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三种溴化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03 05:04

  本文关键词:三种溴化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离子液体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T-RFLP RT-PCR


【摘要】:离子液体被认为是化学性能优良、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目前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随着其应用的增多,人们逐渐意识到离子液体并不是绝对的“绿色”,其进入到环境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研究不同离子液体对于不同介质的毒性,对于充实离子液体研究、完善离子液体结构-效应关系模型、指导工业生产中用毒性小的离子液体替代毒性大的离子液体,减轻其环境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壤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某些特定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其质量。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通常被作为指标来指示土壤的动态变化。土壤酶能够催化多种反应和有机质代谢进程,能够稳定土壤结构,促进营养元素的循环、减轻污染物毒性,并为微生物和植物生命代谢提供能量。本研究选择了三种不同碳链长度的典型溴化咪唑类离子液体[C_4mim]Br、[C_6mim]Br和[C_(10)mim]Br,其中[C_4mim]Br、[C_6mim]Br染毒浓度为0、1、10、100mg/kg,[C_(10)mim]Br染毒浓度为0、1、10、50mg/kg,以棕壤为试验土壤,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光光度法、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研究了离子液体染毒10、20、30和40天后,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脲酶、磷酸酶、β-葡糖苷酶等土壤功能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土壤功能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的群落数量变化。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离子液体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产生了抑制作用,[C_4mim]Br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较小;三种微生物相比较,真菌在实验第10天时受到三种液体的毒性作用较为明显,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抑制作用,且土壤中真菌数量在实验第40天时都恢复到了对照水平;[C_(10)mim]Br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最大,且细菌、放线菌数量在实验第40天都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2)[C_4mim]Br在实验第10天对土壤脲酶活性产生了显著的激活作用,随实验进行脲酶活性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甚至受到抑制作用。[C_6mim]Br和[C_(10)mim]Br都对脲酶活性产生了抑制,且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三种离子液体对土壤酸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都产生了激活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C_(10)mim]Br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β-葡糖苷酶的激活作用逐渐减弱,处理后40天,[C_(10)mim]Br处理的土壤中β-葡糖苷酶受到抑制,且与对照相比产生了显著差异。(3)应用T-RFLP技术,分析了离子液体[C_4mim]Br、[C_6mim]Br和[C_(10)mim]Br处理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谱图,选取谱图中面积变化最大片段长度依次为91/92、138、141、148、292和400 bp,其对应的均属为Bacteroides(拟杆菌)、Bacillus(芽孢杆菌)、Nocardioides(类诺卡氏菌)、Eubacterium(真细菌)、Mycobacterium(分枝杆菌)和Rhizobium(根瘤菌)。[C_4mim]Br、[C_6mim]Br和[C_(10)mim]Br的暴露使土壤中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降低,且影响程度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显著。(4)在本试验所设周期和浓度范围内,三种离子液体处理组的AOB-amo A基因拷贝数均显著降低,在实验第40天都没有恢复至对照水平;在本试验所设测试时间和浓度内,除[C_4mim]Br土壤1mg/kg处理组外,其余各浓度处理组AOA-amo A基因拷贝数与对照相比均产生了显著差异。离子液体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基因表达产生了不可恢复的抑制作用。(5)根据所有指标的变化综合分析,[C_4mim]Br、[C_6mim]Br、[C_(10)mim]Br具有不同的碳链长度,其对土壤的生态学效应也呈现差异,其毒性大小顺序为[C_(10)mim]Br[C_6mim]Br[C_4mim]Br。本课题研究的所有指标中,对离子液体的暴露最敏感的是土壤中AOA的基因拷贝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1.5;X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云;赵继阳;;对称性咪唑类离子液体结构与熔点关系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雷群芳,侯虞钧;液体结构与热导率模型[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3 赵继阳;杜攀;谢玉忠;;关于一种新型咪唑类手性离子液体结构的理论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周清;;离子液体:绿色化工新宠[J];科学世界;2013年12期

5 轩小朋;常梁梁;张衡;王娜;;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酸性表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王军;吴国斌;杨许招;周晓微;;功能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和性能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赵扬;行鹏飞;李仿;汤俊明;王键吉;;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结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周倩;于淼;张秀玲;;离子液体对氩气介质阻挡放电光谱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13年02期

9 赵忠奎,袁冰,李宗石,王桂茹,乔卫红,程侣伯;环境友好的离子液体及其在付-克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基础科学;2004年01期

10 付海英;曹西艳;邢兆国;吴国忠;;离子液体[bmim][PF_6]对氧杂蒽酮光解行为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金森;李鸿雁;王大喜;窦荣坦;刘靖疆;;烷基吡啶型离子液体结构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勇;朱霄;张力群;高艳;李浩然;;内酰胺型离子液体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蒋子江;齐力;;含离子液体结构的低分子量电解质的结构表征[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董娴;谢辉;李梅;陈卓;;一种新型咪唑型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窦荣坦;王大喜;高金森;刘靖疆;;氯化三烷基铵盐离子液体结构性质的密度泛函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卉;陶国宏;张美芹;邵元华;寇元;;离子液体结构与电化学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焦真;吴永良;王冠楠;吴有庭;张志炳;;用于CO2吸收的新型离子液体的合成[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8 王大喜;王鹏;高金森;董坤;徐春明;刘靖疆;;烷基三氯化铝咪唑盐离子液体结构和红外光谱的模拟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大喜;窦荣坦;高金森;刘靖疆;;烷基三氯化铝季铵盐离子液体结构的模拟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慧勇;张士彪;王键吉;;离子液体[C_nmim]Br(n=8,10,12)在二甲亚砜中的体积性质[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晓岩;离子液体:为化工注入新鲜血液[N];中国化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宇;离子液体液相体系萃取金钯铂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怀有;系列含镁类离子液体性质、结构及电化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14年

3 单海霞;新型烷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4 刘崴崴;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与纺丝成形[D];东华大学;2008年

5 于桂琴;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康丽琴;基于功能离子液体的高效平行纯化与可回收催化剂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玉娟;水溶液中离子液体与单糖的相互作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小锋;离子液体结构及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蒋栋;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拓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舒杨;基于离子液体萃取分离蛋白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酸性功能化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D];新疆大学;2015年

2 孙云雨;螯合型有机膦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3 黄春慧;咪唑阴离子型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其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赵浩岩;功能化离子液体中CO_2与甲醇活化及转化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晓文;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酸性与结构的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蒋永飞;聚醚羰基铑离子液体制备表征及催化作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7 付绍辉;工业用离子液体溶剂的计算机辅助选择[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孙雅钗;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量子化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卜晓雪;离子液体的极性测定及估算[D];辽宁大学;2016年

10 费腾;新型二氰胺类自燃离子液体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47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247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e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