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掺量铜尾矿加气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掺量铜尾矿加气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铜尾矿 活性激发 加气混凝土 气孔特性 水化反应机理
【摘要】: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所提出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要求,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推动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形势下的重要任务。在众多工业固体废物中,有色金属尾矿的生成率最高,堆存量庞大,给生态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而加气混凝土作为新型节能墙体材料,不仅具有轻质、保温等诸多特性,而且能大量消纳工业固体废物,发展和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因此,将有色金属尾矿用于制备加气混凝土,能有效提高金属尾矿的资源化水平,同时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本文以有色金属尾矿中最具代表性的铜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加气混凝土的制备试验,重点研究了铜尾矿特性、掺量对加气混凝土配料设计与工艺参数的影响,并对制品的气孔特性、抗压强度、体积密度、耐水性及保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表明,铜尾矿与河砂共混研磨20min能有效提高微粉反应活性,所制备B06级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符合GB/T 11968-2006的要求。优化后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铜尾矿(CT-H)50%,河砂10%,生石灰25%,水泥10%,石膏5%,发气剂0.08%,硅酸钠1.0%,稳泡剂1.0%;最佳工艺参数为:水料比0.55,浇注温度55℃,静停养护温度50℃、静停时间4h,蒸压养护温度]85℃(1.1MPa)、恒压时间8h。通过研究不同容重级别加气混凝土的气孔特性,主要得出:较高的体积密度和均匀的气孔结构能提高制品的抗压强度;孔隙率较大、气孔分布均匀、闭合孔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制品保温性能;孔隙率越高,气孔结构越差,制品吸水率越高,耐水性越差;稳泡剂的适量掺入能够优化气孔特性,进而提高制品综合性能。通过微观测试与分析可知,铜尾矿加气混凝土中的主要水化产物有结晶度较低的CSH(B)、托贝莫来石、铝代托贝莫来石及大量的无定型凝胶,它们通过相互交织并紧密结合未反应的颗粒,构成了孔间壁结构。由于铜尾矿中活性矿物含量较少,导致高掺量铜尾矿加气混凝土内水化产物总量不足,无法形成较好的水化产物体系,降低了制品的综合物理性能。
【关键词】:铜尾矿 活性激发 加气混凝土 气孔特性 水化反应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铜尾矿研究进展13-16
- 1.3 现存问题与不足16
- 1.4 加气混凝土的发展16-19
- 1.4.1 加气混凝土的特点16-18
- 1.4.2 加气混凝土发展现状18-19
- 1.5 拟解决的问题19-20
- 1.6 研究内容20
- 1.7 主要优势和创新点20-21
- 1.8 研究路线21-22
-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22-29
- 2.1 原材料22-25
- 2.1.1 硅质材料22-23
- 2.1.2 生石灰23-24
- 2.1.3 水泥24
- 2.1.4 石膏24
- 2.1.5 铝粉膏24-25
- 2.1.6 稳泡剂25
- 2.1.7 水玻璃25
- 2.2 试验方法及表征25-26
- 2.2.1 试验方法25-26
- 2.2.1.1 铜尾矿预处理25
- 2.2.1.2 加气混凝土制备25-26
- 2.2.2 材料表征方法26
- 2.2.2.1 原料基本性能表征26
- 2.2.2.2 宏观性能表征26
- 2.2.2.3 微观性能表征26
- 2.3 试验仪器26-29
- 第3章 铜尾矿加气混凝土的制备29-40
- 3.1 配合比设计29-35
- 3.1.1 铜尾矿的影响29-32
- 3.1.1.1 铜尾矿粉磨时间29-30
- 3.1.1.2 铜尾矿种类30-31
- 3.1.1.3 铜尾矿掺量31-32
- 3.1.2 生石灰及水泥32-33
- 3.1.3 石膏掺量33-34
- 3.1.4 硅酸钠掺量34-35
- 3.2 工艺参数的优化35-39
- 3.2.1 水料比的优化35-36
- 3.2.2 浇注温度的优化36-37
- 3.2.3 静停制度的优化37-38
- 3.2.4 蒸压制度的优化38-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气孔特性及对综合性能的影响40-48
- 4.1 孔隙率及气孔结构40-43
- 4.2 气孔特性对综合性能的影响43-46
- 4.2.1 抗压强度44-45
- 4.2.2 干湿循环性能45
- 4.2.3 保温性能45-46
- 4.3 本章小结46-48
- 第5章 加气混凝土微观结构及形成机理48-59
- 5.1 X射线衍射分析48-51
- 5.2 扫描电子显徽镜分析51-54
- 5.2.1 铜尾矿种类对微观形貌的影响52-53
- 5.2.2 化学激发剂对微观形貌的影响53-54
- 5.3 加气混凝土微观机理分析54-58
- 5.3.1 水化反应机理54-55
- 5.3.2 水化产物种类及体系55-57
- 5.3.3 铜尾矿制品水化产物组成57-58
- 5.4 本章小结58-59
- 结论与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8
- 附录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锡玲;张胜;;绿化混凝土制备及应用技术[J];粉煤灰;2010年02期
2 祝太平;;井下混凝土制备及输送系统工程改造[J];采矿技术;2012年03期
3 ;专利公告摘报[J];商品混凝土;2012年05期
4 殷顺湖,楼敦祥,王贤丰;高强混凝土制备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3期
5 陈永高;毛毛;;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与应用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36期
6 徐正坦;;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备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石宪;崔宏志;;相变储能混凝土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3年01期
8 余志国;;低收缩再生混凝土制备与应用研究[J];居业;2012年02期
9 王峗;张波;张科强;孟宏睿;;树脂混凝土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年10期
10 王瑞燕;岳涛;;赤泥-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备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少彪;石云兴;屈铁军;张燕刚;刘伟;;护坡型植生混凝土制备及其性能试验研究[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夏虹 刘行;水工构造物耐久性实验室混凝土制备技术应用哈大铁路[N];中国交通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盛伟;高掺量铜尾矿加气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24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2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