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间歇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摘要】:相比于传统的二级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系统由于其具有较低的投资与运行费用,方便维护管理,良好的生态景观,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拥有较好的氮磷去除效果等优点,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受传统人工湿地自身构造的限制,使得湿地的净化效果易受到溶解氧、气温、湿地植物、污染负荷和水力负荷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正成为都限制人工湿地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间歇曝气垂直流人工湿地为基础,研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水流方式、曝气方式、曝气量、回流比、湿地植物、进水水质等因素对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运行参数,为以后的人工湿地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考察上行流和下行流在HRT为1~5d时间歇曝气湿地系统对普通生活污水的净化性能研究表明,最佳HRT为4d,且上行流对污染物的去除要优于下行流;其中COD、TP和NH3-N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TN的去除率则为先增加后降低,并在HRT为4d时达到最高,而NO3-N则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累积的现象。相较于水力停留时间为1d时,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d时两组湿地系统对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能分别提高约21、23、30和46个百分点。(2)通过改变曝气位置研究发现,湿地系统中间曝气的净化效果要优于中、后部同时曝气。与双反应器曝气相比,单反应器曝气条件下两组湿地系统对COD、TP和NH3-N的去除率提升不明显,但单反应器曝气能有效的降低湿地系统出水中NO3-N的浓度,TN的去除率能提高约(4~5)个百分点。(3)研究了曝气时气水比为0.25:1、0.5:1、1:1、2:1、4:1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发现气水比为4:1时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最优;与气水比为0.25:1相比,在气水比为4:1时湿地系统对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约5、3、40和42个百分点。(4)通过对出水回流能明显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最佳回流比为1.5;在回流比为1.5时,对COD、TN和NH3-N的去除效果最佳;在回流比为1时,对TP的去除效果最佳;相较于不回流,回流对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最大能分别提高约7、5、18、18个百分点。(5)间歇曝气湿地系统在处理低浓度污水时,最佳曝气时的气水比为1:1。湿地系统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随着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加,而对于TP和TN的去除率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气水比为1:1时达到最高;湿地系统出水中NO3-N的浓度则随着曝气量的增加而升高。(6)在处理普通生活污水时,风车草和黄花鸢尾对湿地系统的净化性能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黄花鸢尾对湿地的净化效果要优于风车草组;处理普通生活污水时,黄花鸢尾组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较风车草组提高了约(1~4)个百分点;处理低浓度污水时,黄花鸢尾组湿地系统对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较风车草组分别提高了约3、10、2、3个百分点。
【关键词】:间歇曝气 垂直潜流 净化效果 人工湿地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1 绪论10-20
- 1.1 课题背景10
- 1.2 人工湿地概述10-18
- 1.2.1 人工湿地的定义10-11
- 1.2.2 人工湿地的分类11-12
- 1.2.3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机理12-16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8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18-20
- 1.3.1 研究目的18
- 1.3.2 研究内容18-20
- 2 实验条件及方法20-26
- 2.1 人工湿地系统试验装置20-22
- 2.2 进水水质22-23
- 2.3 物化指标及检测方法23
- 2.4 试验进度安排23-24
- 2.5 数据分析24-26
- 3 间歇曝气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26-52
- 3.1 上行流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26-32
- 3.1.1 对COD的去除效果27
- 3.1.2 对TP的去除效果27-28
- 3.1.3 对TN的去除效果28-29
- 3.1.4 对NH_3-N的去除效果29-30
- 3.1.5 对NO_3-N的去除效果30-31
- 3.1.6 小结31-32
- 3.2 下行流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32-38
- 3.2.1 对COD的去除效果32-33
- 3.2.2 对TP的去除效果33-34
- 3.2.3 对TN的去除效果34-35
- 3.2.4 对NH_3-N的去除效果35-36
- 3.2.5 对NO_3-N的去除效果36-37
- 3.2.6 小结37-38
- 3.3 不同水流流态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38-39
- 3.4 曝气位置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39-41
- 3.5 不同气水比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41-47
- 3.5.1 对COD的去除效果42-43
- 3.5.2 对TP的去除效果43
- 3.5.3 对TN的去除效果43-44
- 3.5.4 对NH_3-N的去除效果44-45
- 3.5.5 对NO_3-N的去除效果45-46
- 3.5.6 小结46-47
- 3.6 典型工况下各单元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47-49
- 3.7 本章小结49-52
- 4 其他工况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52-72
- 4.1 不同回流比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52-57
- 4.1.1 对COD的去除效果52-53
- 4.1.2 对TP的去除效果53-54
- 4.1.3 对TN的去除效果54-55
- 4.1.4 对NH_3-N的去除效果55-56
- 4.1.5 小结56-57
- 4.2 间歇曝气对低浓度污水处理性能研究57-63
- 4.2.1 对COD的去除效果58
- 4.2.2 对TP的去除效果58-59
- 4.2.3 对TN的去除效果59-60
- 4.2.4 对NH_3-N的去除效果60-61
- 4.2.5 对NO_3-N的去除效果61-62
- 4.2.6 小结62-63
- 4.3 温度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63-64
- 4.4 不同植物对湿地净化性能影响分析64-70
- 4.5 本章小结70-72
- 5 结论及展望72-76
- 5.1 结论72-73
- 5.2 展望73-76
- 致谢76-78
- 参考文献78-84
- 附录84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84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天寅,蒋柱武,赵建夫,夏四清;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喻文熙,高廷耀;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7年04期
3 黄天寅,孙更民;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发展展望[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胡晓东;郑秋辉;徐森;;间歇曝气法处理青霉素废水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5 张雯;邓风;徐华;;间歇曝气和连续曝气对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3年11期
6 罗固源,刘智刚;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总磷去除的实验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7 胡晓东,张刚;两级间歇曝气法处理农药废水工艺的应用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王文标,罗固源,刘鸿霞;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中沉淀期间进水的效应[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9 金春姬,杨海,高京淑,金秀生;间歇曝气脱氮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6期
10 周健,罗固源,刘国涛,吉方英;间歇曝气反应器的运行工况试验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方英;罗固源;周健;刘国涛;;间歇曝气系统脱氮反应速度研究[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礼祥;城市污水处理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工艺研究与能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陆谢娟;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兴;间歇曝气一体化悬浮填料床—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2 赵亚鹏;自控间歇进水双区串联曝气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董宝刚;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养猪沼液的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梅龙跃;间歇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亓鹏玉;间歇曝气人工水平潜流湿地脱氮除磷效果及氧化亚氮释放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凤祥;间歇曝气工艺的生产性运行与调控管理[D];重庆大学;2006年
7 邓长慧;一体化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8 朱建军;完全混合式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的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程志鹏;缺氧滤池—连续流间歇曝气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岳波;中试氧化沟间歇曝气脱氮规律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0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