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过氧化物酶调控卤代咔唑的生成初探
本文关键词:氯过氧化物酶调控卤代咔唑的生成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卤代咔唑 氯过氧化物酶 二VA英 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毒物质
【摘要】: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9H-carbazoles,PHCs)是一类与多氯二苯并呋喃结构相类似的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毒理实验初步研究表明,PHCs具有类二VA英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单种卤素取代的PHCs具有135个同系物。虽然20世纪80年代即首次在环境中发现PHCs,但直到本世纪这类化合物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20余种PHCs在河流湖泊沉积物和土壤中被陆续检出。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PHCs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目前相对较少。除少数PHCs有人为来源外,大多PHCs的环境来源尚不清楚。本文在全面综述PHCs环境分布、来源、生态毒理效应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探究了PHCs的可能环境来源。论文提出了环境中检测到的同时含氯和溴的PHCs的一种自然来源,即在过氧化氢、氯离子、溴离子共同参与条件下,氯过氧化物酶(chloroperoxidase,CPO)能够催化转化咔唑生成同时含氯和溴的PHCs。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过氧化氢、氯离子、溴离子共同参与,CPO可以催化氯离子和溴离子生成卤素活性反应物,进而卤化咔唑。环境中至今检测到20余种PHCs,本实验共检测到40种PHCs,含有-Cl、-Cl_2、-Cl_3、-Cl_4、-Br、-Br_2、-Br_3、-Br_4、-ClBr、-ClBr_2、-ClBr_3、-Cl_2Br、-Cl_3Br、-Cl_2Br_2取代的PHCs。通过比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GC-TOF MS)对40种PHCs的分离效果,选用GC×GC-TOF MS作为分析检测仪器。通过GC×GC-TOF MS分析,获取了40种PHCs的清晰MS谱图,为更多种类PHCs在环境介质的发现提供参选。此外,通过改变模拟实验中Br-、Cl-和CPO的浓度,分析了PHCs的生成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当咔唑:溴离子:氯离子=1:1:10000,咔唑浓度1μmol·L~(-1),CPO浓度0.001U·mL~(-1),H_2O_2浓度0.1mmol·L~(-1)时,产物有-Br、-Br_2、-Cl、-Cl_2、-ClBr取代的PHCs。其它反应条件不变,当CPO浓度改为0.1U·m L~(-1)时,反应速率加快,检测到的产物为-Cl_2、-Cl_3、-Cl_4、-ClBr、-Cl_2Br、-Cl_3Br取代的PHCs。当改变Br-/Cl-浓度比,咔唑:溴离子:氯离子=1:5:100000,咔唑浓度1μmol·L~(-1),CPO浓度0.1U·m L~(-1),H_2O_2浓度0.1mmol·L~(-1)时,产物为-Br_2、-Br_3、-Br_4、-Cl_2、-Cl_3、-Cl_4、-ClBr、-ClBr_2、-ClBr_3、-Cl_2Br_2、-Cl_2Br、-Cl_3Br取代的PHCs。从实验结果可知:咔唑到PHCs的转化路径是先生成低卤代的PHCs,进而被卤化为高卤代的PHCs。Br-和Cl-同时存在时,咔唑优先发生溴代反应。3-,3,6-,1,3,6-和1,3,6,8-是一、二、三、四位纯卤代的PHCs异构体中最稳定取代结构。Br-相对咔唑浓度的高低以及Br-/Cl-浓度比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成的PHCs的种类。本研究为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不同种类PHCs的源解析提供科学参考,并为今后PHCs其它自然源的探究以及定性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1.5;X5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梓湛;管细霞;郑祖彪;邹新琢;;脂肪酮和β-酮酯类化合物与二卤海因的α-卤代反应[J];世界农药;2010年01期
2 姜玉梅 ,王毓蓉;若干金属盐在芳香族卤代反应中的作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0年01期
3 王植材,郑其煌,高碧,范世彦;单萜型化合物的烯丙位氧化和卤代反应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4 X.L.Armesto ,M.Canle L. ,M.V.Garcia ,杨进;N—卤代化合物的水化学(译文)[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1年02期
5 刘玮炜;关于苯环上的卤代反应[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6 郑宾国,李雪辉,耿卫国,张磊,王乐夫;有机卤代反应中高效卤化试剂的应用及发展[J];天然气化工;2005年02期
7 PedroJ.Campos,谭成权,MiguelA.Rodriguez,ElenaA■ón;由3-氨基-2-卤代-2-烯亚胺制备3-卤代喹啉[J];大连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8 林华;烷烃高温卤代时的活性与选择性[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9 赵生敏;桑明;张文官;张兰;梁雅婷;臧宏民;;4-甲基-5-卤代-2-噻吩甲醛和2,4-二甲基-5-卤代噻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1年04期
10 高洁民;;卤代吡啶化合物和2,3-二氯吡啶的合成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靖文;微杆菌SIT101酯酶的发酵、纯化及化学—酶法合成手性α-卤代芳基醇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陈艳秋;氯过氧化物酶调控卤代咔唑的生成初探[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3 汪佳;β-氧化酰胺与N-卤代丁二酰亚胺的α,α-二卤代反应研究:α,α-二卤代酰胺的合成[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4 俞雄飞;5-位卤代烟酸衍生物的合成[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5 齐兆彬;取代芳烃的选择性卤代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陈平;芳基烷基酮卤代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7 李琳;卤代联烯合成机理和富勒烯包合物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狄聚财;α,,α-二卤代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烯丙基钐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孙春丽;有机活性分子的合成与表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彬;Ⅰ.“一步法”合成α-卤代苯乙酮缩二甲醇类化合物的研究 Ⅱ.木脂素Hydroxyotobain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0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5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