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1999年

发布时间:2016-09-24 10:05

  本文关键词:井间地震层析成象高精度算法及其在环境工程勘探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修琼,姚政生,张诚;快速射线追踪及其在地震层析中的应用[J];内陆地震;1990年01期

2 王谦身,杨新社,吴华,刘建华;中国大陆重力分层异常图及其地质意义——地震层析成象的验证与联合应用[J];科学通报;1992年22期

3 赵东,王兴泰;地震层析成象的BG方法初步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4 傅容珊,黄建华,刘文忠;地震层析地球内部密度分布横向不均匀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6期

5 刘盛东,李承华;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算法与比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傅容珊;大地水准面异常地震层析和地幔热动力模型[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5期

7 傅容珊,陈凌,黄建华,刘文忠;全球地震层析地幔密度横向不均匀及大陆动力学[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3期

8 边银菊,胡鸿翔,高世玉;长江三峡地区基底层横向不均匀性[J];中国地震;1997年02期

9 曹小林,严忠琼,朱介寿,曹俊兴,张雪梅;井间地震层析成象高精度算法及其在环境工程勘探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年02期

10 徐明才,高景华,荣立新,刘建勋,柴铭涛,王广科;地震层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枚;A.Schulze;彭聪;T.Ryberg;宿和平;史大年;;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地震层析分析[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左兆荣;吴建平;;非弹性效应在地震层析的地球动力学解释中的重要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3 傅容珊;陈凌;黄建华;;由地震层析数据讨论中国大陆下部的构造框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许红;李思田;赵金海;蔡乾忠;郑建平;孙和清;;从地球动力学到成藏动力学:东海陆架盆地深部地质与油气浅部成藏[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5 马昌前;张金阳;佘振兵;许聘;;大别山南、北坡古生代双岩浆带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许世银;李志康;邵鹏;;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研究综述[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7 徐小磊;俞庆;;安徽地质找矿若干问题的思考[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孟大维;孙凡;陈维毅;郑建平;;大别山超高压变质矿物中的微结构缺陷及其意义[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吴维平;徐树桐;江来利;张文兰;;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金红石的赋存状态和微量元素特征[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丹;刘兵;张希军;;井间地震层析技术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平;[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郭建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江迪;[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本报实习生 叶松亭 本报记者 王星;[N];文汇报;2010年

5 实习生 马媛媛;[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静文;[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记者 李跃波;[N];安徽日报;2011年

8 早报记者 俞立严;[N];东方早报;2011年

9 张开虎 董纬 程长春;[N];新华日报;2011年

10 特约记者 郭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淼;大地电磁与天然地震数据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李娟;首都圈地区Pn和PmP波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王勇生;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运动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林松辉;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条件的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刘国生;合肥盆地对郯庐断裂带活动的沉积响应[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许世红;郯庐断裂带苏皖段断裂-沉积响应及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余朝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谢成龙;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徐佑德;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马锦龙;郯庐断裂带中段幔源岩中的流体和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鑫;郯庐断裂带中段周边挤压应力场演变过程[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曹洋;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张力;郯庐断裂带中段周边拉张应力场的演变[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邓煜;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后期改造及其油气赋存效应[D];西北大学;2012年

5 王金香;郯庐断裂山东段两侧中生代地层特征与控制因素探讨[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周红建;营潍断裂带发育演化及其对两侧盆地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井间地震层析成象高精度算法及其在环境工程勘探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21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