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泥粒度工况模板的联合粉磨系统建模
本文关键词:基于水泥粒度工况模板的联合粉磨系统建模
更多相关文章: 工况模板 回归分析 LS_SVM 水泥粒度 动态模型
【摘要】:针对带有水泥粒度的水泥联合粉磨系统建模问题,以粒度分析仪为检测手段,将数据预处理、回归分析和LS_SVM相结合,提出一种分工况的联合粉磨建模方法。首先,根据生产工艺和现场经验,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影响因子,并借助水泥粒度样本数据划分了工况模板;其次,选取选粉机转度、主排风机转速为控制量,45μm筛余作为状态变量;再次,考虑到工况1占全工况运行时间较少,采用回归分析算法建立多输入和单输出的动态模型。对于工况2,采用LS_SVM建立联合粉磨的动态模型;最后,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所拟合的模型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工况模板 回归分析 LS_SVM 水泥粒度 动态模型
【基金】:智能化工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15ZDXX0101F01) 水泥生产过程智能集成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与产业化(2014CGZH0601)
【分类号】:TQ172.632
【正文快照】: 1引言 水泥联合粉磨是水泥生产的一个核心环节,水泥的抗压强度明显下降。然而,现有水泥厂均其水泥粒度大小是水泥研磨中一个关键的表征参选择每隔一个小时或更久的时间定点采集水泥粒数。在实际中,水泥粒度能够影响水泥的质量和度进行化验。而此方法存在着样本少,采样时间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波;王军;邹伟斌;;水泥最佳颗粒级配及激光粒度分析方法的应用[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5年01期
2 薛金松;;在线粒度监控系统对水泥生产的帮助[J];中国粉体工业;2014年05期
3 栾维磊;孟庆金;申涛;;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水泥粒度软测量[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张道令;徐玲玲;王丽娜;;水泥颗粒特性与其性能关系研究[J];材料导报;2013年01期
5 李珊珊;金作栋;;在线分析仪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2年03期
6 汪洋;徐玲玲;;水泥粒度分布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23期
7 顾燕萍;赵文杰;吴占松;;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电站锅炉燃烧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17期
8 吴笑梅;樊粤明;欧阳克连;陈杨升;;粉磨工艺对水泥颗粒分布及其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水泥;2010年05期
9 邹伟斌;;水泥粉磨工艺发展趋势及改造要点[J];四川水泥;2008年02期
10 鲁娟娟;陈红;;BP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展[J];控制工程;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力远;预分解窑煅烧过程计算机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茂胜;袁铸钢;张强;;基于水泥粒度工况模板的联合粉磨系统建模[J];控制工程;2016年09期
2 余廷芳;刘冉;;基于RBF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燃煤锅炉NO_x排放预测[J];热力发电;2016年08期
3 余廷芳;耿平;霍二光;曹孟冰;;基于智能算法的燃煤电站锅炉燃烧优化[J];动力工程学报;2016年08期
4 杨耀权;刘建兵;;基于混合建模的磨煤机一次风量预测算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6年08期
5 张文广;张越;孙亚洲;高明明;李宝贵;;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联合改进果蝇优化算法的CFB锅炉燃烧优化[J];热力发电;2016年07期
6 杨耀权;张新胜;;基于自适应变异SAPSO-LSSVM的磨煤机一次风量预测[J];自动化仪表;2016年07期
7 赵文杰;吕猛;;基于多LS-SVM集成模型的锅炉NO_x排放量建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年07期
8 沙勇华;陈志坚;;基于变量筛选的岩质高边坡锚杆轴力预测[J];河南科学;2016年06期
9 张尚志;谭鹏;何彪;张成;方庆艳;陈刚;;基于滑动判别算法的低NO_x燃烧优化分析[J];热力发电;2016年05期
10 黎载波;黄俊龙;;水泥中不同粒度区间组分的粒度分布特征与胶凝活性[J];广东建材;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田学民;;基于改进的GA-LSSVM的软测量建模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2 汪洋;徐玲玲;;水泥粒度分布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23期
3 马秋忠;;2009年重点联系水泥企业生产运行回顾[J];中国建材;2010年02期
4 吴锋;周昊;郑立刚;岑可法;;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锅炉燃烧多目标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9期
5 吴笑梅;樊粤明;郭文瑛;;颗粒分布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6 徐志明;文孝强;孙媛媛;孙灵芳;;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燃煤锅炉结渣特性预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17期
7 赵欢;王培红;陆璐;;电站锅炉热效率与NO_x排放响应特性建模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32期
