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某地下水源热泵诱发裂隙岩溶水水质变异的成因
本文关键词:池州某地下水源热泵诱发裂隙岩溶水水质变异的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地源热泵 裂隙岩溶水 水质变异 水动力场 物理化学平衡
【摘要】:浅层地温能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是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纵观前人研究成果,关于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选择安徽省境内较具代表性的池州某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工程所在地段的水文气象、地质、水文地质和水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水质评价、水化学类型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该工程所在地段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就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对该区地下水流场的影响范围进行科学预测。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受热泵系统影响机制,进行水质变异成因分析。结合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依据工程所在地段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选取评价因子,进行水质评价可知,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对池州工程所在地段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水质类别影响不大。(2)利用RockWare AqQA软件绘制Piper-三线图,进行工程所在地段水化学类型分析可知,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对池州工程所在地段的地下水化学类型有一定影响,由于SO42-的大幅增加,系统的运行使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转化为SO4-Ca类型;系统停止后,地下水化学类型恢复到HCO3-Ca类型。这表明水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之后趋于稳定,停机后不改变工程所在地段水化学类型。(3)根据池州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工程所在地段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MODFLOW软件建立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就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对该区地下水流场的影响范围进行科学预测。结果表明:当开采量为系统最大值并连续运行系统最大连续运行时段时,系统对地下水流场形成影响最大,此条件下,100%回灌形成的降落漏斗范围为1.7km2,抽水井中心附近最大降深约为0.8m;与其对应,在回灌井附近形成一局部的水位上升区,回灌井群中心附近水位最大上升值约为0.65m。可见,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对工程所在地段地下水流场影响范围较小,故水质变异影响范围较小。(4)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动力场、温度场和化学场的分析,得出结论:研究区热泵系统运行导致水质变异的成因,除了常规的因素外,还与工程所在地地质结构有很大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4;P641.3;TU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志峰;;地下水源热泵的设计及应用[J];河南科技;2010年03期
2 关超;;地下水源热泵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4期
3 梁川;苏春利;谢先军;朱明占;;南宁市地下水源热泵的水质适宜性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03期
4 李世君;刘文臣;辛宝东;;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城市地质;2006年01期
5 王贵玲;刘云;蔺文静;李元杰;师永霞;;地下水源热泵应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地质;2011年03期
6 田良河;刘新号;闫震鹏;焦红军;杨坡;谭菊萍;;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适宜性与环境影响分析[J];城市地质;2011年04期
7 刘九龙;林黎;程万庆;;天津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8 杨武成;李国正;陈赫;;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资源保护;2012年03期
9 杨宇;钟磊;郭静涛;;阳谷县地下水源热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南科技;2013年18期
10 谭显辉,丁力行;地下水源热泵中的地下水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现国;;洛阳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现状研究及前景展望[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王现国;葛雁;吴东民;;地下水源热泵工程运行期间水热变化特征模拟分析[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3 罗新梅;蒋丹凤;;地下水源热泵在江西地区的工程应用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4 周建伟;谢先明;周爱国;徐照彪;;武汉市地下水源热泵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一集)[C];2007年
5 周建伟;谢先明;周爱国;徐照彪;;武汉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A];第二届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城市级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霓;李其军;王理许;孟庆义;;北京市地下水源热泵空调项目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价[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晏可奇;王宏;;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问题分析[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8 王贵玲;刘云;蔺文静;李元杰;师永霞;;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应用适宜性评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9 傅允准;林豹;曹国海;;深井泵变频技术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10 周建伟;杨涛;谢先明;;地下水源热泵工程运行合理性模拟与分析——以武汉市美术馆工程为例[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志国;推广地下水源热泵技术须因地制宜[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记者 张志国 通讯员 杨宗明;“地下水源热泵取水与回灌技术”难题破解[N];中国建设报;2011年
3 ;地下水循环:环生新能源[N];本溪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浩;地下水源热泵影响下的沈阳城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彬;潍坊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的影响及适宜性分区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2 张云龙;高速公路沿线房建设施利用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车巧慧;地下水动力学条件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约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贺文晟;螺杆式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高原河谷地区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徐红霞;池州某地下水源热泵诱发裂隙岩溶水水质变异的成因[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程希;地下水源热泵温室利用系统回灌模拟试验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7 蒋丹凤;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研究及经济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8 臧海洋;沈阳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及应用模式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杨惠;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费用年值分析与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鲁勇;地下水源热泵在石河子地区的可行性研究及能耗模拟[D];石河子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72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7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