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除尘器作为一种高效的除尘设备,在其推广及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其失效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随着袋式除尘技术的新兴发展,生产制造企业也层出不穷,其生产出来的设备的性能也参差不齐,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设备也能将含尘气体处理达标,因为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很高,给设计人员的设计偏差范围很大,从而掩盖了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如何提高袋式除尘器设备的工作性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对除尘效率、能耗、成本、设计周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在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探讨了在产品数字化样机设计阶段,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及近似模型的方法,实现数字样机的性能评估及方案优化的过程,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和成果包括:1、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综合研究,在分析了目前有关除尘器的性能评价指标及评价现状,同时总结了除尘器在实际状况下进行性能评价所选用的评价指标的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根据课题的需求,构建了表征数字样机工作综合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的评价内容、计算方法和测取途径;2、构建袋式除尘器数字样机的性能的综合评价模型。在分析了现有机械产品的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并综合比较了常用的各种评价方法后,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运用灰色理论与模糊理论相结合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了袋式除尘器数字样机的性能的综合评价模型,实现袋式除尘器数字样机的综合评价。3、性能评价模型在除尘器数字样机上的应用实例。通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对不同进风方式的除尘器数字样机的工作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大量文献的结论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确定了不同样机的工作性能的等级。4、针对袋式除尘器数字样机的流场在仿真及优化过程中困难且费时的问题,本文运用响应面近似模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袋式除尘器数字样机多目标自动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袋式除尘器的性能及其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及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袋式除尘器数字样机综合的性能评价方法综述
2.1 数字样机技术在除尘器性能评价及其设计中的应用
2.2 袋式除尘器数字样机综合的性能评价的内容与过程
2.2.1 数字样机综合性能评价的内容
2.2.2 数字样机的工作性能评价过程
2.3 除尘器数字样机工作性能综合评价的内涵
2.3.1 除尘器工作性能评价指标的分级涵义
2.3.2 性能评价等级的分级涵义
2.4 现有的综合性能的评价方法
2.4.1 综合指数法
2.4.2 主成分分析法
2.4.3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2.4.4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2.4.5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5 灰色理论与模糊理论在综合性能评价过程中的适用性
2.5.1 灰色理论在数字样机性能评价中的适用性
2.5.2 模糊理论在数字样机性能评价中的适用性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袋式除尘器数字样机工作性能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工作综合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指标体系的含义
3.1.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3 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3.1.4 指标体系的层次框架
3.2 评价指标的解释及提取计算方法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3.1 主观赋权法
3.3.2 客观赋权法
3.3.3 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权重
3.3.4 组合赋权
3.4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不同进风方式的除尘器数字样机过滤综合性能评价实例
4.1 不同进风方式的除尘器数字样机流场数值模拟基本概况
4.1.1 物理模型
4.1.2 工况描述
4.1.3 边界条件设置
4.1.4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及结果
4.2 评价因素集及评语集的建立
4.3 建立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4.4 确定灰色模糊权重值
4.4.1 主观赋权法确定权重
4.4.2 客观赋权法确定权重
4.4.3 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权重
4.4.4 组合赋权
4.5 确定模糊评判矩阵
4.5.1 建立灰色评价灰类
4.5.2 建立灰色评价向量
4.5.3 模糊判断矩阵的确定
4.6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
4.7 综合性能评价结果比较
4.8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响应面近似技术在除尘器数字样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5.1 响应面法的基本原理
5.2 响应面近似模型的构建方法和优化流程
5.2.1 响应面近似模型的数学描述
5.2.2 近似替代模型的误差检验
5.2.3 近似模型优化过程
5.3 可重构袋式除尘器数字样机设计方案优化
5.3.1 试验设计
5.3.2 构建响应面近似模型
5.3.3 优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涛;徐惊雷;于洋;范志鹏;莫建伟;;基于DOE优化湍流模型的SERN分离点预测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J];推进技术;2014年03期
2 李坦;靳世平;黄素逸;刘伟;;流场速度分布均匀性评价指标比较与应用研究[J];热力发电;2013年11期
3 黄鹏;左曙光;段向雷;胡竞;李程yN;;转矩波动作用下弹簧减振器系统性能参数的多岛遗传算法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3年17期
4 王广彦;任旭;李经中;胡起伟;;基于正交试验的元模型输入参数筛选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3年03期
5 谭志洪;朱亮;刘丽冰;王作杰;;除尘器电改袋数值模拟的应用[J];水泥;2012年04期
6 尹郁琦;谷正气;杨易;容江磊;;基于近似模型的汽车除霜出风口参数优化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7 朱春生;张琦;冉红亮;焦玉民;;工程装备测试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09期
8 高艳;于飞;;一种用于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改进方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陶红歌;陈焕新;谢军龙;舒朝晖;胡云鹏;鲁红亮;;基于面积加权平均速度和质量加权平均速度的流体流动均匀性指标探讨[J];化工学报;2010年S2期
10 张广朋;袁竹林;;袋式除尘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成有;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荣山;轿车底盘平台开发中多目标优化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吴彦骏;多工位高速锻造工艺智能集成优化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傅云;复杂产品数字样机多性能耦合分析与仿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5 党小庆;大型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气流分布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伟鹏;基于多级代理模型的新型细纱机优化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朱亮;基于CFD的除尘器电改袋工程设计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叶青;袋式除尘器过滤清灰过程流场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吴仙丹;基于双灰色模糊模型的海铁联运网络风险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陈红超;袋式除尘器除尘空间气流组织和浓度场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辛龙胜;袋式除尘器喷吹清灰系统及气流流场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以飞;大型袋式除尘器流场的模拟分析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0年
8 彭丽;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梁艳迁;基于试验设计和三维数值模拟的多工位锻造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肖春;脉冲袋式除尘器本体钢结构设计方法及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134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4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