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水环境现状调研及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齐河县水环境现状调研及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法 齐河县 水环境调研 农村生活污水 填料基质
【摘要】: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随之加重,其中水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但是,我国的污水治理工作多倾向于城市地区,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少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治理设施,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大量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及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排入致使河流、湖泊等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甚至威胁到村民的饮用水水质安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整治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和保障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刻不容缓。本论文依托于国家“十二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徒骇河、马颊河流域水体污染防治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的第七子课题,因此选定徒骇河、马颊河流域代表县—齐河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该县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已成为齐河县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齐河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集中在夏秋季节的早上和晚上,其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氨氮。为改善齐河县水环境现状,本论文对比研究了几种常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并确定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法作为研究重点。但传统的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法易出现土壤堵塞、脱氮效率低等问题,故本论文针对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法的改良展开一系列试验研究。首先,本论文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研究了沸石、活性炭、粘土陶粒三种填料单一装填及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装填时,系统对COD和NH_4~+-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填料基质的组合和装填方式会影响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系统的净化效果。其中,三种填料混合装填的处理效果明显高于单一滤料装填的处理效果,而对于填料混合装填方式,完全混合装填方式的处理效果优于分层装填方式。另外,沸石、活性炭、粘土陶粒体积比为8:3:2的装填方式处理效果优于体积比为5:4:3的装填方式。因此,综合考虑COD和NH_4~+-N两项指标的去除效果,4个系统的处理效果优劣顺序为系统4系统3系统2系统1,即完全混合装填方式,且沸石、活性炭和粘土陶粒体积比为8:3:2的模拟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最好。其次,本论文对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和曝气两项参数的改变可以提高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系统的去除效果。一方面,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随着水力负荷的提高略有提高,且水力负荷的改变对NH_4~+-N的影响相对明显。对比0.1m3/(m2×d),0.2m3/(m2×d),0.3m3/(m2×d)三个水力负荷条件,系统对COD及NH_4~+-N的最高去除率均出现在水力负荷为0.2m3/(m2×d)的条件下,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进水水力负荷宜采用0.2m3/(m2×d)。另一方面,曝气装置的增设对于系统的去除效果尤其是脱氮效果有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加曝气装置后,系统的COD及NH_4~+-N平均出水浓度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最后,本论文考察了结构改良和运行参数优化后的系统对污染负荷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系统对低、中浓度的COD和NH_4~+-N的去除效果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进水COD浓度高于400mg/L,NH_4~+-N进水浓度高于50mg/L时,系统的出水浓度略有提高。根据《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及实际取样监测数据,齐河县大部分村庄生活污水COD及NH_4~+-N浓度处于低浓度或中浓度范围,而对于高浓度农村生活污水,可以考虑进行预处理后再经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系统处理。
【关键词】: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法 齐河县 水环境调研 农村生活污水 填料基质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9.3;X143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第1章 绪论14-19
- 1.1 研究背景14-15
- 1.1.1 引言14
- 1.1.2 我国农村水环境现状14-15
- 1.1.3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15
-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15-19
- 1.2.1 课题来源15-16
- 1.2.2 研究目的16
- 1.2.3 课题研究方案16-17
- 1.2.4 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齐河县农村水环境现状调研19-29
- 2.1 齐河县概况19-20
- 2.1.1 齐河县自然环境概况19
- 2.1.2 齐河县社会环境概况19-20
- 2.1.3 齐河县水文概况20
- 2.2 齐河县典型村庄环境现状调查20-26
- 2.2.1 典型村庄环境质量状况21-22
- 2.2.2 典型村庄主要环境问题22-23
- 2.2.3 地表水环境污染的成因调查23-24
- 2.2.4 村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态度24-25
- 2.2.5 村民对当地水环境治理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25
- 2.2.6 齐河县部分村庄水质监测情况25-26
- 2.3 齐河县水污染问题的成因分析26-27
- 2.4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齐河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29-37
- 3.1 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简介29-31
- 3.1.1 高效藻类塘系统29
- 3.1.2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29-30
- 3.1.3 净化槽系统30
- 3.1.4 土地处理工艺30-31
- 3.2 毛细管润湿式污水自然净化法的起源31-32
- 3.3 毛细管润湿式污水自然净化法的污染物去除机理32-34
- 3.3.1 有机物去除机理32
- 3.3.2 氨氮去除机理32-33
- 3.3.3 总磷去除机理33
- 3.3.4 悬浮物去除机理33-34
- 3.4 毛细管润湿式污水自然净化法的特点34
- 3.5 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法的关键问题34-37
- 3.5.1 土壤堵塞34-35
- 3.5.2 水力负荷35
- 3.5.3 冬季低温35-36
- 3.5.4 基质选配36-37
- 第4章 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法试验研究37-59
- 4.1 试验材料及试验条件37-39
- 4.1.1 供试土壤37
- 4.1.2 供试污水37
- 4.1.3 供试滤料37-38
- 4.1.4 分析测试方法及试验仪器38
- 4.1.5 试验装置38-39
- 4.2 不同滤料组合装填方式对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系统的影响39-48
