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铜活性炭联合微波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载铜活性炭联合微波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波催化氧化 载铜活性炭 苯酚废水 焦化废水
【摘要】:苯酚在医药、染料、炼油、化工等众多领域应用广泛,其毒性大,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可引起人体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酚、氰、杂环芳烃及多环芳烃等难生物降解的物质,经生化处理之后很难达标排放。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水处理技术,对难降解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本文采用该技术对模拟苯酚废水和焦化废水这两种典型的难降解废水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浸渍-焙烧法制备了以三种不同形态的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Cu/GAC、Cu/AC、Cu/ACF,以焦化废水好氧池出水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影响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微波诱导催化氧化降解模拟苯酚废水和焦化废水的影响,进而通过不同工艺对比实验、动力学拟合、颗粒活性炭在微波场中升温情况以及苯酚紫外光谱扫描等几个方面对其降解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催化剂Cu/GAC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为0.3mol/L、焙烧温度为300℃、焙烧时间为3h;Cu/AC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为0.2mol/L、焙烧温度为300℃、焙烧时间为3h;Cu/ACF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为0.2mol/L、焙烧温度为300℃、焙烧时间为2h;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对三种催化剂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活性组分铜的氧化物在载体上均呈无定形态,且以Cu O和Cu2O形式存在,三种催化剂Cu/GAC、Cu/AC、Cu/ACF中铜元素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10,2.53,1.36。(2)对颗粒活性炭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过程进行了研究,可发现颗粒活性炭在微波的辐照下能够快速升温,在微波时间10min、微波功率700W的条件下,活性炭表面温度可达到900℃左右,说明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波能力。(3)以Cu/GAC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处理模拟苯酚废水进行考察,对于100m L浓度为100mg/L的模拟苯酚废水,可得出:当催化剂用量3g/L、H2O2用量2m L/L、p H=4、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4min时,苯酚去除率可达99.96%,COD去除率可达88.6%,废水中剩余苯酚浓度为0.04mg/L,剩余COD浓度为26.2mg/L。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下苯酚废水COD去除率,发现微波+催化剂+氧化剂这种工艺中三者存在协同效应,微波和催化剂的引入可以促进H2O2生成大量的·OH,对苯酚的处理效率最高;对其反应过程中苯酚和COD去除率进行动力学拟合,发现两者均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半衰期较小,反应速率较快;对苯酚在不同微波时间下的出水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可发现该工艺对苯酚降解彻底。(4)分别建立了以Cu/GAC、Cu/AC、Cu/ACF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实验。对于焦化废水好氧池出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可得出:以Cu/GAC为催化剂,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5g/L、H2O2用量10m L/L、p H=3、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4min,COD去除率为77.8%,废水中剩余COD浓度为42.2mg/L;以Cu/AC为催化剂,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g/L、H2O2用量0.9m L/L、p H=3、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4min,COD去除率为86.4%,废水中剩余COD浓度为25.8mg/L;以Cu/ACF为催化剂,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3g/L、H2O2用量4m L/L、p H=3、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4min,COD去除率为80.2%,废水中剩余COD浓度为37.6mg/L。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焦化废水COD去除率,发现微波+催化剂+氧化剂这种工艺中三者存在协同效应,可大大提高反应体系内·OH的生成量,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率最高;同时分别对三种催化剂的反应体系中COD去除率进行动力学拟合,发现均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半衰期较小,反应速率较快。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反应快速,矿化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管理,经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中COD和色度均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的直接排放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保;;高效菌可用于处理难降解废水[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06期
2 范春华;王煊军;夏本立;丛继信;;高效菌处理特殊行业难降解废水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9期
3 黄春晓;诱变培育新菌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一种设想[J];河南城建高专学报;1995年04期
4 郭杨;王世和;;基因工程菌在重金属及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年04期
5 李发站,吕锡武,叶友胜,程远全;难降解废水的可生化性探讨[J];工业水处理;2005年05期
6 李小亚;魏春燕;;工业园区难降解废水的处理[J];河北化工;2012年12期
7 邹士洋,杨腊梅;难降解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7期
8 方华,吕锡武,贺启环;催化二氧化氯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特性研究[J];给水排水;2005年04期
9 许燕滨;一株工程菌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膜法和化学法联合处理生物难降解废水[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华;吕锡武;贺启环;;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处理难降解废水及其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白晓慧;;超声波技术与污水污泥及难降解废水处理[A];’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C];2001年
3 白晓慧;;超声波技术与污水污泥及难降解废水处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广讯;有机难降解废水有高效处理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应迪文;微电解方法的原理研究、性能拓展及在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梦丹;等离子体—电化学耦合处理难降解废水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田艳荣;炼化难降解废水高效处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张回;载铜活性炭联合微波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试验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4 赵绪光;高盐难降解废水处理工程生产性调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王鸿程;低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系统效能评估和建模优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曹臣;难降解废水高效生物除碳过程的实现及生物出水COD组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方华;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8 聂书凯;厌氧MBR处理低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效能及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5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5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