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紫外光解加速磺胺嘧啶(SD)生物降解的机理

发布时间:2017-12-09 04:27

  本文关键词:紫外光解加速磺胺嘧啶(SD)生物降解的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磺胺嘧啶 紫外光解 生物降解 中间产物 电子供体


【摘要】: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类药物,是由嘧啶环和苯环构成的是一种含氮、硫的杂环化合物,是磺胺类药物的代表,属于较难生物降解的化合物。由于该类药物使用量较大,每年都有大量药物进入环境系统中,给自然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系统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含磺胺类废水的处理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均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其主要功能以去除氨氮、TP、COD或BOD为主,缺乏对药物活性组分有效的去除功能。因此,一旦污水处理系统遭遇到类似嘧啶药物组分这类具有对微生物强抑制性成分的排入,轻者导致污水处理效率的下降,重者则导致整个活性污泥系统的崩溃。而采用有效的处理方法缓解磺胺嘧啶药物对微生物的抑制性,加速其在环境水体中的降解速度,以避免对人类自身产生危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的研究发现,针对磺胺类药物废水,化学氧化法处理效率较高,但降解不彻底,还可能生成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的中间产物。而单一的生物法降解效率低,还往往受到生物抑制导致生物活性下降。而通过紫外光解或光催化方法作为生物方法的预处理,可以明显地提高磺胺药物可生化性,并提高它们的降解速率。本实验深入探讨紫外光促进SD生物降解的原因和机理,通过分级动力学描述SD降解情况,分析紫外光照射下的中间产物的生成,探究SD的光解途径,尤其是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以中间产物作为内源电子供体时,基于电子流分布的原理对比不同中间产物是否对SD的生物降解产生影响。根据已有的文献,探究外源电子对SD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并试图深入探究电子流向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通过不同紫外光强下,对比SD的降解速率,通过分级动力学模型,符合0.6级动力学,Pearson系数均在0.99以上,拟合情况较好。当紫外光强度从0.3 m W/cm2逐步增加到0.45 m W/cm2、0.6 m W/cm2和0.9 m W/cm2时,SD的降解速率分别增加了29%、120%和238%。较强的紫外光能够明显加速磺胺嘧啶(SD)的降解,这样有利于节省实验时间,加快实验进程,节省能源等,也为后续实验找出最佳光照强度。(2)根据文献,光照实验取样结果分析检测和物料平衡的计算,给出光解途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出两种主要的中间产物:对氨基苯磺酸(p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4-ABS)和二氨基嘧啶(2-aminopyrimidine,2-AP),验证了光解途径,同时分析了光解过程中,N和S的脱除。发现S基本以离子形式完全脱除,进一步验证了光解途径。(3)三组模拟实验:2-AP+SD;4-ABS+SD;2-AP+4-ABS+SD,结果通过动力学模型描述,对比发现2-AP减缓了SD生物降解,而4-ABS则明显加速了生物降解,说明2-AP与SD类似,都存在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而光解后促进SD生物降解的原因是由于4-ABS的生成。(4)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推测外源电子在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加速作用,以4-ABS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物料平衡与电子平衡,推测SD光催化/生物耦合降解途径。通过实验证明,由于SD的初始反应速率是单加氧反应,提高电子供体的浓度可以明显提高SD的生物降解速率。紫外光解之所以可以提高SD的生物降解速率是因为生成的4-ABS可以在生物反应时,释放出电子供体,从而加速了SD的生物降解速率。且SD的生物反应与电子当量数成正比。综上所述,通过光解后的磺胺嘧啶不仅可使微生物的抑制性得到缓解,同时可以有效提高磺胺嘧啶的降解速率,通过深入探讨SD在紫外照射下的降解,了解其光解和生物降解的途径及不同,为更好降解磺胺嘧啶及类似难降解有机物提供经验和理论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垃圾生物降解转化技术获新进展[J];化工管理;2000年05期

2 杨谦,Kasem Soytong;城市生活垃圾中易堆腐物的生物降解初步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0年03期

3 奇货;解密生物降解[J];中国科技信息;2002年10期

4 周波;;有机废渣生物降解的研究与应用[J];化工时刊;2006年12期

5 时克轩;;能源与环境科普知识系列 生物降解[J];中国石化;2008年02期

6 王润欢;蔡磊明;王捷;王颖;赵玉艳;;新的化合物生物降解方法——密闭瓶二氧化碳法[J];农药;2008年09期

7 齐向阳;周波;;土壤有机废渣的生物降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8 杜倩;杨亲正;;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2年09期

9 庞春安;国外生物降解薄膜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1987年06期

10 吴省三;化学分散原油的生物降解[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水;张楠;孙霞;;脂肪酰基氨基酸促进润滑油生物降解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严超;;化学品的降解性及其预测方法[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3 季宇彬;范玉奇;李文兰;王艳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4 Ahmad Sabzali;Mitra Gholami;M.A.Sadati;马丽颖;;培养基组成成分的改变可增强苯的生物降解[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石旭东;甘志华;;生物降解高分子微球的改性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6 周淑云;谢明;万方浩;丁伟;应飞;;国内毒死蜱农药生物降解研究新进展[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7 程波财;马倩;熊凯华;叶若松;魏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建龙;钱易;;合成有机化合物在天然和人工水环境的生物降解[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晏涛;王晓星;赵小蓉;张丽萍;黄应平;;生物降解苯胺和邻苯二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宋蕾;王慧;施汉昌;;多取代氯苯生物降解分子机制及其调控规律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敏 通讯员 陈彦华;同汇生物降解:开启绿色环保新生活[N];承德日报;2014年

2 通讯员 周晓燕;八十七团推广生物降解膜800亩[N];兵团日报(汉);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一娟 实习生 李冰;生物降解新材料真“金”尚待人识[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陈希荣;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的研究[N];中国包装报;2007年

5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陈希荣;全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的研究与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6 通讯员巴雅;贝乡4000亩作物使用降解膜种植[N];博尔塔拉报(汉);2011年

7 陈宜勇 丁悦;古城煤矿:生物降解提水质[N];中国煤炭报;2014年

8 罗大钧;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专利大有“钱”途[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9 特约记者 顾定槐;自主技术生物降解薄膜产业化[N];中国化工报;2012年

10 陈庆华;医药用生物降解聚合物应用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鹏;煤气废水杂环与多环芳烃化合物生物降解及抑制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朱亮;生物降解微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的基础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吕剑;废水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生物降解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秦勇;表面活性剂好氧初级生物降解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5 夏凤毅;邻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赵渝;芳香烃生物降解途径蛋白质组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文典;河流悬移质对污染物吸附及生物降解影响试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黎娜;双酚A在表层沉积物主要组分上的吸附及其生物降解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贾凌云;多氯联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东艳;砂土中柴油迁移土柱实验与反硝化条件下苯生物降解微环境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涵;胶州湾河口底泥来源真菌对壬基酚的生物降解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张也;可生物降解聚乳酸膜的改性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婷婷;光催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处理TCH废水的行为及生物响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潘宏伟;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生物降解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5 顾丽鹏;可溶性有机质影响微生物对类固醇雌激素降解机制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杨超;吡啶生物降解过程中的电子流分布及生物降解动力学参数的求解[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汤楹霞;电子在加速吡啶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生物降解中的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辛悦;紫外光解加速磺胺嘧啶(SD)生物降解的机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豪;生物降解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10 丁凤友;几种分散染料的生物降解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69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269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3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