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臭氧胁迫下不同作物气孔吸收通量的对比及其时空分布

发布时间:2017-10-15 22:03

  本文关键词:臭氧胁迫下不同作物气孔吸收通量的对比及其时空分布


  更多相关文章: 臭氧 作物 气孔 吸收通量


【摘要】:臭氧作为近地层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不断增加的浓度及其对作物的影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冬小麦和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OTC试验,开展O3浓度、主要气象因子、气孔导度及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等参数的连续观测,引进气孔导度模型,并进行本地参数化研究,结合臭氧吸收通量模型,研究不同作物气孔臭氧吸收通量的变化特征,并对江苏省各市冬小麦和大豆气孔导度和03吸收通量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具体结果如下:(1)冬小麦O3熏气期间,OTC内温度、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水汽压差和O3浓度的均值分别为26.06℃、706.89μmol·m-2·s-1、44.35%、2.34kpa, 53.67ppb,大豆为32.23℃、687.89μmol·m-2·s-1、35.54%、3.32kpa、57.15ppb。此外,气室内各气象因子和O3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2)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和大豆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O3浓度的升高和熏气时间的持续而严重,且对大豆的伤害比冬小麦的伤害更为严重。(3)O3浓度增加会限制冬小麦和大豆叶片气孔导度,浓度越高,限制作用越明显。与对照组CK相比,O3熏气下大豆气孔导度下降比冬小麦更为明显。(4)基于边界线分析技术,对Javis气孔导度模型进行本地参数化。利用修订后的模型对冬小麦和大豆气孔O3吸收通量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如下:CK、100ppb和150ppb 03浓度处理下冬小麦在整个O3熏期的累积吸收通量分别为6.42mmolO3·m-2、12.27mmolO3·m-2和13.90 mmolO3·m-2。而CK、100ppb和150ppb O3浓度处理下的大豆在整个O3熏期的累积吸收通量则分别为14.46mmolO3·m-2、15.86mmolO3·m-2和16.69mmolO3·m-2。(5)利用日气孔导度的实测值与模型的模拟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冬小麦试验中,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2044x-15.116、y=1.20x-6.8和y=1.07012x-1.68347。大豆试验中,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02831x+8.37158、y=0.97117x+20.84442和y=1.12616x-7.58398。表明该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6)江苏地区冬小麦和大豆在其生长季期间O3浓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冬小麦平均气孔导度的大小表现为:中期后期前期,而大豆则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的时间变化特点。冬小麦在整个中期时段气孔O3累积吸收通量最多,而大豆在前期吸收最多,纵观整个生育期,大豆气孔O3累积吸收通量高于冬小麦。
【关键词】:臭氧 作物 气孔 吸收通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3;X5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7
  • 1.2.1 近地层O_3污染特征12-13
  • 1.2.2 O_3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3-14
  • 1.2.3 O_3对作物影响的模型研究14-16
  • 1.2.4 研究展望16-17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17-19
  • 1.3.1 研究目标17
  • 1.3.2 研究内容17-18
  • 1.3.3 技术路线图18-19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9-25
  • 2.1 实验地点和材料19-20
  • 2.1.1 实验地点19
  • 2.1.2 实验材料19
  • 2.1.3 实验设计19-20
  • 2.2 测定项目和方法20-22
  • 2.2.1 气象因子的测定20-21
  • 2.2.2 气孔导度的测定21
  • 2.2.3 生长指标和产量的测定21-22
  • 2.2.4 数据来源22
  • 2.3 生育期22
  • 2.4 模型介绍22-25
  • 2.4.1 气孔导度模型22-24
  • 2.4.2 O_3吸收通量模型24-25
  • 第三章 O_3胁迫下冬小麦和大豆气孔导度的观测25-39
  • 3.1 气象因子25-28
  • 3.2 生长参数28-32
  • 3.2.1 株高28-29
  • 3.2.2 叶面积29-30
  • 3.2.3 生物量30-31
  • 3.2.4 产量31-32
  • 3.3 气孔导度日变化32-34
  • 3.4 气孔导度生育期变化34-35
  • 3.5 讨论与小结35-39
  • 3.5.1 讨论35-37
  • 3.5.2 小结37-39
  • 第四章 O_3胁迫下冬小麦和大豆气孔导度的模拟39-53
  • 4.1 气孔导度模型的参数化39-42
  • 4.1.1 光合有效辐射对气孔导度的限制39-40
  • 4.1.2 温度对气孔导度的限制40-41
  • 4.1.3 水汽压差对气孔导度的限制41-42
  • 4.1.4 积温对气孔导度的限制42
  • 4.2 环境胁迫函数的变化42-46
  • 4.2.1 限制函数F_(PAR)、f_(temp)、f_(VPD)的变化42-44
  • 4.2.2 限制函数f_(phen)、f_(O3)的变化44-46
  • 4.3 气孔吸收通量的模拟46-48
  • 4.3.1 气孔累积吸收日通量的变化46-48
  • 4.3.2 气孔累积吸收通量的变化48
  • 4.4 气孔导度的模拟与验证48-49
  • 4.5 讨论与小结49-53
  • 4.5.1 讨论49-51
  • 4.5.2 小结51-53
  • 第五章 基于气孔导度模型下江苏省冬小麦和大豆气孔O_3吸收通量的时空分布53-62
  • 5.1 江苏省区域概况53-54
  • 5.2 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54-57
  • 5.2.1 温度54-55
  • 5.2.2 湿度55-56
  • 5.2.3 水汽压差56-57
  • 5.3 O_3浓度的时空分布57-58
  • 5.4 气孔导度的时空分布58-60
  • 5.5 O_3吸收通量的时空分布60-6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2-66
  • 6.1 主要研究结论62-65
  • 6.1.1 气室内气象因子的观测62
  • 6.1.2 O_3胁迫对冬小麦和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62-63
  • 6.1.3 O_3胁迫对冬小麦和大豆气孔导度的影响63
  • 6.1.4 O_3胁迫下冬小麦和大豆气孔导度模型的参数化63-64
  • 6.1.5 江苏省冬小麦和大豆气孔O_3吸收通量的时空分布64-65
  • 6.2 本研究创新点65
  • 6.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1
  • 致谢71-72
  • 作者简介72-73


本文编号:1038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38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