- 4.2.1 单一滤料装填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39-43
- 4.2.2 混合滤料装填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43-48
- 4.3 运行参数的改变对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系统的影响48-54
- 4.3.1 水力负荷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48-51
- 4.3.2 曝气装置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51-54
- 4.4 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法对污染负荷的适应性研究54-57
- 4.5 本章小结57-59
- 第5章 土壤毛细管污水自然净化法的效益分析59-61
- 5.1 经济效益59
- 5.2 社会效益59
- 5.3 环境效益59-61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61-64
- 6.1 结论61-62
-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62-64
- 参考文献64-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9-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锋;;苏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研究[J];科技资讯;2009年34期
2 金成舟;方炳南;杨翘强;;义乌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科技风;2011年10期
3 侯怀恩;王子强;赵风兰;;农村生活污水适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6期
4 李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模式探讨[J];科技风;2013年11期
5 黄振;吴凤齐;;农村生活污水分析及治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1期
6 闫茂群;龙焙;熊冰清;卢静静;郑希;李庆新;余训民;;高岭土同步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机理及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4期
7 吴洪源;;南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回用工程[J];广东科技;2011年14期
8 程云;张明明;;苏北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4年07期
9 钱勇;;苏中里下河农村生活污水适宜处理方式初探[J];科技资讯;2011年12期
10 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荆肇乾;;农村生活污水(太湖流域)水质水量调查研究[J];河南科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漫漫;;上海郊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研究——以闵行区浦江镇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马伟辉;陈洪斌;屈计宁;;农村生活污水的半集中式处理与资源化[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付永胜;陈俊敏;范兴建;;沱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源调查[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军;王淑燕;郑飞;翟帆;;关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5 ;健全管理制度、研发实用技术是尽快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防治问题的当务之急[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6 郭耀广;娄晓yN;肖冬雪;徐蕾;翟平;袁瑞霞;刘仁兰;王兆慧;柳建设;;上海市松江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系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7 董海京;戴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8 周莉;张兴文;李文霞;王栋;;长海县海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调查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9 张迎颖;丁为民;;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湿地因子净化能力研究[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王学师;薛晓光;岳千亮;薛鹏;;运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霆;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记者 徐双燕;强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N];衢州日报;2014年
3 记者 汪锡平;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第三次例会召开[N];湖州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陈建生 通讯员 丁金伟 徐奇平 钟凌鸣;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小梅样板”[N];丽水日报;2014年
5 嘉兴市治水办;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N];嘉兴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蓝东海;农村治污 观念先行[N];丽水日报;2014年
7 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方敏 实习生 徐玮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展顺利[N];宁波日报;2014年
8 记者 郑元丹 通讯员 王益芬 康明军;定海加快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N];舟山日报;2014年
9 记者 陈栋;菱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忙不停[N];湖州日报;2014年
10 记者 阎友华 通讯员 甘望铭;武汉着力整治农村生活污水[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冰;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强化效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松;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及其径流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马方曙;模拟光伏曝气S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霞;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施畅;UAF+SSFW生物与生态耦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翔宇;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典型处理工艺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袁忠顺;农村生活污水A/O-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湿地植物的筛选[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陈桂顶;水培蔬菜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尾水中氮磷去除及资源化利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王丽媛;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技术研究与示范[D];东南大学;2015年
7 张佳杰;农村生活污水氮磷资源化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石卉琳;临安市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9 钟永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刘晓慧;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特征与排放规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47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4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