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典型固体废弃物衍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27 05:15

  本文关键词:典型固体废弃物衍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典型固体废弃物 资源化 碳基吸附剂 重金属离子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废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处理不彻底和二次污染等问题,很难多方位满足当代发展的要求。如何以经济、有效、环保的方式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碳基吸附剂因吸附速率快,原料廉价易得,易再生且吸附性能良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典型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碳基吸附剂,并应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的脱除,既解决了典型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又解决了重金属废水污染问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典型固体废弃物:木屑、腈纶布、轮胎粉、稻壳为原料,利用KOH与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碳基吸附剂,研究了它们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Cu2+、Pb2+和Zn2+的吸附行为。运用FT-IR,比表面积测定仪、Boehm滴定、扫描电镜SEM、光电子能谱EDS、XPS等方法对碳基吸附剂进行表征;研究了溶液pH、温度、时间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研究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用三种方法对碳基吸附剂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前后碳基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Cu2+、Pb2+和Zn2+吸附容量的变化;考察了碳基吸附剂的循环吸附能力;研究了多组分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行为,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由Cu2+、Pb2+和Zn2+的吸附行为可知:吸附容量随pH值升高而增大;吸附为放热过程;吸附速率很快,4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AC1-AC8对Cu2+、Pb2+和Zn2+的吸附较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由D-R模型分析可知,AC1-AC8对Cu2+、Pb2+和Zn2+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兼有物理吸附。经HN03改性后的碳基吸附剂吸附容量均大于未改性之前的吸附容量,说明改性使碳基吸附剂表面官能团增加,更多活性中心暴露在吸附剂表面;用0.1mol/LHCl溶液可以解吸吸附饱和的碳基吸附剂;吸附前后溶液pH发生变化,说明在吸附过程中发生了重金属离子与碳基吸附剂表面官能团(羟基、羧基)的离子交换反应;根据吸附前后XPS谱图峰面积的不同,认为羧基与重金属离子Pb2+、Zn2+之间存在离子交换作用;碳基吸附剂AC1-AC8对重金属离子Cu2+、Pb2+和Zn2+的吸附以化学离子交换吸附为主,兼有物理吸附。最后,本文深入研究了碳基吸附剂AC1、AC2、AC3和AC8对双组分重金属离子溶液的竞争吸附效应。对双组份Cu2+/Pb2+(Cu2+为共存离子,下同)和Zn2+/Pb2+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Cu2+或Zn2+共存对Pb2+的吸附,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同时存在,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有很大关系;双组份Pb2+/Cu2+、Pb2+/Zn2+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Pb2+对Cu2+和Zn2+离子的吸附表现为抑制作用。
【关键词】:典型固体废弃物 资源化 碳基吸附剂 重金属离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5;TQ424;X7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主要符号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 1.2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12-15
  • 1.2.1 化学法12-13
  • 1.2.2 生物法13-14
  • 1.2.3 物理化学法14-15
  • 1.3 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现状与趋势15
  • 1.4 碳基吸附剂的研究进展15-17
  • 1.4.1 碳基吸附剂的制备方法16
  • 1.4.2 碳基吸附剂的改性方法16-17
  • 1.5 碳基吸附剂的应用现状17-18
  • 1.5.1 碳基吸附剂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7
  • 1.5.2 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17-18
  • 1.6 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0-30
  • 2.1 实验设备和试剂20-21
  •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20
  • 2.1.2 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20-21
  • 2.2 实验方法21-24
  • 2.2.1 原料预处理21
  • 2.2.2 碳基吸附剂的制备方法21-22
  • 2.2.3 碳基吸附剂的制备装置22
  • 2.2.4 静态吸附实验22-24
  • 2.2.5 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24
  • 2.3 表征分析方法24-26
  • 2.3.1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24-25
  • 2.3.2 扫描电镜(SEM)分析25
  • 2.3.3 热重(TG-DTG)分析25
  • 2.3.4 红外光谱(FT-IR)分析25
  • 2.3.5 能谱分析25
  • 2.3.6 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测定25
  • 2.3.7 Boehm滴定法25-26
  • 2.4 吸附计算模型26-29
  • 2.4.1 吸附热力学模型26
  • 2.4.2 吸附等温线模型26-28
  • 2.4.3 吸附动力学模型28-29
  • 2.5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吸附剂制备及其对单一组分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研究30-58
  • 3.1 原料的性质30-31
  • 3.1.1 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30
  • 3.1.2 TG-DTG分析30-31
  • 3.2 KOH与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碳基吸附剂31-32
  • 3.2.1 原料的预处理31
  • 3.2.2 碳基吸附剂的制备31-32
  • 3.3 碳基吸附剂对铜、铅、锌离子的吸附行为32-56
  • 3.3.1 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32-38
  • 3.3.2 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38-40
  • 3.3.3 吸附动力学40-44
  • 3.3.4 溶液pH值对吸附容量的影响44-46
  • 3.3.5 吸附等温式46-53
  • 3.3.6 吸附剂用量对去除率的影响53-54
  • 3.3.7 吸附前后溶液体系pH值的变化54-55
  • 3.3.8 解吸与循环吸附实验55-56
  • 3.4 本章小结56-58
  • 第四章 吸附剂的改性及其吸附行为研究58-64
  • 4.1 吸附剂的改性方法58-59
  • 4.1.1 表面氧化改性58
  • 4.1.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58
  • 4.1.3 氯化盐改性58-59
  • 4.2 改性前后吸附容量的变化59-61
  • 4.2.1 HNO_3表面氧化改性前后吸附容量的变化59
  • 4.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前后吸附容量的变化59-60
  • 4.2.3 氯化盐浸渍改性前后吸附容量的变化60-61
  • 4.3 改性吸附剂的解吸与循环吸附实验61-63
  • 4.3.1 HNO_3表面氧化改性吸附剂的解吸与循环吸附实验61-62
  • 4.3.2 SDS表面活性剂改性吸附剂的解吸与循环吸附实验62
  • 4.3.3 氯化盐改性吸附剂的解吸与循环吸附实验62-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第五章 吸附剂的表征及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研究64-76
  • 5.1 红外光谱FT-IR64-65
  • 5.2 Boehm滴定65-66
  • 5.2.1 吸附前Boehm滴定65-66
  • 5.2.2 吸附后Boehm滴定66
  • 5.3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66-67
  • 5.4 SEM与EDS67-71
  • 5.5 电子能谱XPS71-72
  • 5.6 吸附机理分析72-73
  • 5.7 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的吸附机理探讨73-74
  • 5.8 本章小结74-76
  • 第六章 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的研究76-90
  • 6.1 两种重金属离子共存76-83
  • 6.1.1 二元系溶液中不同浓度Cu~(2+)或Zn~(2+)对Pb~(2+)吸附容量的影响76-77
  • 6.1.2 二元系溶液中不同浓度Pb~(2+)对Cu~(2+)吸附容量的影响77-78
  • 6.1.3 二元系溶液中不同浓度Pb~(2+)对Zn~(2+)吸附容量的影响78
  • 6.1.4 双组份共存吸附等温线78-83
  • 6.2 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共存83-88
  • 6.2.1 多组分溶液中不同浓度Pb~(2+)和Zn~(2+)对Cu~(2+)吸附容量的影响83-84
  • 6.2.2 多组分溶液中不同浓度Cu~(2+)和Zn~(2+)对Pb~(2+)吸附容量的影响84-85
  • 6.2.3 多组分溶液中不同浓度Pb~(2+)和Cu~(2+)对Zn~(2+)吸附容量的影响85
  • 6.2.4 多组分溶液中不同浓度共存离子对目标离子吸附等温线的影响85-88
  • 6.3 本章小结88-90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90-92
  • 7.1 全文总结90
  • 7.2 展望90-92
  • 参考文献92-9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99-100
  • 致谢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绍元;马素英;杨华锋;;北京地区3种污灌土壤镉最大吸附容量的推求[J];生态毒理学报;2006年04期

