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2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铅耐受性及相关机制

发布时间:2017-11-07 08:11

  本文关键词:2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铅耐受性及相关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重金属污染 外生菌根真菌 铅耐受性 可溶性蛋白 抗氧化酶 有机酸


【摘要】: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比较2种外生菌根真菌(ECMF)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并通过研究铅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铅耐受性机制。结果表明,2种ECMF对铅都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但点柄粘盖牛肝菌的铅耐受性和富集能力明显优于草地马勃,这可能与其菌丝内铅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较高,以及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含量较高直接相关。推测2种ECMF的铅耐受性机制可能如下:1)阻止或减少Pb~(2+)进入菌丝内;2)通过可溶性蛋白螯合进入菌丝细胞内的Pb~(2+);3)提高抗氧酶活性以清除铅胁迫产生的活性氧;4)通过分泌小分子有机酸螯合Pb~(2+),尤其是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等。本研究可为探讨ECMF的重金属耐受性机制和筛选优良的重金属抗性菌株奠定基础,并为ECMF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和污染区植被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054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创新一般项目(2452013QN108,245201534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Z111021204) 陕西省专项配套经费
【分类号】:X172
【正文快照】: zyme;organic acid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问题[1]。重金属可通过工业废水废物、农业杀虫剂、垃圾场、采矿等途径进入生态系统,在土壤中是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琴;;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毒性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S1期

2 礼晓;黄艺;魏志成;;两种纯培养外生菌根真菌对柴油的降解效率[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7期

3 佟丽华;张红光;姚鑫;;外生菌根真菌的作用与应用开发前景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4期

4 刘志敏;黄建国;;钾对外生菌根真菌分泌氢离子及吸收氮磷钾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09年01期

5 彭剑涛;袁玲;黄建国;;汞对外生菌根真菌氮素利用酶活性的影响[J];菌物学报;2010年03期

6 李华;黄建国;王明霞;;锰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养分吸收及有机酸分泌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王明霞;黄建国;袁玲;周志峰;;铝胁迫下外源钙对外生菌根真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2年10期

8 李华;黄建国;袁玲;;铝和锰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养分吸收及分泌作用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9 周崇莲;韩桂云;许光辉;;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81年02期

10 黄艺,姜学艳,季海波,许天平;过量钠盐胁迫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和钠元素积累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闫超;连宾;;外生菌根真菌的生态学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茹琴;唐明;陈辉;胡彦江;;4种外生菌根真菌与立枯丝核菌的相互作用及与诱导水解酶的关系[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丁琼;郭良栋;;都江堰常绿阔叶林及退化林地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及生态意义[A];201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博谊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白淑兰;刘勇;周晶;董智;樊荣;;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剑涛;外生菌根真菌氮、钾营养特性及其对汞胁迫的反应[D];西南大学;2010年

2 辜夕容;外生菌根缓解铝毒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3 白淑兰;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分布与筛选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潘欣;巨桉林下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外生菌根真菌的接种效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袁玲;外生菌根吸收和活化利用土壤矿物钾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李芳;外生菌根真菌吸附重金属特性及其对油松耐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铝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对酸性黄壤磷钾的利用[D];西南大学;2015年

2 许璋阳;降解十溴联苯醚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及其辅助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耿荣;秦岭云杉及锐齿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袁茜;热带山地雨林壳斗科植物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D];海南大学;2016年

5 刘志敏;钾对外生菌根真菌分泌有机酸及氮、磷、钾营养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6 张琴;汞、镉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分泌作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7 薛小平;磷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及草酸、氢离子和磷酸酶分泌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8 蔡敏;镉、氮对三种外生菌根真菌氮素利用和有机酸分泌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9 高翔;外生菌根真菌钾吸收特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赵晓锋;油松菌根根际放线菌协同外生菌根真菌抗油松猝倒病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1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51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f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