8 刘文光;王孝红;于宏亮;吴敬建;;基于LS-SVM的水泥熟料煅烧过程f-CaO软测量研究[J];控制工程;2008年S2期
9 张大康;;水泥分组分最佳粒度分布探讨[J];水泥;2008年06期
10 张大康;;水泥性能与粒度分布关系的数值分析与应用[J];水泥工程;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隆江;;挤压预粉碎工艺在生料粉磨系统上的应用[J];水泥;1993年10期
2 房德鸿;采用立式破磨机的粉磨系统[J];水泥;1994年12期
3 王勇,底加元;柱磨机水泥预粉磨系统的应用效果[J];水泥;2000年01期
4 贾文;水泥预粉磨系统的应用(二)[J];水泥工程;2001年05期
5 江尚文;Φ2.2×6.5粉磨系统技术改造情况及效果[J];江西建材;2002年02期
6 江尚文;挤压粉磨系统在我公司的应用[J];江西建材;2002年03期
7 詹俊东,陈琴,季良平;原料粉磨系统旋风除尘器下料点改造[J];水泥;2002年11期
8 梁永绯,李坤山,张在美,张连云;移动式磨内烘干粉磨系统[J];山东建材;2003年04期
9 刘仁德;Φ3.2 m×(7+1.8)m生料挤压粉磨系统的技改与生产[J];水泥工程;2003年01期
10 黄玉楼;柱磨机在水泥预粉磨系统中的应用[J];水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林;李继海;张世伟;;水泥联合粉磨系统优化[A];第三届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文集[C];2010年
2 王连杰;;联合粉磨系统生产中的技术改进[A];2010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宽堂;李世强;郭云鹏;;联合粉磨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A];2011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汉龙;张国锋;;Φ3.2m×13m水泥联合粉磨系统不同设备配置的效果分析[A];2010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5 仝瑞来;;Φ3.8m×12m水泥联合粉磨系统的节能降耗措施[A];2010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占烈;王智祥;;水泥联合粉磨系统的工艺改进[A];2007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宏广;;Φ3.2m×13m开路水泥联合粉磨系统提产措施[A];2010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8 包玮;王学敏;周强;许瑞康;;台湾水泥公司英德2×5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水泥挤压联合粉磨系统设计与运行[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9 庞强;苑明哲;康浩博;;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水泥生料粉磨系统优化控制方法[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10 陈建南;赖初泉;;生料辊压机终粉磨系统和辊式立磨系统的比较[A];2012年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济南大学 陈绍龙;粉磨系统技术标定在水泥工业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建材报;2009年
2 济南大学 陈绍龙;粉磨系统技术标定在水泥工业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一)[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林宗寿;预粉碎工艺在粉磨系统中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唐山鸿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熊玉东;球磨机不同粉磨系统的技术经济情况分析[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韩乐乐 张天兵 闫红波;一种新型除渣机在联合粉磨系统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贺林 实习记者 徐亚琴;常熟建机在苏南崛起[N];中国建材报;2009年
7 山东莱芜连云水泥有限公司建材厂 张建慈;小型水泥厂粉磨系统节能技术改造[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淮南舜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张强 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水泥专业委员会 邹伟斌;水泥联合粉磨系统调试体会(二)[N];中国建材报;2011年
9 盐城市水泥粉磨技术研究所 陈开明 刘晋锋 盐城市富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辅金兵 韩乃成;谈水泥半终粉磨系统改造实践的体会[N];中国建材报;2014年
10 黑龙江哈尔滨泉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刘冰 杨振生;联合粉磨系统中高细磨的改造[N];中国建材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代桃桃;联合粉磨系统的模糊预测控制[D];济南大学;2015年
2 许斐;水泥联合粉磨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3 何翠珍;煤粉磨系统的改进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栾维磊;联合粉磨系统水泥粒度软测量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5 陈黔;水泥厂磨机系统工艺参数优化和平衡问题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6 王永灿;φ300筒辊磨总体设计及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0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2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