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doc
本文关键词:卓越计划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sbuufeh058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卓越计划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卓越计划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各高校各专业的教育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课程实验体系和实践内容两方面的改革,讨论了改革对学生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了教学目的。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培养模式;实践性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34-0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环境工程专业是源于市政卫生工程、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学工程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矛盾的不断升级,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的新兴边缘交叉型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卓越计划实施,环境工程专业目前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迫在眉睫。一、卓越计划1.卓越计划简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基本原则是“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养类型上各有侧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实施领域: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要特别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2.“卓越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强化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在“卓越计划”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培养工程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1]。环境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而实践环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其中,生产实习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较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就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来说,主要包括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二、环境工程实践性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1.当前实验教学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目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大多都围绕理论课程教学,有哪些理论课就开哪些实验,过于分散。如现有的环境监测实验多为单个指标监测,监测与评价脱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侧重掌握处理方法,处理与监测脱节。势必造成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缺失。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要求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战技能,促进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当前的实验课程中,实验课时较少,且教学模式多为验证性实验。创新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受到教学模式和条件限制,较少或没有开设。因此学生被限定在操作规程里,成为牵线木偶,久之失去了对实验的兴趣和创新热情,实验只动手不动脑,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屡有发生[2]。近年来,随着投入资金的不断加大,各种大型仪器应用到实验过程中,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实验教学内容未能紧跟环学科发展的步伐。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为验证性、单因素实验,较少考虑多因素设计、多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以及学校教学特色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且与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严重脱节,极不利于本专业的理论学习、工程技术知识传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2.当前社会实践教学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社会实践部分,一般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部分。对于认识实习一般是一个专业的同学一起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地方进行参观学习,了解现阶段水厂所用的处理工艺以及整个工艺的流程与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由于去参观的人比较多,当工作人员讲解每个流程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时候,只有旁边的几个人能够听到,其他的同学就只能自己看看就走了,并没有达到这个实习的目的。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专业基本知识、巩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4]。但是,学生去校外工厂实习时,需要尽可能多发现、了解、掌握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和处理,并进行现场操作;而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时要确保设备安全、稳定正常运行,不可能人为制造故障进行演练,即便偶尔出现问题,也不可能允许学生现场操作和顶岗实习。 3.改革措施。①对于理论课程的实验环节,应该编写有特色的实验讲义,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完成实验的初步设计,弄清实验的原理,为什么应该这么做,使学生自己动脑,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实验操作方面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对待,建立相互帮助小组,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用规范的操作完成每一个实验,进而达到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目的。在做实验的时候,如果学生太多则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确保每组学生都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解,看到老师的操作,并且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实验之后及时完成实验总结,巩固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实验印象。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卓越计划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9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9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