄膜锡电极性质的电化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09期
9 林红岩;于翠艳;许涛;;氧化铝模板制备镍纳米阵列[J];新技术新工艺;2006年08期
10 李娆;刘冬雪;狄月;朱亚彬;;基于电泳法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金纳米阵列[J];物理实验;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小燕;李效民;高相东;邱继军;诸葛福伟;;一维半导体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吴明Z;杨贤锋;赵丰华;周强;田俐;;氧化物纳米阵列材料的液相制备和结构调控[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杨秋;刘熙俊;刘军枫;孙晓明;;多级纳米阵列及其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4 杨秋;陆之毅;李甜;刘军枫;孙晓明;;多层级纳米阵列的合成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5 唐纪琳;Andreas Ebner;Uwe B.Sleytr;Nicola Ilk;Peter Hinterdorfer;;基于功能化S-层蛋白纳米阵列的单分子识别[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陈鹏磊;高鹏;刘鸣华;;气/液二维界面上的超分子组装:构键规则微/纳米阵列结构的简单便捷的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安哲;何静;;水滑石纳米阵列纳微结构提高酶电子传递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季书林;叶长辉;张立德;;复配无机光吸附层的垂直排列的氧化物纳米阵列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孙萍;徐岭;赵伟明;李卫;徐骏;马忠元;黄信凡;陈坤基;;基于胶体球刻蚀法制备的有序半导体纳米阵列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倪赛力;常永勤;陈喜红;张寅虎;多永正;强文江;龙毅;;氧化锌纳米阵列场发射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纳米阵列实现Tb级存储密度[N];计算机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之毅;纳米阵列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杨秋;多层级纳米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王霖;SiC纳米阵列结构调控及其场发射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郭迪;金属氧化物纳米阵列结构的合成及其超电容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周张凯;贵金属纳米阵列等离激元光学性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边捷;纳米阵列图案表面浸润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任鑫;一维TiO_2与ZnO纳米阵列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周正基;一维单晶TiO_2纳米阵列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于晓游;V,Mo氧化物纳米阵列的制备及锂电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10 刘熙俊;Fe-Co基氧化物纳米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习文;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阵列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张永辉;模板法构筑银膜陷阱结构及其在抑制微放电中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韩建华;ZnO/硫化物核/壳纳米阵列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5年
4 乔惠玲;基于表面微纳结构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减反增效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杨剑波;石墨烯/ZnO纳米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陈春梅;阳极氧化法制备4H-SiC纳米阵列与结构调控及其光电特性[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宋飞;锂离子纳米阵列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王玉珍;基于金属纳米阵列的中红外超分辨率成像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钟本镔;嵌段共聚物胶束法制备纳米阵列及其荧光增强效应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10 吴满;钴锡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84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68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