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体有机磷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太湖水体有机磷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河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磷是导致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因子之一。通常认为,正磷酸盐最易被浮游植物利用,多用其来衡量水体中磷的可利用性。但有机磷作为水体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潜在的转化能力亦是影响水体磷可利用性的主要因素。为深入理解水体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本文以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31P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不同湖区水体有机磷组成的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磷组成与浮游藻类、温度和溶解氧等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太湖水体中溶解态磷的组成包括膦酸盐、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和焦磷酸盐。膦酸盐主要分布在重度和中度污染湖区,稳定性较高,季节变化不明显;正磷酸盐、磷酸单酯和磷酸二酯是水体溶解态磷的主要成分且季节变化明显,并且在污染程度不同的湖区,季节变化规律亦不相同;在重度和中度污染湖区正磷酸盐所占比例和绝对值均是7月份最低,而在轻度污染湖区是10月份最低,这与不同湖区主要水生生物种类和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单酯在重度和中度污染湖区呈现与正磷酸盐相反的变化趋势,7月份最高;二酯在中度和轻度污染湖区所占比例较高,10月份在轻度污染湖区所占比例超过60%,磷酸单酯、磷酸二酯7月份含量最高,而各采样区域中重度污染区正磷酸盐和磷酸单酯含量最高。(2)水体中颗粒态总磷组成包括有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焦磷酸盐和多聚磷,正磷酸盐和磷酸单酯是颗粒态总磷的主要组成,二者所占比例之和超过80%。在污染程度不同的湖区,颗粒态磷组成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其中重度污染区正磷酸盐和磷酸单酯含量最高,且7月份含量均高于其它月份。(3)颗粒态磷和溶解态磷之间存在动态转化过程。溶解氧条件一定时,温度升高能促进有机磷向溶解性活性磷转化;温度一定时,厌氧条件比好氧条件更利于部分有机磷(磷酸单酯和磷酸二酯)的转化,促进水体溶解性活性磷浓度增加。在几种不同形态的有机磷中,脱氧核糖核酸最易转化为溶解性活性磷,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完成,5'-腺嘌呤核苷酸次之,而磷酸肌酸很难转化。(4)铜绿微囊藻与不同有机磷形态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铜绿微囊藻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磷酸肌酸、脱氧核糖核酸和5'-腺嘌呤核苷酸转化为溶解性活性磷,同时还可通过增加水体p H值来影响有机磷的矿化。而不同有机磷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作用不同,脱氧核糖核酸比K2HPO4更利于铜绿微囊藻的长期生长,且5'-腺嘌呤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肌酸共存也比5'-腺嘌呤核苷酸、磷酸肌酸单独存在更利于铜绿微囊藻的长期生长。且碱性磷酸酶在浮游藻类利用有机磷时有重要作用,其活性与溶解性活性磷含量和不同有机磷形态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强;周群芳;张庆华;江桂斌;;太湖水体中丁基锡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04期
2 邓建才;陈桥;翟水晶;杨旭昌;韩红娟;胡维平;;太湖水体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J];环境科学;2008年12期
3 孙德勇;李云梅;王桥;乐成峰;黄昌春;伍蓝;;太湖水体散射特性及其空间分异[J];湖泊科学;2008年03期
4 韩秀珍;郑伟;刘翔;;基于实测光谱的太湖水体表面离水反射率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03期
5 王俊;韦肖杭;姚伟忠;张敏;赵汉取;;南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范成新;太湖水体生态环境历史演变[J];湖泊科学;1996年04期
7 刘RK,黄家柱,张强;太湖水体藻类叶绿素浓度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陈璐璐;周北海;徐冰冰;吴丰昌;符志友;;太湖水体典型重金属镉和铬含量及其生态风险[J];生态学杂志;2011年10期
9 穆丽娜,陈传炜,俞顺章,刘建玲,吴亚英,朱文昌;太湖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及其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9期
10 高光;朱广伟;秦伯强;陈捚;王珂;;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磷的矿化速率[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楠;韦朝阳;朱雁鸣;;太湖水体砷的分布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蒋丹烈;岳龙;马迪;宋晨怡;朱yN聪;尹大强;;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太湖水体的生态风险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杨龙元;张健;林琳;吴敬碌;;大气氮磷沉降对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影响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徐建;张远;郭昌胜;李蕾;;太湖水体中典型抗生素的分布规律[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沈玲;许纲熙;;苏南太湖水体恶化的历史演化及其污染防治战略的转变[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6 曹莹;张亚辉;高富;周俊丽;刘征涛;;太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及其分布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赵汉取;王俊;韦肖杭;姚伟忠;张敏;;南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军;刘丛强;王仕禄;周志华;朱兆洲;肖化云;;太湖水体溶解营养盐(N、P、Si)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超;王晓蓉;高士祥;耿金菊;;太湖水体亚磷酸盐的垂直分布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马安成;李祥麟;;略述20年来太湖水体中蓝藻的演变与富营养化的关系[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邓建胜;太湖水体何时变清?[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战平;太湖水体中的胶体态痕量金属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彦;太湖水体有机磷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金鑫;太湖水体漫衰减特性及光生态环境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鲁s,
本文编号:1326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26082.html