2 郑顺安;陈春;李晓华;徐志宇;沈跃;郑向群;;我国22种典型土壤对汞的吸附容量及影响因子研究[J];土壤通报;2013年06期

3 孙文豪,赵世范,乔汝勋;水合氧化锆的研制[J];核动力工程;1990年04期

4 黄流雅;胡娟;张巍;杨植东;林匡飞;应维琪;;颗粒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三氯乙烯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09期

5 余广彬;刘义;俞慎;李桂林;;京杭大运河苏南城市段表层沉积物铜、锌吸附特征及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6 刘阳;周生娣;;利用工业废料制备除氟剂[J];陶瓷学报;2012年02期

7 王西新,侯坤章;粉煤灰的活化及应用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2年05期

8 韩玉洁,陈平,,王亚筠,刘向阳,组晓霞;回收镀金漂洗水中金的研究[J];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9 陈灿;王建龙;;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容量与离子性质之间的关系[J];环境科学;2007年08期

10 唐为萱,许文平,徐建平;分子筛吸附工业二氧化碳的规律及再生条件探讨[J];深冷技术;198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萍;苏现波;曾荣树;;煤体性质对煤吸附容量的控制作用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朱艳青;刘秉涛;李新宝;王海荣;杨光瑞;;MgO包覆纳米CaO基CO_2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循环吸附容量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之琳;氨基功能化MCM-41材料制备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方继敏;铁(氢)氧化物的制备、负载及对HIOCs类污染物的吸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洁;纳米管基CO_2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丹丹;PEI-介孔硅复合CO_2吸附材料改性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陈苹;载铁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对水中砷(Ⅴ)的吸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翔;吸附强化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宋娜;HBr改性飞灰对元素汞吸附特性与机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朝鲁蒙;多孔EDTA基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吴玉玲;二元复合污染物在吸附树脂上的竞争吸附行为[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7 陆云婷;高比表面积生物质导电炭吸附/脱附及放电降解甲苯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韩琪胜;磷灰石材料的合成及对铀(Ⅵ)性能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9 蔡士盼;典型固体废弃物衍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应用[D];东南大学;2016年

10 王莉莉;饮用水吸附—超滤法除氟机理及工艺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2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02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9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