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同江地下水水源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8:35

  本文关键词:同江地下水水源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水水源地 环境污染风险 指标体系 保护措施


【摘要】: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城市需水量增加,我国地下水水源地数量也日益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逐渐增大。水源地的地下水大量开采不仅会导致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生态问题,甚至危及人类生活的健康。由于地下水环境一旦遭受污染便难以治理,故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该能反映区域内的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因素),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区域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进行评价,从而根据评价结果达到为地下水水源地的风险防范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的目的。本次研究范围确定为同江地下水水源地所在区域35平方公里,基于地下水在地层中的转移运动规律、地下水的污染机理、环境污染风险等基础理论,结合同江水文地质结构特征以及同江水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等实际情况,建立了同江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区域污染源、地下水水源地开采影响、水源地地下水防污性能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通过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根据相关标准、技术导则、经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数据等给出各指标因素的评价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有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在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进行逐层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值后,最后借鉴相关风险性研究将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所得评价等级即为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利用该体系对同江地下水水源地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确定同江地下水水源地最后得分为70.5512,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等级为“中”,根据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污染风险管理措施。本次研究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并为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的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的识别和防控提供了新的指标体系方法,对于不同区域的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水源地 环境污染风险 指标体系 保护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3
  • 1.1 课题背景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7-8
  • 1.2.2 国内研究现状8-9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9-10
  • 1.3.1 研究内容9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3.3 技术路线10
  • 1.4 论文的基础理论研究10-13
  • 1.4.1 地下水污染风险10-11
  • 1.4.2 地下水脆弱性11
  • 1.4.3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影响11-12
  • 1.4.4 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12-13
  • 2 研究区概况13-20
  • 2.1 同江市概况13-14
  • 2.1.1 地理位置13
  • 2.1.2 地形地貌13
  • 2.1.3 水源地基本概况13-14
  • 2.2 研究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4-19
  • 2.2.1 水文特征14-15
  • 2.2.2 地质构造15
  • 2.2.3 地层特征15-16
  • 2.2.4 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16-18
  • 2.2.5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8
  • 2.2.6 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18-19
  • 2.3 研究范围19
  • 2.4 本章小结19-20
  • 3 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0-35
  • 3.1 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0-21
  • 3.1.1 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指标体系建立遵循以下原则20
  • 3.1.2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造步骤20-21
  • 3.2 评价指标筛选21-25
  • 3.3 评价指标分级25-28
  • 3.4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28-32
  • 3.4.1 层次分析法原理28-30
  • 3.4.2 权重赋值30-32
  • 3.5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32-33
  • 3.6 评价等级的确定33-34
  • 3.7 本章小结34-35
  • 4 同江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及管理措施35-48
  • 4.1 同江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35-45
  • 4.1.1 地下水水源地污染现状评价35-36
  • 4.1.2 地下水水源地污染源分析评价36-37
  • 4.1.3 水源地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37-44
  • 4.1.4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44
  • 4.1.5 评价结果分析44-45
  • 4.2 同江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管理措施45-47
  • 4.2.1 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45-46
  • 4.2.2 污染源管理措施46-47
  • 4.2.3 改善生态环境47
  • 4.2.4 合理设置水源地开采水量47
  • 4.2.5 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管理措施47
  • 4.3 本章小结47-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澎;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J];山西焦煤科技;2003年S1期

2 贾淑霞;;武汉市武钢地下水水源地非完整河边界在有限单元法计算中的处理方法[J];湖北地矿;2003年01期

3 刘长生;;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地下水水源地动态预测模型[J];勘察科学技术;2010年01期

4 毛建国;宋仁亮;;浅谈地下水水源地可采量估算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3期

5 王开章,孔凡亮;地下水水源地污染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红旗;周庆涛;王帅;陈美阳;;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在地下水水源地污染调查优化布点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6期

7 李景忠,赵绿珠;城市地下水水源地水质预测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6期

8 张中祥;张海林;罗斐;;DRASTIC模型在地下水水源地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11年08期

9 《新中国五十年》地质勘查编写组;地质勘查的光辉50年[J];资源·产业;1999年07期

10 左锐;韦宝玺;王金生;滕彦国;杨岩飞;戴宁;;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地下水水源地污染源识别[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伟;徐映雪;羊艳;;青岛市大沽河地下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鸿斌;;发展我区地下水水源地建设的意见[A];新疆水利学会获奖论文集(1989-1998)[C];1999年

3 王开章;孔繁亮;李晓;;地下水水源地脆弱性及安全评价体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任燕萍;我市地下水水源地水质持续良好[N];包头日报;2014年

2 记者  杨镇 通讯员  秦幸福 李志民;我省开展主要城市地下水水源地地质环境调查[N];济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谭勇 通讯员 周强;我省沿黄地区发现10个后备地下水水源地[N];河南日报;2012年

4 实习记者 张琰 通讯员 韦鑫;喀什发现两处大型地下水水源地靶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5 王石川;兰州水污染背后的管理短板[N];人民日报;2014年

6 李继军;天津惊现超高产地下水源[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代美龄;关中盆地典型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李月;同江地下水水源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3 方华山;银川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D];长安大学;2009年

4 陈柳益;傍河地下水水源地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黄丽丽;磐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孙雪娇;地下水水源地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56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56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